葉高蔚,抗戰老兵,黃埔軍校第二分校畢業。1942年5月分配到浙江國軍陸軍新編33師3團機槍連任少尉排長,參加浙贛戰役,被子彈擊穿腹部,傷愈後,復入伍,任排長、連長。國共內戰時,投誠。後半生一直在農村生活,平安到老。2015年逝世,後人題輓聯:為國盡忠投筆從戎殺倭禦敵抗戰老兵不死;解甲歸田居家事親荷鋤立杖敬基督得永生。
基本介紹
- 本名:葉高蔚
- 所處時代: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福建霞浦
- 出生時間:農曆1919年7月7日
- 去世時間:公曆2015.12.2
- 主要成就:抗戰
- 畢業學校1:福建福安師範學校
- 畢業學校2:黃浦軍校武岡分校17期27總隊步兵
- 服役部隊1:陸軍暫編33師3團機槍連
- 服役部隊2:青年軍209師
- 宗教信仰:基督教
生平,軼事,
生平
1937年,他入讀福安師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寧德三都抗日後援會,從事抗日文宣工作。
1939年,黃浦軍校來閩招生時,他毅然投筆從戎,被分配到武岡分校。由於前線吃緊,原定三年的學制,唯讀了兩年,就分配入伍到溫州,立即投入著名的浙贛會戰戰役。部分同學被分配到西南參加中緬遠征軍。
1942年5月分配到浙江國軍陸軍新編33師3團機槍連任少尉排長,駐地在溫州。在麗水,永康一帶阻擊日軍。浙贛戰役又稱浙江機場保衛戰,這場戰役的核心就是保衛浙江機場群,這關係到盟軍太平洋戰役的配合行動。起因於東京大轟炸,當時盟軍的飛機從海上航母起飛轟炸東京後無法回到航母,只好飛到中國大陸降落,其時東北,華北,華中都已經淪陷,最近的國統區機場就是浙江的機場群。東京大轟炸後氣急敗壞的日軍決心要不惜代價奪取浙江機場群,於是有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浙贛會戰。
1942年5月,青田縣船寮鄉的甌江渡口,阻擊日軍渡河。此次戰鬥,12人對抗200人,一個班迎戰一支中隊,不僅人數懸殊,裝備更是奇缺,儘管明知注定戰死沙場,全班12人無一退縮。葉高蔚在戰鬥中腹部被子彈打穿,重傷昏厥,甦醒之後爬行數千米成功獲救。其餘戰士均飲彈而亡,壯烈犧牲。
據老人回憶,此次戰鬥他的排有70%戰士陣亡。他僥倖被救,抬下陣地。在往後方路上,由於敵機轟炸。擔架工因懼怕,將他放在路邊隱蔽處,說去找醫院,一去不回了。父親只好自己匍匐爬行,在一個小鎮遇到一郎中吃下給予的秘方,將肚子的血污排除才保住命,在一個廟裡休養一陣後才遇到戰地醫院收留。之後回到老家參加地方訓練團任教官。為前方訓練新兵。,蔣介石號召全國知識青年參加抗日,口號是十萬青年十萬軍,熱血抗日,保衛家鄉。葉高蔚再次入伍,分配到青年軍209師625團三營任排長。其時的師長是名將黃維。旋即往上海虹橋機場接收日軍投降。46年接命令準備赴台接收日本人投降,並在福建馬尾接收日軍軍艦。48年調福建22兵團任150師50團任上尉連長。其時的兵團司令是福建省長李良榮。這時北方內戰燃起,葉高蔚沒有參戰。在49年退到台灣時駐守沿海小擔島,在金門戰役中,因妻子難捨故鄉,葉高蔚投誠回大陸。解放後解甲歸田在農村接“改造”,經歷鎮反、四清、反右、文革等歷次運動,均因無血債保住性命,後半生一直在農村生活,平安到老。
“國難當頭,好男兒都應該站出來保家衛國,哪怕最終喋血沙場,也算是為國家盡忠。”這句話,是出生於1919年的葉高蔚在自己20歲時報考黃埔軍校的作文題《為什麼要參軍》中寫下的。
軼事
福州新聞網5月15日訊(記者 邱陵 通訊員 陳上元)12人對抗200人,一個班迎戰一支中隊,不僅人數懸殊,裝備更是奇缺,儘管明知注定戰死沙場,全班12人無一退縮,戰鬥到最後一刻,除了現年96歲的葉高蔚腹部中彈昏厥,甦醒之後爬行數千米成功獲救,其餘戰士均飲彈而亡,壯烈犧牲。
“國難當頭,好男兒都應該站出來保家衛國,哪怕最終喋血沙場,也算是為國家盡忠。”
這句話,是出生於1919年的葉高蔚在自己20歲時報考黃埔軍校的作文題《為什麼要參軍》中寫下的。葉高蔚祖籍霞浦,現居住在羅源,雙眼被炮火的濃煙燻傷,隨著年歲增長,視力愈發衰退,如今已完全失明,伸手看不見自己的五個指頭。
在葉高蔚或急或緩的語速中,那幅慘烈的抗戰場面,如電影般回放在我們眼前。1937年,他入讀福安師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寧德三都抗日後援會,從事抗日文宣工作。1939年,黃浦軍校來閩招生時,他毅然投筆從戎,被分配到武岡分校。“那時候去武岡不容易啊,沒車坐,就靠雙腳,一天2雙草鞋,一路經過瑞金、廣東、衡陽,好多同學腳底都起泡了,一個多月才到武岡。”
由於前線吃緊,原定三年的學制,唯讀了兩年,葉高蔚就被編入浙江溫州陸軍暫編33師3團。呆了5個月,1942年年初,葉高蔚就下到連隊,當了一營機槍連排長,和隊伍開赴前線作戰。
1942年4月2日,美空軍飛行員杜利特爾上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舊金山起飛,轟炸了日本東京。這是二戰後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美軍轟炸,極大提振了珍珠港事件後的同盟國士氣。
長途奔襲後,美軍轟炸機航油也消耗殆盡,返航已不可能,他們迫降在了浙江機場。為防止美軍再次轟炸,日軍決定摧毀浙江機場群,於是5月份發動浙贛戰役。
在這樣的背景下,葉高蔚所在的部隊與日軍展開激烈交鋒,“上級命令,我們的任務是要保衛浙江麗水機場。我這個師在最前面,我這個排又處於整個團的最前面。”
葉高蔚說,和日軍的轟炸機、火炮、輕重機槍等精良裝備相比,他所在的班才12人,只裝備了一挺重機槍,兩挺輕機槍,其餘什麼也沒有。“日本人想架三座橋渡過江來,我們守在麗水機場附近山頭下的江口,阻止敵人渡江。可是,我們手裡的重機槍,射程只有2000米,第二道橋就打不到了,更不用說第三道橋。”
當時,日軍就在距離葉高蔚所在陣地400多米的山頭上,有一個200多人的中隊,居高臨下,虎視眈眈。趁著剛開始對峙的一點時間,葉高蔚和戰友連夜挖戰壕,還沒完工,敵人就向他們發起進攻。
葉高蔚清楚地記得,戰鬥是下午4點半打響的,12個人的戰鬥隊伍堅守陣地,抵禦著敵軍猛烈的炮火。班長負責重機槍,葉高蔚負責輕機槍。大約一個多小時後,葉高蔚眼睜睜看著班長中彈倒下,手指還扣在扳機上。
“人倒,槍不倒。”葉高蔚顧不得危險,從戰壕站起身來,接過班長的重機槍繼續射擊,不過一會兒,一顆6.5毫米口徑的子彈嗖地擊中他的腹部,穿透了肚皮,劇痛襲來,他昏厥了過去。
等葉高蔚醒來,天已黑了,戰鬥也結束了,環顧四周,12名戰友悉數陣亡,身邊沒留下一顆彈藥。他強忍疼痛,費勁力氣,爬行了數千米來到山下,遇到一個寺庵,被裡面的尼姑所救,餵服熱水和燈油後,竟奇蹟般地排出淤血,次日抬到縣城,找到一個郎中,開了中藥調理,脫離了生命危險。
葉高蔚說,那時候部隊醫療條件較差,師救護隊在給他發了負傷證後,再轉到福建建甌的陸軍醫院。在那住了三個多月,傷口慢慢好了。
在養傷期間,葉高蔚回了一趟家探親。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家人都以為葉高蔚犧牲在戰場了,正在準備後事,突然看到葉高蔚回來,家人欣喜若狂,請來全村的人吃飯。
傷愈後,葉高蔚又重新回到部隊,1944年,日本逃竄到霞浦,“父親被抓去挑擔子,挑不動,被日本人刺死了,母親也跳井淹死了。”說起父母慘死,葉高蔚情不自禁地紅了眼眶。
戰爭年代,愛情不期而至,總能給人無窮的勇氣和前行的力量。在部隊期間,葉高蔚認識了美麗大方的醫院護士陳鼎英,1947年,兩人在部隊駐防地上海成婚,攜手共度一生。
1949年,葉高蔚調回福建22兵團,駐守廈門小擔島,後投誠解放軍,定居羅源。解放後,葉高蔚解甲歸田,陳鼎英也在羅源一所鄉衛生院工作。“文革”中,夫婦倆被批鬥,身心遭受巨大的創傷。
1980年,葉高蔚得到平反。如今,兩位老人雖年事已高,但日常生活全靠自己打理,且子女孝順,晚年生活幸福甜蜜。
在他們眼裡,過往種種的苦,早已成過眼雲煙,兩人能相伴至今,才是他們送給彼此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