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葉金波,1906年5月生於通山縣,是鄂南通山秋收暴動的主要指揮人之一,歷任中共通山縣委書記、通山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紅三師政委,紅十七軍副政委兼參謀長。
1925年6月,葉金波在鄂南鎮南中學支部委員正式入黨,隨著農民運動和國民革命浪潮的興起,葉金波受黨組織派遣,回鄉辦學、組織農協會、發展農民運動,建立了農民自衛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正式從廣東出師北伐,向湖南、湖北進軍。通山縣各區、鄉都成立了農民自衛隊,不久正式統一為農民自衛軍,文武雙全的葉金波被推舉為農軍總司令,統帥1000多人的農民自衛軍。葉金波率農民自衛軍走村串戶,發動貧苦民眾,鬥爭土豪劣紳,贏得了農民的信任,成了土豪劣紳的剋星,威震一方。
1927年 8月1日南昌起義後,中共通山縣委在“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共湖北省委制定的《鄂南農民暴動計畫》,組成通山秋收暴動委員會,葉金波被任命為委員會副主任,和主任夏桂林一起領導通山全縣的秋收暴動。
8月31日上午,中共通山縣委、縣暴動委員會在縣城召開通山縣工農政府委員會成立大會,夏桂林任政府委員會委員長,葉金波任副委員長兼軍事部長。通山縣工農政府委員會成為全國第一批縣級紅色政權之一。
1927年10月上旬,通山農民革命軍分三路分別進入鄂贛邊境的九宮山、陽通邊境的周步山、沉水山。他們在民眾的幫助下,分散在各村中,葉金波率領沉水、九宮、消水三支農軍多次出其不意地打擊“清剿”民團,進行艱苦的反圍剿戰爭。
1928年8月底,省委批准通山縣委會正式成立,葉金波擔任縣委書記。此後,通山縣委領導的赤色區域在鬥爭中不斷擴大,黨組織與工農武裝有較大發展。
1929年10月,何長工、李燦率領紅五軍第五縱隊挺進鄂東南,紅五縱隊和通山地方武裝以黃沙鋪為戰略後方,連續攻克通山、陽新、大冶、崇陽4縣城,占領通山縣城後,葉金波任通山縣蘇維埃臨時政府主席。1930年,通山全縣共建有鄉蘇維埃政府71個,村蘇維埃政府300多個。
1931年1月至1933年8月,葉金波和蘇區民眾連續打退了國民黨四次反圍剿。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葉金波率領紅十七軍在王文驛遭敵軍伏擊,戰鬥失敗,紅十七軍番號取消,葉金波被鄂東南政治保衛局以“國民黨改組派”罪名秘密逮捕,1934年2月被害於太平塘,年僅27歲。1984年,葉金波蒙受半個多世紀的冤案得到昭雪平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事跡
一、暴動的先鋒
“八七會議”之後,中共湖北省委關於鄂南秋收暴動的計畫通過中共鄂南特委傳達下來以後,通山縣委立即將全縣各地農民自衛隊組成通山縣農民革命軍,並建立總指揮部,夏桂林為總指揮,葉金波任副總指揮。8月下旬,通山縣秋收暴動委員會在板橋建立,葉金波任暴動委員會副主任。“暴委會”於8月30日舉行秋收暴動,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占領通山縣城,拘捕了國民縣長何雄飛,取得了一系列勝利。8月31日,通山縣工農政府委員會在縣城成立,夏桂林任委員長,葉金波任副委員長。但9月中、下旬,鹹(寧)通(山)農民革命軍在攻打鹹寧縣城及柏墩、白沙橋等地戰鬥中失利,革命進入了低潮。在一片白色恐怖面前,中共通山縣委於10月底召開了緊急會議,將全縣農軍分為三路轉移至九宮山、沉水山、消水山一帶,開展地下活動,堅持游擊戰爭。
1928年春節期間,葉金波與闞禹平、陳兆秀等人重建中共通山縣臨時縣委,葉金波代理縣委書記。1928年8月底,省委批准通山縣委會正式成立,葉金波擔任縣委書記。是年冬,在葉金波指揮下,通山縣委游擊隊與大永區游擊隊數百人奇襲大畈“清鄉團”,擊斃團長阮緒神,繳槍十餘支。到1929年春,葉金波領導中共通山縣委下屬大永、板橋、桂林、橫石、萬家5個區委,寶石、石門兩個特支和43個鄉黨支部,黨員達500人,農委委員1500餘人,區、縣游擊隊員發展到400餘人。
二、善戰的政委
1929年9月,李燦、何長工率紅五軍縱隊挺進鄂東南,在通山橫石潭、富有一帶消滅了國民黨地方民團“常練隊”後進抵大畈。就在紅五縱隊司令部進駐大畈區的當天夜晚,葉金波與縣委常委許金門、闞禹平連夜趕赴紅五縱隊司令部,找到了李燦和黨代表何長工。
葉金波做完一系列擁紅和戰鬥工作後,於當年10月,在紅軍的幫助下,成立通山縣工農革命政府,葉金波擔任主席。在紅五縱隊進抵通山後僅三個月時間裡,至1929年12月,通山全境均已成為黨領導下的紅色區域。全縣有組織的赤衛隊、少年先鋒隊發展到14000人,農委會員發展到30000餘人。
1930年5月,中共鄂東特委建立,葉金波被選舉為鄂東特委委員。6月,彭德懷率領紅軍進駐通山縣城並接見了葉金波,與之商討大兵西征與地方武裝應注意的策略問題,把從井岡山帶回的《星星之火燎原》的油印小冊子贈給葉金波,要求其學習井岡山的鬥爭經驗,堅定信念,艱苦奮鬥,迎接革命新高潮的早日到來。
自1930年9月23日至10月17日,在葉金波的領導下,通山人民譜寫了革命史上蔚為壯觀的一頁,近兩萬名赤衛隊員三次攻打通山縣城,並兩度攻占通山縣城。
1931年1月,鄂東軍民粉碎敵人第一次“圍剿”後,鄂東南特委決定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三師(紅三師),葉金波調任紅三師政治委員。
葉金波擔任紅三師政治委員後,與師長郭子明(後張濤)一道,帶領紅三師轉戰鄂東南各縣,馳騁湘鄂贛邊區,浴血奮戰,歷盡艱辛,屢建奇功。
部隊組建不久,敵人對鄂東南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圍剿”,我鄂東軍民取得了粉碎國民黨第二次“圍剿”的勝利。1931年7月下旬,紅三師配合紅十六軍與敵二十六師三團激戰陽新玉嶺山,我軍全殲敵人,繳槍800餘支,取得了玉嶺山大捷,粉碎了敵人對鄂東南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同年11月7日,紅三師受到中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嘉獎。全國蘇維埃向紅三師頒發了繡有“堅強苦戰”四個大字的戰旗。
1932年6月,蔣介石集中50個團的兵力對湘鄂贛蘇區實行第四次反革命“圍剿”,進攻鄂東南蘇區之敵人有15個團之多。7月9日,新組建的紅三師奉命與紅十六軍合攻通山縣城。葉金波率紅三師先至通山城下,與城內守敵謝彬的兩個團展開了激戰。下午紅十六軍七、九兩團趕來增援。兩軍合攻,至黃昏未克。在戰地會議上,葉金波分析了通山山城特點,提出“逼蛇出洞,聚而殲之”的主張。之後,張濤、葉金波再率紅三師攻城成功。一個星期內連續打了4次勝仗,殲敵4個團的兵力,繳槍2000餘支。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軍委發來祝賀專電。
1932年9月,敵人“圍剿”鄂東南的兵力已增至30個團。蔣介石坐鎮武漢指揮。面對這種嚴峻局勢,葉金波帶領紅三師指戰員在鹹寧、陽新、通山等地與敵人頻頻作戰,以極少的兵力與敵人數十萬部隊周旋,贏得時間,保護特委機關安全轉移。
龍港失陷後,葉金波代表紅三師黨委出席了中共鄂東南特委10月下旬在沙店高台地區召開的鄂東南黨政軍群團組織負責人會議。會後,葉金波根據會議作出的“以地理環境優越的通山蘇區作為鄂東南的政治中心,聯成鄂東、鄂南一片,以圖向南發展,聯繫贛北、湘北蘇區”的決定,與羅冠國率紅八團先行北渡富水,在黃沙、長安、大幕等地黨組織的協助下,開闢與鞏固以大幕山為中心的成通蘇區。
1933年7月,鄂東南蘇區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8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七軍宣告成立,軍長張濤,政委方步舟,葉金波任副政委兼參謀長。隨著地方武裝力量的擴大,葉金波英名遠揚,敵人聞之喪膽。是月,蔣介石在江西南昌行營頒發《剿匪區內文武官佐士兵懲獎條例》,懸重賞輯拿我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人,第三獎規定,點名緝拿唐在剛、陳毅、徐向前、張濤、葉金波,各匪首生擒者各獎五萬元,獻首級者各獎二萬元。
三、忠誠的戰士
1933年9月,在鄂東南蘇區粉碎敵人的第四次“圍剿”後不久,蔣介石採用“構築碉堡,步步為營”的戰術,對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實行第五次“圍剿”。10月,葉金波參加了在通山石門楚王山召開的中共鄂東南特委擴大會議,商討鄂東南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戰略方針,會議決定紅十七軍主力紅三師集中兵力向鄂南發展,恢復龍港、燕廈、木石港等地蘇區,南向瑞昌、武寧,占領南潯路,提出“打回龍港過年”的“左”傾錯誤口號。
會後,葉金波等人即率紅十七軍主力,離開鹹通蘇區,向東南挺進。為了不讓敵人察覺我行軍意圖,11月初,葉金波以四個團兵力圍攻通山縣城。通山縣長劉運峰驚慌失措,發出“齊電”,懇求省保全處急調三十三師回防通山。正當敵人驚慌失措之際,葉金波移師進入大幕山,作南取燕廈鎮之準備。經過一段時間準備,紅十七軍揮師南下,按原定計畫與紅十六軍全殲燕廈守敵郭汝棟一部。紅十六軍此時卻已奉調南下南潯路,紅十七軍在燕廈孤軍作戰,腹背受敵。張濤、葉金波、張向明見取燕廈不下,果斷撤出戰鬥,轉移至木石港一帶。
1934年1月8日,北路指揮部指揮張濤在陽瑞邊境主持召開了紅三師、河北師(二師)、贛北師(一師)負責人參加的紅十七軍軍政幹部會議,組成由張濤、葉金波任正、副總指揮的前總指揮部,決定集中主力紅軍與地方武裝在木石港與敵作戰。1月中旬,紅三師、河北師、贛北師,兵分三路與新七旅戰於木石港、何子恕、胡田畈三處,均獲全勝,拔除全部碉堡,殲敵近千人,繳槍數百支,收復了木石港地區。
在木石港戰鬥的勝利面前,葉金波等人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思想,片面強調部隊在戰鬥中嚴重減員急需補充這一事實,既不乘勝殲敵,也未作戰略轉移,在木石港休整了整整七天。就在這幾天時間內,敵鄂東南“剿總”總指揮郭汝棟調軍對我紅軍主力紅三師,形成了重重包圍圈。我軍在敵人重重包圍之下,南下瑞昌、武寧的時機已失。葉金波等人只好冒著天寒地凍向北突圍,徒涉富水,欲去黃沙,再圖東進。
1月下旬,葉金波等人率紅三師一千餘人,突圍至王文驛,在狹長的山壟中遭郭汝棟部重兵伏擊。我軍倉促應戰,損傷三分之二,僅機槍連的數百名戰士在王義勛、劉青山帶領下,突出重圍。張濤、葉金波和河北指揮部指揮柳淵泗、紅三師政治部主任張向明等人在紅軍戰士的掩護下得以突出重圍。嗣後,紅三師突圍人員由張濤等人帶領,返回河北指揮部所在地。葉金波則留在王文驛附近,將流散人員編為四個連,帶回太平塘。
王文驛戰鬥的失利,使鄂東南主力紅軍幾乎傷亡殆盡,損失慘重。事後,張濤被撤職,葉金波、張向明、柳淵泗停職反省,紅十七軍番號取消。劉運洪接任紅三師師長,王英全接任紅三師政委。
一個星期後,鄂東南政治保衛局局長明安福拘押了葉金波等人,誣陷葉金波為國民黨“改組派”,稱他與其在國民黨軍中供職的二哥葉鶴波有“裡應外合”之嫌。1934年2月3日,帶至太平塘河濰將他處死。
在被拘押期間,葉金波得到有人要放他“逃走”的口信,他拒絕說“我自參加中國共產黨以來,我就是共產黨的一員,寧可死在紅色政權之下,也決不遭國民黨的屠戮,絕不會到國民黨那兒去找出路。”臨刑前,他要求給他送來一碗青菜湯。咽後,葉金波從容地脫下身上穿著的一件棉背心給執行的戰士,說:“現在革命很困難,留給同志們擋擋風寒吧,不要讓它沾上了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