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肢介化石點,由黑龍江省文物專家鑑定為葉肢介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肢介化石點
- 所在區域:黑龍江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Yèzhījièhuàshí Diǎn
葉肢介化石點,由黑龍江省文物專家鑑定為葉肢介化石。
葉肢介化石點,由黑龍江省文物專家鑑定為葉肢介化石。地名含義2009年8月13日,伊春市文物普查隊將化石標本送黑龍江省文化專家鑑定委員會進行鑑定,參加鑑定的專家一致認定植物化石為葉肢介,此岩石為淡水湖沉積物,時代為白堊時期...
中國發現約500餘種,是世界上葉肢介化石最多的國家。葉肢介分類 甲殼動物亞門介甲目化石種類的通稱。是地質時期保存於岩石內的幾丁質介殼的痕跡。外形呈橢圓形、半圓形、卵形和三角形等,殼瓣上一般都有細而規則的同心生長線。有些種類的殼瓣上有1條或多條的放射脊 ,生長線之間有各種花紋(殼飾),殼瓣的背...
長形臨海葉肢介 長形臨海葉肢介是產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高鶴村那水銅田的白堊紀(K)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小,不太完整,長方~橢圓形。生長帶比較寬,多於20條,靠近腹緣的幾條變窄。生長線下沿有細鋸齒狀的構造,印在外模上表現為一排小點粒。化石產地 該化石產地為肇慶市鼎湖區高鶴村那水銅田。
麻畲華美葉肢介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高峰公社麻畬大隊酒房東側的晚白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個體中等大小,殼瓣呈橢圓形或斜方形;全模標本長7毫米,高5毫米;背緣較長,平或微拱,胎殼小,位於其中前部,略高出於背緣之上;前、後緣較直,彼此近平行,腹緣較平與背緣近平行,前、後高近於相等;...
浙江粗強殼葉肢介是產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小溪寺剖面附近黃家塢西山脊的早白堊世(K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近方圓形。長4.5毫米,高3.8毫米。背緣短,殼頂位於其中前部。前、後緣直,腹緣呈寬弧狀向下拱曲。後腹緣略有擴大,前高稍小於後高。生長頻寬而平,靠近腹緣的幾條稍變窄,總數在20條以上...
巢湖真葉肢介是發現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彭莊的中侏羅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瓣呈橢圓形,個體小。標本殼長3.85毫米,殼高2.9毫米。背緣短,比較平直,胎殼細窄,位於背緣的中前部,有時略高出於背緣之上。前、後緣均較圓,對稱性尚好,腹緣呈寬弧狀向下拱曲。前、後高近於相等。生長線比較粗,微...
大坑真葉肢介是產於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大坑口的晚三疊世(T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中等大小,方圓形,長10.3~14mm,高10~12mm,長與高之比為7:6。前後緣較直;腹緣向下拱曲;背緣短而直。胎殼小而明顯,呈新月形。生長帶窄,25~32條。生長線粗強而凸起,中部下凹。生長帶上具小網狀裝飾,印在外...
錦西網漁鄉葉肢介是產於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虹螺峴鎮前潘家莊的晚二疊世(P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個體小,殼瓣呈橢圓形。背緣比較長而直。胎殼大,前緣及後緣呈尖圓狀,腹緣微向下拱曲。前高略短於後高。生長線細,生長帶窄而密。具有細小的網狀裝飾,印在外模上為密集的小點粒。化石產地 該化石產地為...
三飾華美葉肢介是產於四川會理縣秧天壩的晚白堊世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薄而平,近卵形。個體中等大小,長9.2-9.3毫米,高5.6-5.7毫米。背緣直而長,胎殼窄小,位於其中前部。前緣及腹緣都較直,後腹緣圓,並略有擴大。前高小於後高。生長線細,生長頻寬而平,稍多於20條。後背角比較明顯。靠近殼頂...
雲南線葉肢介是產於雲南楚雄縣後馬房的晚白堊世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平,長橢圓形。個體中等大小,正型標本,長7毫米,高4.2毫米,一般標本的大小也在此數值上下。背緣直而長,為殼長的5/7,大於殼高,胎殼窄小,位於其中點與前端之間。前緣微向外拱曲,腹緣較直,後緣圓。前高略小於後高。生長帶比較...
葉肢介類(Estherians):介甲目化石通稱葉肢介類,是一類生活於淡水或半鹹水的小型節肢動物,屬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鰓足綱。葉肢介具左右兩瓣幾丁質外殼,多呈斜卵形、半圓形、橢圓形等,長一般不超過20毫米,小的僅1~3毫米,大的可達42毫米。殼呈淺琥珀色,或為褐至褐紅色,半透明,有光澤。兩殼大小...
董戶村鏈葉肢介是產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董戶村的晚白堊世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平,近斜卵形。個體中等大小,長10毫米,高5.4毫米。背緣長,胎殼窄小,位於其中點與前端之間。前緣平腹緣直,後腹緣圓並略有擴大。前高小於後高。生長頻寬,接近腹緣的變窄,稍多於20條。殼頂附近的生長帶上具有稀疏的...
卵形格線葉肢介是產于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松花江江橋附近的晚白堊世(K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呈卵圓形。生長帶有細線脊裝飾,線脊之間有凸起的較短的橫耙相連,橫耙密集的區域,形成網形。在外模上的裝飾,則顯示為許多極小的瘤點及長、短的線脊。瘤點及線脊都呈放射狀排列。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
優美兩形殼葉肢介 優美兩形殼葉肢介是產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後長嶺溝的晚白堊世(K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橢圓形。個體中等大小,背緣直,殼頂在背緣的中點與前端之間。前後緣均較圓,前高等於後高。生長線窄而凸起,多於24條。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商縣新疊飾葉肢介是產於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的早白堊世(K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大,呈斜卵形。殼瓣背部靠背邊緣的生長帶上發育小網狀裝飾,網壁較粗,網底較深,在外模上為密集的瘤點。網孔呈多邊形,網徑小於或等於0.025mm。電鏡下可見小網內還有小網構造。網狀裝飾向腹部及後腹區逐漸過渡為密集的線...
梳齒直線葉肢介是產于吉林蛟河市的早白堊世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瓣一般比較小而厚,橢圓形、卵形、菱形、矩形、圓形或近方形。生長帶上具有規則排列的直線狀裝飾,線脊粗或細,間距寬或窄,兩條線脊之間沒有其它構造,線脊也很少分叉現象。有時因為生長帶過窄過密,線脊發育不完全,就成了一些長的點瘤狀物。...
葉肢介頁岩 葉肢介頁岩是中侏羅統下沙溪廟組頂部的一層深灰色、黃綠色頁岩,厚約3米,富含葉肢介化石,以及少量雙殼類、介形類和植物化石。這層頁岩非常穩定,代表“古巴蜀湖”最廣闊時期的沉積,是上、下沙溪廟組之間的標誌層,具有重要的區域對比意義。
《葉肢介化石》是198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丕基,沈炎彬。內容簡介 葉肢介是一種淡水甲殼動物,演化比較迅速,對亞洲中、新生代和歐洲晚古生代陸相地層的劃分對比有重要套用價值。本書簡明地敘述了葉肢介化石的研究簡史、形態構造、個體發育、生態分布、系統分類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全面介紹了各地質時代已...
1、動物化石。包括鳥類、爬行類、魚類、葉肢介類、介形蟲類、昆蟲類、雙殼類、腹足類、蛋類、足印類化石共3門7綱10類46屬83種。2、植物化石。包括從蕨類到被子植物共2門6綱和分類位置不明的矽化木、種子、孢子花粉等共10類47屬58種。3、其它資源。農作物主要有高粱、玉米、穀子、大豆、綠豆、紅小豆、花生、...
《中國的葉肢介化石》是1976年科學 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文堂。圖書簡介 本書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編輯的中國各門類化石一套專著的一個部分。書中介紹了葉肢介的一般形態構造、生態、個體發育和研究進展等。作者根據我國豐富的材料,參考有關文獻,對葉肢介化石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類,並對葉肢介的...
《蘇浙皖中生代後期葉肢介化石》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丕基,沈炎彬。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描述了蘇浙皖地區中生代後期——侏羅、白堊紀葉肢介化石9科、21屬、115種,內有新科1、新屬5、新種71個;介紹了本區含葉肢介化石的火山沉積岩系和紅色地層;討論了地層的劃分與對比問題;闡述了本區侏羅...
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遼寧北票鳥化石自然保護區不僅產出重要的鳥類化石,而且還發現眾多門類的其它化石。計有6個門、14個綱、20 類化石,動物化石除鳥類外,還有爬行類、魚類、葉肢介類、介形蟲類、昆蟲類、雙殼類和腹足類,此外還有蛋及足印類化石,共3個門、8個綱、46個屬、83種。植物化石從蕨類植物到...
在朝陽陸續發現了中生代白堊紀的各種鳥類化石及其它動植物化石包括魚類、龜鱉類、爬行類、葉肢介類、介形蟲類、昆蟲類、真蕨類、蘇鐵類、楔葉類、銀杏類、松柏類、被子植物類等古生物化石,共11門36綱65目171科343屬628種。所有發現的這些化石種類,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的中生代“熱河生物群”,幾乎囊括了中生代向...
莫旗動物群發現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旗寶山鎮東北部。莫旗動物群包括葉肢介、昆蟲、蜘蛛等多種無脊椎動物和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鳥類等主要脊椎動物。發現歷史 2022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旗的莫旗動物群首次發現有鱗類化石,命名為“美麗莫旗蜥”,化石...
熱河生物群是約1.4億-2億年前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古老的生物群。以中國遼西義縣、北票、凌源等地區為主要產地。該生物群曾以狼鰭魚、東方葉肢介、三尾擬蜉蝣為代表。近十幾年來,遼西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相繼發現,如帶羽毛恐龍(中華龍鳥、尾羽龍和中國鳥龍),原始鳥類(如華夏鳥、孔子鳥和原羽鳥),...
出現在寒武紀的單肢動物化石,具有類似多足生物的型態;而已確認最早的多足類化石,則出土於志留紀晚期的地層。最早的蜈蚣化石出土於泥盆紀地層,顯示多足類的型態在泥盆紀之前,已經開始出現變化。若以核糖體序列分歧的程度來推算,多足類生物的分歧始於泥盆紀。軟體動物 腹足類(Gastropod)系軟體動物門之一綱。亦稱有...
經估算,龍骨山地區埋藏恐龍化石骨架多達100餘個。除恐龍化石外,還發現了魚、龜、晰、鱷等珍貴化石。在含恐龍化石層位之下砂頁岩中,還發現了豐富的植物化石,如松柏、銀杏、蘇鐵、真蕨、懸鈴木、小葉菱、似昆木蘭樹等多達上百個屬種;無脊椎動物有腕足類、介形蟲、葉肢介、雙殼類等化石,大致可早分為23個生物...
1928年,葛利普教授又把這個地層所含的動物化石命名為“熱河動物群”。1962年,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顧知微院士發展和完善了美國學者葛利普教授的觀點。他進一步把含有“狼鰭魚”、“東方葉肢介”和“三尾擬蜉蝣”為代表的化石群,通稱為“熱河生物群”。從美國學者葛利普教授開始,中國遼西地區就成為國內外地質...
下、中部產出大量海相化石,有頭足類Tibetites,雙殼類Halobia,Burmesia,Myophoria及腕足類、珊瑚等。上部產濱海相雙殼類Yunnanophorus,Permophorus,Utschamiella及葉肢介Euestheria等化石。植物化石產於中、上部,除含格子蕨—網葉蕨植物群分子外,還有少量Danaeopsis,Bernoullia等西北區分子,以及Lureticopte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