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堂,男,1946年年5月生,電子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教授,博導。單片積體電路與模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教授、該國家重點實驗室光與微波單片集成(OMMIC)方向學術帶頭人,《光電工程》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玉堂
- 外文名:Ye Yutang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日期:1946年年5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編著出版,
人物經歷
1964年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1970年畢業,1978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物理進修班,1979年考上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1981年獲碩士學位後留校執教,1986年由國家教委選派到美國Delaware大學留學,在美國著名的光電子和集成光學專家R.G.Hunsperger的實驗室專攻雷射半導體微細加工技術,1988年回國後一直在電子科技大學任教。現任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導師。
主要貢獻
長期從事單片光電集成、光電測控、紅外技術、半導體雷射微細加工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已在Appl. Phys. Lett.、Rev. Sci. Instrum.、《物理學報》、《光學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270餘篇,其中SCI收錄30餘篇,EI收錄140餘篇,最多單篇下載已超過兩千次,最多單篇引用上百次;已完成或在研課題總計50餘項,獲授權專利近50項,其中絕大多數為發明專利;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電子部科技進步獎和成都市科技進步獎共8項;出版專著、教材、譯著共5本(《雷射微細加工》、《光學教程》、《紅外與微光》、《集成光學》和《幾何光學/Principle of Optics》),其中《幾何光學/Principle of Optics》經中國台灣“國立交通大學”陳浩中教授譯成繁體字後在國際範圍發行;培養博士、博士後近20名,碩士100多名。
1987年1月,來美僅5個月的葉玉堂已經做出1微米線寬的光誘導沉積金膜,與貝爾實驗室稍前報導的4微米線寬相比,空間解析度提高到4倍。次月,相關學術論文寄往國際學術雜誌APL。
葉玉堂在美期間,曾對麻省理工學院(MIT)林肯實驗室的光分解閾值理論提出重要修正、補充。相關論文投寄到APL,審稿人讚許為“interestingpaper”,論文發表之後,美國、德國、印度、古巴等不少國家的同行來信索要論文的抽印件。
2006年,葉玉堂教授帶領團隊和“單片積體電路與模組國家重點實驗”合作,研製出的單片集成光接收器運行速度已達到每秒5千兆,這一研究成果為國內領先水平;2008年,該團隊又將這一速度提升到每秒10千兆,國內無出其右。
在幾十年的教書生涯中,葉玉堂先後給研究生、本科生、講授過《電子測量》、《物理光學》、《雷射微細加工》、《紅外技術與微光》等多門課程。2006年,所講授的《物理光學》以全省網評第一的優異成績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
編著出版
1、《紅外與微光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年
2、《光學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011年(第二版)
3、《雷射微細加工》,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年
4、《集成光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原著作者R. G. Hunsperher, Springer 出版社2009年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