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蘭,女,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南岸街道德星社區志願服務隊志願者。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海蘭
- 國籍:中國
- 職業:南岸街道德星社區志願服務隊志願者
- 主要成就: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 性別:女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和無數援鄂的逆行者一樣,她滿懷著奔涌的熱血,和抗擊疫情的堅定信念;但又和一批批浩浩蕩蕩的援鄂醫療隊不同,作為一名個體醫護志願者的葉海蘭,既沒有出發時的壯行,也沒有離漢時的禮遇,她一個人去也一個人回,獨自完成了這場歷時近2個月的千里馳援之路。
葉海蘭是肇慶市高要城區一名90後青年志願者。在湖北疫情防控最嚴峻的階段,聽聞同胞有難,2月18日,她自發從肇慶出發趕赴湖北武漢,深入戰疫核心,千里馳援、大義相助,為新冠疫情防控救治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她如同一個獨行俠客,完成了一個人的遠征,成為了最特別的“逆行軍”。善念善舉,令螢火匯聚,令星火長明,而正是一位又一位如她這般的平凡而勇敢之士,構築起抗擊疫魔的堅固屏障。
孤身赴漢,一個人成“逆行軍”
2月18日下午,葉海蘭乘坐高鐵抵達武漢,北上赴漢,是這個南方姑娘30年來的首次出省行,而踏上這趟征途並不容易。
作為一個母親,葉海蘭有兩個孩子,大兒子8歲,小兒子3歲。自2011年護理專業畢業獲得護師證後,她先後在肇慶高要的醫院和私人診所擔任護士,有著近9年的護理工作經諒充背驗。
2月2日,葉海蘭一家搬進了位於高要城區的新家,在春節團圓歡樂之際,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卻讓大家的心情蒙上了陰霾。葉海蘭和家人每天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裡滾動播放的疫情新聞,一顆心也跟著揪了起來,恨不得生出羽翼飛過去,為抗擊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然而那時的她,沒有工作單位、無法隨醫療隊出發,這一萌生的念頭被擱淺。
恰在這時,葉海蘭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由武漢市武昌區委組織部委託蘇州一家公司發起的“慈善中醫之家”志願組織“召集令”,招募具有醫療資質的醫生和護理人員組成醫療隊,進駐武漢市第七醫院特設病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月15日,在得知該訊息當日,葉海蘭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太危險射舉疊了!剛搬進新家,日子剛過得好一點,兩個孩子那么小,你要是去武漢遇到了危險,要我們怎么辦?”把訊息告訴丈夫後,丈夫何紹彬第一時間表示不同意,並藏起了她的身份證。而彼時的武漢,確診病例數據不斷增多,正是抗擊疫情最吃勁的關鍵時刻,對症治療方案卻遲遲未確定,面對未知的疫情,要說完全沒有恐懼,那是假話。更何況,以個體身份赴漢,萬一不幸真遇險境生死未卜,自己的安危又該如何保障?
一個個問題擺在面前,葉海蘭開始猶豫了。那幾天,一躺在床上,她就輾轉反側,無數個念頭縈繞,久久無法入睡。於是,她乾脆起床不斷刷著新聞,並與志願組織聯繫,得知了武漢當地防控形勢確實非常緊張,“我們真的很缺人,30多個病人2個護士,忙不過來,就算你過來什麼都不做,跟他們聊聊天安慰一下,都是幫頌擔拜說了我們大忙!”
聽了志願者的回覆,這時,她想到了學醫時的誓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而在千里之外的武漢,有人正需要她,她還有什麼理由袖手旁觀呢?“也許要吃很多苦,可是我知道,如果不去,我會後悔一輩子!”最終,她下定決心要跟隨自己的內心走。丈夫見了,知道無法改變她的態度,沉默了一會兒,就主動歸還了身份證,她便買了高鐵票,孤身北上。
當時的武漢高鐵站已經停止服務,當她坐上了從廣州開往湖北方向的高鐵列車後,立刻向乘車長說明情況,請求列車經停武漢站時讓她下車。最終,她成了那趟列車唯一在武漢站下車的人。
她走出車廂,氣溫驟降,凜冽的寒風颳過臉龐,冰冷生疼。放眼望去,明明該熱鬧的中午時分,四周卻見不到幾個身影。然而,所見蕭條清冷,內心更多的是熱血翻騰。辨坑白“武漢,我來了!”
赴湯蹈火,隔離病房即戰場
“您辛苦了!”2月18日,出站不久葉海蘭坐上了志願者開往武漢市第七醫院六病區的車輛,她就收到了另一名護士發來的信息:“您可能要馬上投入工作了,請做好準備!”。
她這次參加的“慈善中醫之家”志願者醫療團隊,是由武漢市武昌區委組織部授權蘇州天熠新瑞中醫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組建的志願者醫療隊,全體隊員來自全國各地,自籌資金物資,具體工作地點在武昌區七院六病區。該病區是一棟建於1955年的老樓朵慨去欠,由醫院臨時改為了中醫病區,環境較為簡陋,使用的物資基本來自捐贈。當時該病區收治第舟宙探一批共36名新冠肺炎患者,前期由於人員不足,病區加上她共3名護士,每人需要連續工作12小時。
顧不上整頓休息,吃過熱饅頭,葉海蘭在接受一小時的穿脫防護服緊急培訓後,於當日15時30分許,便踏進了隔離病房,正式開始工作。
初來乍到,這一切未曾宙懂有過的嘗試讓葉海蘭有些崩潰。“我不是怕接觸病人,是這一病區操作流程還不熟悉,急救儀器在哪裡擺放這些我心裡都沒底,如果遇到突髮狀況,我擔心自己能不能應付得來。”她說,第一班上得自己“兩眼放光光”,將近10個小時連續工作下來,她手腳酸軟,又餓又累。
儘管此前通過視頻她早已琢磨過無數次穿脫防護服流程,但她第一次真正穿上這些嚴密的裝備,長時間不能喝水、吃飯、上廁所,葉海蘭仍覺得難以適應。再加上自己戴著近視眼鏡,再戴一層護目鏡,起霧後視線模糊,打針、用藥,每一個過往簡單的步驟,都變得艱難重重。
這還不是最難的,護理工作更多的需要配合醫囑來操作。每天上班,她主要負責執行醫囑、觀察病情、給患者做咽拭子核酸檢測、抽血、發藥和心理護理等,而這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仍是穿著防護裝備工作。
隔著防護服、戴著手套,靈敏度下降,很多時候為病人抽血時,都會找不到血管位置。每當這時,病人們握著葉海蘭的手連聲道謝說“沒關係,你扎吧!”她卻不忍讓病人遭罪,屏住呼吸,手摸動脈血管,認真辨別,任憑汗水在防護服內流淌,慎之又慎將針頭扎進病人的手,“只要能一針見血,我們就覺得比拿獎還開心。”
抵達武漢的首日馬不停蹄地進入高強度工作狀態,再加上陌生的環境裡水土不服,第二天一早起床,葉海蘭就發現自己開始乾咳、呼吸困難、手腳出冷汗。發現這些不適症狀後,聯想到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新聞,她有點懵:“不會來的這么迅速吧?”一絲絲恐懼油然而生,她甚至開始後悔了來武漢的決定。
好在等情緒穩定下來,經醫生檢查後,證實她是連日勞累加水土不服所造成的,對症吃了幾天中藥後,葉海蘭沒事了,又迅速調整狀態投入戰鬥。後來,隨著另外兩名護士的加入,病區開始實行三班輪流上崗,每天工作時長為8小時。
隨著一天天變化,葉海蘭也逐漸適應了當地的工作環境,從原本一個普通的外科護士,處理著日常護理步驟,到如今面對多名不同病症的患者,可以處理得遊刃有餘,她變得更加成熟。每一天,見證著生死別離,有難過、有溫暖、也有感動,她坦言,和全國各地的優秀醫護同行一起經歷著這個生死戰場,讓她自己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和其他病區不同,她所在的六病區,主要採用純中醫救治方式,在一次次與醫生搭檔中,她見識到了針灸等中醫的“神奇”,令患者轉危為安,她和患者一樣,態度也從開始的遲疑轉變為信服。
數據仍在刷新,和此前不斷增長的確診病例數據不同,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一批批患者出院“戰報”出爐,讓大家感到興奮又欣慰,葉海蘭緊繃的神經也逐漸放鬆。她所隸屬的“新瑞慈善中藥之家”志願者團隊,最終累計共為68名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診療服務,67人治癒出院,治癒率達到95.6%。
無怨無悔,凡人英雄成親友驕傲
3月中旬,送別最後一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離開後,志願工作也宣告結束。3月底,隔離期結束,武昌區相關部門為葉海蘭和其他50多名個體志願者頒發了榮譽證書,表彰他們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出的貢獻。
來時冰天雪地,走時櫻花盛開。4月初,葉海蘭再次買了一張車票,踏上歸途。在獲得當地給予的離漢證明和肇慶當地給予的接收證明後,她輾轉從鹹寧北出發乘坐高鐵回到廣州,再回去肇慶,再度開始14天的酒店隔離。
當坐上返程的列車,葉海蘭早已坐不住了,一顆心都飛到了家人和孩子身上。她表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支撐她走過武漢這段志願者旅程的強大動力。
從開始的強烈反對,到中間的每日擔憂,再到如今的引以為傲,何紹彬也度過了一段不安的日子。“一開始擔心她,不想她去,但是如果不讓她去,她肯定會後悔。”2月18日出發當天,何紹彬還一早送她去了高鐵站。他還表示,妻子去了武漢後,自己也每天懸著一顆心,無論她凌晨幾點下班,他都習慣了等候,只有看到妻子的回覆,他才能安心去睡覺。兩個月來,他瘦了7斤。
年幼的兒子也在這分別的近兩個月里,學會了思念。“媽媽,你真棒,今天也要加油喔!”在每天的不定時視頻通話中,兒子何宗延總是開心地給葉海蘭打氣,這成為了她最開心的時刻。4月17日晚,結束了14天的隔離觀察期,葉海蘭順利與家人團聚,並於次日和小兒子何宗銳一起慶祝他的生日。
除了是家人心中的驕傲,在朋友眼裡,葉海蘭同樣是一個無比勇敢的英雄。“當她跟我說她想去武漢時,我覺得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她就是這樣一個熱心又勇敢的姑娘呀。”共事多年的好友王余艷表示,葉海蘭一直以來都對工作很負責、很認真,也重承諾,說到就會做到,她很敬佩,也為有一個身邊的抗疫英雄而自豪。
慈善中醫之家志願者團隊組建負責人戴新瑞說:“當時醫療隊有15個護士名額,但是由於武漢情況危急,醫護人員嚴重缺乏。葉海蘭幾經周折,趕到了武漢慈善中醫之家病區,來不及休息就投入到了病區緊張的工作。由於當時所有防護用品自籌緊缺,人員也嚴重緊缺,她經常是超負荷工作的。她總是在繁重危險的工作狀態中,保持樂觀主義精神,和隊員之間互相照應、打氣! 順利圓滿完成任務後,慈善中醫之家志願者全體隊員受到了武昌區的榮譽認可。我僅向肇慶市培養出這樣深明大義、醫者仁心的勇敢的護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幸得有你,山河無恙。隨著葉海蘭的事跡被廣為人知,不少媒體先後前來報導。面對突然而至的“鮮花與掌聲”,葉海蘭卻並不願過多曝光。她認為,自己只是全國眾多志願者中的一員,在武漢做著普通的事。“選擇去武漢,目的就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她表示,這一段在武漢的志願者經歷,將永遠珍藏心中,這段經歷也會成為以後進一步做好志願服務的動力。
所獲榮譽
2020年,被評為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
90後護士獨行千里馳援武漢,堅守2個月。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2021年,榮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
當時的武漢高鐵站已經停止服務,當她坐上了從廣州開往湖北方向的高鐵列車後,立刻向乘車長說明情況,請求列車經停武漢站時讓她下車。最終,她成了那趟列車唯一在武漢站下車的人。
她走出車廂,氣溫驟降,凜冽的寒風颳過臉龐,冰冷生疼。放眼望去,明明該熱鬧的中午時分,四周卻見不到幾個身影。然而,所見蕭條清冷,內心更多的是熱血翻騰。“武漢,我來了!”
赴湯蹈火,隔離病房即戰場
“您辛苦了!”2月18日,出站不久葉海蘭坐上了志願者開往武漢市第七醫院六病區的車輛,她就收到了另一名護士發來的信息:“您可能要馬上投入工作了,請做好準備!”。
她這次參加的“慈善中醫之家”志願者醫療團隊,是由武漢市武昌區委組織部授權蘇州天熠新瑞中醫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組建的志願者醫療隊,全體隊員來自全國各地,自籌資金物資,具體工作地點在武昌區七院六病區。該病區是一棟建於1955年的老樓,由醫院臨時改為了中醫病區,環境較為簡陋,使用的物資基本來自捐贈。當時該病區收治第一批共36名新冠肺炎患者,前期由於人員不足,病區加上她共3名護士,每人需要連續工作12小時。
顧不上整頓休息,吃過熱饅頭,葉海蘭在接受一小時的穿脫防護服緊急培訓後,於當日15時30分許,便踏進了隔離病房,正式開始工作。
初來乍到,這一切未曾有過的嘗試讓葉海蘭有些崩潰。“我不是怕接觸病人,是這一病區操作流程還不熟悉,急救儀器在哪裡擺放這些我心裡都沒底,如果遇到突髮狀況,我擔心自己能不能應付得來。”她說,第一班上得自己“兩眼放光光”,將近10個小時連續工作下來,她手腳酸軟,又餓又累。
儘管此前通過視頻她早已琢磨過無數次穿脫防護服流程,但她第一次真正穿上這些嚴密的裝備,長時間不能喝水、吃飯、上廁所,葉海蘭仍覺得難以適應。再加上自己戴著近視眼鏡,再戴一層護目鏡,起霧後視線模糊,打針、用藥,每一個過往簡單的步驟,都變得艱難重重。
這還不是最難的,護理工作更多的需要配合醫囑來操作。每天上班,她主要負責執行醫囑、觀察病情、給患者做咽拭子核酸檢測、抽血、發藥和心理護理等,而這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仍是穿著防護裝備工作。
隔著防護服、戴著手套,靈敏度下降,很多時候為病人抽血時,都會找不到血管位置。每當這時,病人們握著葉海蘭的手連聲道謝說“沒關係,你扎吧!”她卻不忍讓病人遭罪,屏住呼吸,手摸動脈血管,認真辨別,任憑汗水在防護服內流淌,慎之又慎將針頭扎進病人的手,“只要能一針見血,我們就覺得比拿獎還開心。”
抵達武漢的首日馬不停蹄地進入高強度工作狀態,再加上陌生的環境裡水土不服,第二天一早起床,葉海蘭就發現自己開始乾咳、呼吸困難、手腳出冷汗。發現這些不適症狀後,聯想到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新聞,她有點懵:“不會來的這么迅速吧?”一絲絲恐懼油然而生,她甚至開始後悔了來武漢的決定。
好在等情緒穩定下來,經醫生檢查後,證實她是連日勞累加水土不服所造成的,對症吃了幾天中藥後,葉海蘭沒事了,又迅速調整狀態投入戰鬥。後來,隨著另外兩名護士的加入,病區開始實行三班輪流上崗,每天工作時長為8小時。
隨著一天天變化,葉海蘭也逐漸適應了當地的工作環境,從原本一個普通的外科護士,處理著日常護理步驟,到如今面對多名不同病症的患者,可以處理得遊刃有餘,她變得更加成熟。每一天,見證著生死別離,有難過、有溫暖、也有感動,她坦言,和全國各地的優秀醫護同行一起經歷著這個生死戰場,讓她自己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和其他病區不同,她所在的六病區,主要採用純中醫救治方式,在一次次與醫生搭檔中,她見識到了針灸等中醫的“神奇”,令患者轉危為安,她和患者一樣,態度也從開始的遲疑轉變為信服。
數據仍在刷新,和此前不斷增長的確診病例數據不同,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一批批患者出院“戰報”出爐,讓大家感到興奮又欣慰,葉海蘭緊繃的神經也逐漸放鬆。她所隸屬的“新瑞慈善中藥之家”志願者團隊,最終累計共為68名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診療服務,67人治癒出院,治癒率達到95.6%。
無怨無悔,凡人英雄成親友驕傲
3月中旬,送別最後一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離開後,志願工作也宣告結束。3月底,隔離期結束,武昌區相關部門為葉海蘭和其他50多名個體志願者頒發了榮譽證書,表彰他們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出的貢獻。
來時冰天雪地,走時櫻花盛開。4月初,葉海蘭再次買了一張車票,踏上歸途。在獲得當地給予的離漢證明和肇慶當地給予的接收證明後,她輾轉從鹹寧北出發乘坐高鐵回到廣州,再回去肇慶,再度開始14天的酒店隔離。
當坐上返程的列車,葉海蘭早已坐不住了,一顆心都飛到了家人和孩子身上。她表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支撐她走過武漢這段志願者旅程的強大動力。
從開始的強烈反對,到中間的每日擔憂,再到如今的引以為傲,何紹彬也度過了一段不安的日子。“一開始擔心她,不想她去,但是如果不讓她去,她肯定會後悔。”2月18日出發當天,何紹彬還一早送她去了高鐵站。他還表示,妻子去了武漢後,自己也每天懸著一顆心,無論她凌晨幾點下班,他都習慣了等候,只有看到妻子的回覆,他才能安心去睡覺。兩個月來,他瘦了7斤。
年幼的兒子也在這分別的近兩個月里,學會了思念。“媽媽,你真棒,今天也要加油喔!”在每天的不定時視頻通話中,兒子何宗延總是開心地給葉海蘭打氣,這成為了她最開心的時刻。4月17日晚,結束了14天的隔離觀察期,葉海蘭順利與家人團聚,並於次日和小兒子何宗銳一起慶祝他的生日。
除了是家人心中的驕傲,在朋友眼裡,葉海蘭同樣是一個無比勇敢的英雄。“當她跟我說她想去武漢時,我覺得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她就是這樣一個熱心又勇敢的姑娘呀。”共事多年的好友王余艷表示,葉海蘭一直以來都對工作很負責、很認真,也重承諾,說到就會做到,她很敬佩,也為有一個身邊的抗疫英雄而自豪。
慈善中醫之家志願者團隊組建負責人戴新瑞說:“當時醫療隊有15個護士名額,但是由於武漢情況危急,醫護人員嚴重缺乏。葉海蘭幾經周折,趕到了武漢慈善中醫之家病區,來不及休息就投入到了病區緊張的工作。由於當時所有防護用品自籌緊缺,人員也嚴重緊缺,她經常是超負荷工作的。她總是在繁重危險的工作狀態中,保持樂觀主義精神,和隊員之間互相照應、打氣! 順利圓滿完成任務後,慈善中醫之家志願者全體隊員受到了武昌區的榮譽認可。我僅向肇慶市培養出這樣深明大義、醫者仁心的勇敢的護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幸得有你,山河無恙。隨著葉海蘭的事跡被廣為人知,不少媒體先後前來報導。面對突然而至的“鮮花與掌聲”,葉海蘭卻並不願過多曝光。她認為,自己只是全國眾多志願者中的一員,在武漢做著普通的事。“選擇去武漢,目的就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她表示,這一段在武漢的志願者經歷,將永遠珍藏心中,這段經歷也會成為以後進一步做好志願服務的動力。
所獲榮譽
2020年,被評為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
90後護士獨行千里馳援武漢,堅守2個月。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2021年,榮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