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汝賢自選集(葉汝賢自選集(全三卷))

葉汝賢自選集

葉汝賢自選集(全三卷)一般指本詞條

《葉汝賢自選集》是2009年10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汝賢。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葉汝賢自選集》為套裝全3冊。分別包括:《唯物史觀與當代中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內容簡介:葉汝賢先生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幾十年.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唯物史觀、人道主義歷史觀等領域,頗有建樹。《葉汝賢自選集(套裝全3冊)》所收之論文,集中展示了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唯物史觀的發展趨勢和創新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如《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唯物史觀的邏輯起點》、《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的發展趨勢》等文章,都體現了葉先生多年來在精心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所張揚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精神和“愛吾師更愛真理”的學術典範。

作者簡介

葉汝賢,1936年生,廣西合浦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首任所長,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兼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評審組哲學組評審、廣東哲學學會會長、《現代哲學》雜誌社社長,出版有Ⅸ唯物史觀發展史》、《唯物史觀與人道主義異化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電》、《馬覓思的唯物史觀》、《中國改革的價值選擇》等專著和教材,主編有兩套大型研究叢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系列(30多種)、《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10種),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若干篇。

圖書目錄

葉汝賢自選集(1).《唯物史觀與當代中國》目錄:
馬克思的唯物史觀
新世界觀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檔案
《德意志意識形態》制定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觀的邏輯起點
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晚年歷史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關於研究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若干問題
與時俱進:可能性與現實性
馬克思主義的創新之路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及當代創新
唯物史觀的發展趨勢
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和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1919~1937年)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和多方面展開(1937~1949年)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建
改革開放和哲學觀念的變化
中國改革的價值選擇
“摸著石頭過河”——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模式
發展觀的發展與30年中國改革主題的轉換
社會主義制度及其本質
後髮型國家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
堅定不移地堅持生產力標準
社會科學越來越直接地轉化為生產力
公民社會、公民精神和集體行動
未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
附錄 唯物史觀開創了人類思想史的新時代——葉汝賢先生學術思想精要
葉汝賢自選集(2).《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目錄:
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深入解讀《德意志意識形態》闡發的唯物史觀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黨宣言》關於未來社會的核心命題
唯物史觀視域中的“以人為本”
關於人道主義的若干問題
人道主義歷史觀的揚棄和唯物史觀的創立
唯物史觀與“人的哲學”
兩種性質不同的歷史觀
作為倫理原則的人道主義
異化概念的歷史演變以及馬克思對異化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馬克思的哲學觀與馬克思哲學的核心主題
建設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和諧文化
蘇聯社會主義解體的歷史教訓(2002年10月在北京“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在什麼意義上說農民是現代化主體
鄧小平論知識的價值和知識分子
為教育公平辯護
帝國殖民的新形式:文化與權力共謀
為什麼必須高度重視精神價值
紀念李達誕辰一百周年
附錄一 母愛
附錄二 葉汝賢專訪:今非昨昔葉汝賢虛妄被時代輾過
葉汝賢自選集(3).《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目錄:
導論1
第一章 唯物史觀的前史
第一節 神學歷史觀
第二節 人道主義歷史觀
第三節 唯物史觀的萌芽
第二章 青年馬克思的探索
第一節 馬克思的時代
第二節 最初的出發點
第三節 實踐與難題
第四節 走向新的起點
第五節 恩格斯的發現
第三章 唯物史觀的創立
第一節 物質生產是歷史的發源地
第二節 唯物史觀理論體系的雛形
第三節 唯物史觀的公開問世
第四章 唯物史觀的經典形態
第一節 唯物史觀在歐洲大革命中的檢驗和發展
第二節 《資本論》對唯物史觀的科學論證
第三節 唯物史觀的經典表述
第五章 唯物史觀在實踐中的擴展與深化
第一節 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
第二節 勞動實踐作用的新論證
第三節 《反杜林論》對唯物史觀的闡發
第六章 馬克思晚年的歷史研究
第一節 馬克思晚年探索的主題
第二節 對東方社會性質及其發展道路的探索
第三節 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補充
第七章 恩格斯晚年的研究與貢獻
第一節 揭示原始社會的結構及其基本特徵
第二節 闡明兩種生產的原理
第三節 闡明階級、國家的起源和實質
第四節 論社會規律的客觀性及其作用的特點
第五節 闡明社會發展“合力論”和上層建築的反作用
第六節 論唯物史觀的方法論意義
後記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