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村鄉

葉村鄉

葉村鄉位於松陽縣中部,距縣城2千米,北接齋壇鄉,東北與望松、西屏交界,西面與新處鄉相鄰,南面與竹源鄉相連,鄉人民政府駐地葉村村,1992年12月搬入現駐地河頭村,全鄉總面積38.0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536公頃、林地面積2660公頃。境內水系分布涉及同屬於松陰溪的兩大支流:竹溪源、東塢源,河頭納南岸東塢源之水,寺嶺下納南岸竹溪源之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葉村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松陽縣
  • 面積:38.0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5056人(2017年) 
基本概況,建置沿革,經濟發展,農業經濟,林業生產,工業經濟,第三產業,一方特產,集市貿易,社會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名勝古蹟,民俗文化,民情民俗,民間文化,榮譽獎勵,大事記,

基本概況

松陰溪貫該鄉東部,上與齋壇大路村相連,經官田、葉村、河頭、寺嶺下等4村,約2千米。境內山塘、水庫5處,其中最大的為東塢水庫,水庫集雨面積52平方千米,正常庫容1339萬立方米,供應縣城西屏鎮和郊區生活、工業用水及葉村鄉、齋壇鄉、樟溪鄉、竹源鄉、西屏鎮4鄉1鎮農田灌溉用水。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部為高山,千米以上高山有6座。山地占總面積67.6%,耕地占面積11.7%。李等經濟作物規模大。該鄉交通便利,瓦東公路、江南公路貫穿全鄉。全鄉轄行政村17個,自然村35個,生產隊115個。全鄉總人口5056人(2017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7人。

建置沿革

葉村鄉以原駐地葉村得名。清末,屬九芝鄉。1946年屬泰芝鄉,1952年泰芝鄉分置葉村鄉,1956年,泰芝鄉併入葉村鄉,並將王村鄉的黃公渡、塔寺下劃入。1958年建為紅旗公社葉村大隊,1959年改為西屏公社葉村管理區,1961年葉村管理區分置齋壇公社後,改為葉村公社。1984年6月,改稱葉村鄉,屬松陽區。1992年6月,浙江省境內實行“撤區、擴鎮、並鄉”,松陽縣設20個鄉鎮,保留葉村鄉。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

葉村鄉農民一直以務農為主,糧食生產是葉村的基礎產業,全鄉原每年承擔國家徵購160噸,實際可投售最高達1200噸。1970年前,東塢水庫尚未建成時,災害頻發,糧食產量低下。後經興修水利、農田改造、科學種田,糧食產量逐年上升,最高年總產量6800噸。1977年,寺嶺下、河頭、葉村、官田相對較大的村都組織農科隊,進行品種改良示範、試驗。1981年,寺嶺下村派人去海南島學習培育雜交良種,經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的種植,使水稻產量上一台階。1983年,實行農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激發了農戶種糧積極性。糧食總產量逐年上升。?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生產從以糧食生產為主轉移到發展效益農業上來。種植稻穀、春玉米、蠶豌豆、茶葉、竹筍、蠶桑等作物是葉村最主要的產品。2003年全鄉水田437.3公頃,糧食總產量3732噸,茶葉188.6公頃,果園151.1公頃,蠶豆268.1公頃,桑園13.3公頃,香菇342萬袋,蔬菜245.33公頃。2003年,生豬飼養量15057頭,戶均5.8頭,畜牧業產值651萬元,人均801元。2003年,全鄉春玉米面積159.5公頃,產值達264萬元,春玉米已列入市“豐收計畫”項目。?
茶葉及水果生產:以往茶葉只在田頭地角,屋前屋後零星栽種,以供自用。至2003年,全鄉茶葉面積達188.6公頃,品種以烏牛早、龍井43、銀霜、白茶為主,有茶葉加工戶8戶,年產茶葉150噸,總產值566萬元。該鄉種植柑桔起步較早,1976年春,在松山村瓦窯山開始試種溫州蜜桔,面積4.45公頃,位居該鄉80年代三大支柱產業(柑桔、茶葉、桑葉)之首。2003年, 全鄉柑桔面積達100.6公頃,年產量達2264噸,年產值269萬元。1998年春,松山村楊新春開始試種松山李0.1公頃,2003年,面積達80公頃。??

林業生產

該鄉林業用地面積2881.87公頃,占總面積的67.6%,有林地面積2590.33公頃,生態公益林面積占52.2%,竹林面積占12.9%。歷屆政府對發展林業生產都十分重視,圍繞“生態之鄉”戰略目標,制訂長期的林業發展規劃,堅持長期開展封山育林、植樹造林、林木管護等工作。建有斗米岙、岱頭村林場和鄉林場。在鄉政府的組織下,8個有生態公益林的村實行聯合管護。1994年,森林木材蓄積量達59620立方米,毛竹蓄積71萬株。?
葉村鄉位於縣城西南側,全鄉最大的一條河流——東塢源,建有全縣最大的生活、生產用水供水基地——東塢水庫,推進森林生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鄉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2002年對全鄉1355.33公頃生態公益林進行界定,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57.13公頃、省級1051.73公頃、縣級246.47公頃,都簽訂了管護契約,落實封育措施,加強管理保護。使東塢源水庫的水源生態得到有效保護。全鄉有古樹名木30株。橫坑、斗米岙有竹編制手工藝品的歷史。過去竹林經營水平較低,通過建立12.67公頃筍竹林示範基地,對毛竹低產林進行技術改造推廣,全鄉竹林經營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每年為瓦窯頭竹木市場提供優質竹原材料。?
1997年前,林業站受鄉黨委政府與林業部門雙重領導,1998年,葉村鄉林業工作站成立,屬林業部門派出機構,有獨立的財務、職工隊伍,執行林業“管理、組織、指導、服務”的職能。2000年,與齋壇鄉林業工作站合併成立聯鄉站,並受西屏林業中心站管理,2003年改稱林業組。??

工業經濟

20世紀70年代前,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只有少數幾個竹、木、泥水等手工業工人。進入70年代,工業生產逐步發展。70年代初,全鄉創辦首家企業官田缸窯陶器社,廠址設在官田村,主要生產生活用的陶瓷類產品,有職工8人,年產值約20多萬元。1983年,因產品銷路不好而停產。至1973年,又建立一個農機廠,設在葉村村,主要業務為出售、修理農機具,工人僅6人。1981年,在官田村創辦下陽電站,有2台機組,年發電量40萬千瓦小時,有職工6人。1997年改制為東塢水庫管委會。80年代,葉村村創辦了規模較小的葉村桔餅罐頭廠、冰棍廠。1985年,創辦了葉村鄉家俱廠。90年代後,葉村鄉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相繼創辦松陽第二耐火纖維廠、張家飲料公司、松陽縣精密鑄造廠、茂林化工有限公司、延寺保溫材料廠等。進入21世紀初,在原有工業基礎上,又創辦了松陽縣鑫達鑄造廠、南源水電有限公司、旭日黑陶廠、康南塑膠廠、江南汽車修配廠等,全鄉共有企業14家。主要行業有鑄鋼、化工、保溫材料、黑陶等。到2003年底,全鄉工業總產值為2048萬元。其中:鑄鋼600萬元,占總產值比例29.3%;耐火纖維300萬元,占總產值比例14.7%。構成以鑄鋼、耐火纖維為主體的工業結構。鑄造業具有適應性廣、銷售量大的特點,已廣泛建立銷售網路,產品銷往溫州、寧波、上海、江蘇等地。旭日黑陶工藝廠,坐落於葉村鄉寺嶺下村,該廠採用原始的制陶技藝以及高溫窯變和精心手工創作而成黑陶藝術品,曾獲1998年浙江民間藝術品展“金獎”。黑陶是居室裝飾、饋贈親友、收藏紀念的珍貴禮品。該鄉水力資源豐富,已建成東塢水庫一級電站,東源水電開發公司的源口電站、十三步頭電站、下陽電站,南源電站。??

第三產業

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從而帶動其他各種行業的發展。在大力發展效益農業的基礎上,組建農產品行銷隊伍,至2003年,全鄉有5個流通大戶,年流通農副產品量達2799噸,毛豬2055頭,流通金額達758.1萬元。在每年香菇、春玉米、蠶豌豆、毛芋等農副產品交易旺季,各種汽車、拖拉機晝夜裝運。全鄉擁有各類汽車5輛、手扶拖拉機20多台、後驅動拖拉機52台。

一方特產

松山李因松山村民楊新春通過雜交試種獲得而命名,該品種果實碩大,單果重200克~250克,果直徑達5厘米~6厘米,呈紅紫色,外觀美,主要銷往上海、杭州等超市,效益可觀。2000年開始發展苗木,苗木銷往遂昌、蘭溪、臨安、江西等地。2003年,平原12個行政村均有種植,面積達80公頃。

集市貿易

改革開放後,隨著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市場的漸趨繁榮,各村個體經銷店及商販不斷增多,市場經濟的確立完善,更促進了葉村鄉商貿事業的發展。2003年,葉村鄉各村經銷店不少於三五家,送貨上門的個體商販也越來越多。鄉政府所在地河頭,在短短的三五年間,面貌日新月異,煥然一新,公路兩側店鋪不斷增多,飲食、服務等行業也有所發展。隨著香菇、茶葉等主導產業的發展,農副產品的市場交易逐步興旺起來,形成河頭、葉村等主要農產品交易集散地。?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自1984年以來,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以上,在校學生鞏固率達97%,1984年經驗收已達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標準。至1970年,葉村鄉國民學校有葉村、寺嶺下、河頭、黃公渡、松山、南岱、岱頭、葉家、包安山、官田、麻寮、源口、橫坑、膳壟、斗米岙、正崗山、東塢等17所。1998年,開始對村小進行撤併,至2003年,葉村鄉教育形成了1所中心國小、1所中心幼稚園、1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格局。??

衛生事業

20世紀50年代以前,葉村各地治病主要依靠個體中醫、草藥郎中和中藥鋪等為主,缺醫少藥現象突出。1958年8月,由縣人民委員會統一調動聯合診所和個體開業醫務人員建立葉村鄉衛生所,在鄉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鄉醫院管理委員會,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鄉衛生所改稱管理區衛生所,1961年,改稱公社衛生所,70年代,衛生院由建院初的何家大院搬到河頭村,建起1幢2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初步改變了“低矮窄小”的衛生院面貌,醫療器械也由原來的“老三件”逐步增添X光、化驗室、B超等設備。1982年,改稱公社衛生院,1984年,改稱鄉衛生院。1986年,葉村鄉衛生院被省衛生廳授予“文明衛生院”稱號。1990年,有醫務人員6人,業務收入4.85萬元。2003年,有醫務人員6人,業務收入13.9萬元,全年門診人數2800餘人次。??

基礎設施建設

2001年,12個平原村進行農網改造,2002年,山區5個村進行農網改造。全鄉共投入資金154.5萬元,新增變壓器3台,容量90千伏安,調換改造14台,容量596千伏安,調換三相四線表39隻,單相表2487隻。用電質量有了較大改善,照明電價為0.53元/千瓦小時,實現了城鄉同價,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20世紀50年代,葉村設人工傳接總機,只有數量不多的幾個單位用戶。1995年,隨著電信事業迅猛發展,建立起以程控交換數字傳輸為主體的現代化通訊網路,浙江移動公司分別在下陽、衛生所、岱頭設中轉站塔(差轉台),移動通訊覆蓋率幾乎達100%。2003年,全鄉裝有固定電話818門,平均3戶擁有1門電話。1995年立項,改瓦窯頭至東塢水庫的簡易公路為平原微丘三級公路,1999年1月完工,6月,完成新大橋至葉村段的路基拓寬及黑色路面改造,2002年,完成葉村至官田段1.5千米的拓寬改造工程,隨著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加強,土地整理項目的完成,瓦東公路與江南公路形成“T”字形框架,並以此為中心向周圍形成格線狀道路框架。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除橫坑、岱頭兩村),包安山村完成通村道路硬化工程,寺嶺下、葉家、源口、麻寮等村完成主要村道硬化和亮化。隨著鄉政府駐地的搬遷,葉村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逐漸由葉村移至河頭。??

名勝古蹟

境內有始建於民國初年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三濟橋”,葉村、寺嶺下村各有石雕“貞節牌坊”1座。東塢水庫建於1970年,壩高47米,集雨面積52平方千米,庫區風景秀麗,水清山秀、空氣清新,水庫是縣城飲用水源,也是人們度假消暑勝地。青龍山莊位於寺嶺下村口,距縣城1.5千米,環境優美,是餐飲、娛樂、休閒的好去處。小葉村位於松陰溪北岸,距縣城1千米,小竹林成片,自然風光優雅,三五月,潔白鮮嫩竹筍為餐桌佳肴,是野炊、休閒、觀光勝地。??

民俗文化

民情民俗

幫工:民間種田、蓋房,樂於相互助工。主家招待飲食、點心。?
青果:清明除祭祖掃墓外,還有吃清明果之俗。清明果一般用艾葉或苧麻的嫩頭煮爛後放少許石灰泡幾天,洗淘乾淨和糯米粉拌揉,加入各種鹹甜的餡,蒸熟後碧綠清香,非常可口,人們帶著它去踏青、掃墓。?
端午:端午前五日內,家家戶戶採集魚腥草、石菖莆、山茵陳、白茅根、金剛刺等多種草藥,晾乾切碎,平常用開水沖沏即可飲用。端午前日,女婿、女兒備肉、麵條送往娘家。用薄艾插門戶,並於端午日或前一天包食薄餅。??

民間文化

歷史上,葉村鄉一帶盛行自上八日(正月初八日)後,各村就有鬧龍燈、舞龍、舞獅,膳壟、南岱、岱頭、橫坑、斗米岙、東塢等村都有專門的隊伍。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曾在該鄉境內開展游擊活動。?
地處南岱村的吳氏宗祠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二進五開間,抬梁穿斗混合結構,門樓為重檐歇山頂式屋面,木雕工藝精美。河頭村占安山,曾有新石器時代——商代石鏃等磨製石器和印陶片出土。岱頭村西南2.5千米金坑源頭懸崖峭壁上,有清嘉慶六年(1801)的摩崖石刻,內容為記敘當時松陽縣知縣為岱頭村和周嶺根村山場糾紛判定書。葉村關帝廟,有清嘉慶十年的田圳碑誌,內容記敘水堰被洪水沖毀,設堰董會,重修水堰事宜。岱頭村西古道的岩壁上,有清鹹豐十一年(1861)的“鹹豐辛酉年重修”七字楷書題刻,字徑0.20米,題刻記載了修路的確切年代。河頭村存楊永寶家,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的奉憲勒石永示碑誌,內容記述大竹溪村與河頭村水利糾紛調處事宜。??

榮譽獎勵

2001年,被評為麗水市先進基層黨委;鄉成技校通過省二級的檢查評估驗收。2003年被評為麗水市教育強鄉;被中共麗水市委、麗水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小康鄉”。??

大事記

1998年,鄉人民政府新辦公樓動工興建;閉路電視光纜接通;國中畢業生中中專、中師及重點高中上線人數19人,在全縣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1999年,投資120萬元,建造鄉政府辦公樓,12月,鄉人民政府從葉村遷至河頭;投資58萬元,澆築瓦東公路新大橋至葉村段瀝青路面。?
2000年,投資100餘萬元,建造江南公路葉村至官田段;投資273.75萬元,拆遷2673平方米民房,征地8700平方米,安置37戶農戶,新建葉村新村;投資70餘萬元,完成葉村畈133.3公頃糧食自給工程。?
2001年,投資200餘萬元,完成葉村畈66.7公頃土地整理項目;投資75萬元,上馬岱頭簡易公路;完成官田、松山、源口、麻寮、東塢、葉家等主道路和南源公路的拓寬改造;完成13.3公頃縣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的征地工作;投資38萬元,澆築鄉政府至包安山村的水泥路面。?
2002年,完成河頭、葉家、包安山、松山等村的萬畝低產田改造和河頭畈土地整理項目;葉村、河頭接通自來水;投資154.5萬元,完成全鄉17個行政村的農網改造工程。?
2003年,完成黃公渡村千畝土地整理項目;麻寮村修建300米長的防洪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