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1—3米。羽狀3小葉,頂生小葉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3—5厘米,寬1—2厘米,側生小葉較小,頂端圓,有時微凹,基部鈍圓,邊全緣,兩面被伏毛,下面較密。花紫紅色,蝶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寬卵形,覆瓦狀排列。莢果彎曲呈鐮刀狀,密生柔毛,腹縫線直,背縫線波狀,成熟時沿背縫線開裂,不逐節脫落。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林邊和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鳳山、那坡、田東、隆安、蒼梧、賀縣、金秀、象州等縣市;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貴州、雲南等省區;越南、緬甸、印度也有。
主要價值
[採集加工] 夏秋季采,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 味甘、淡,性涼。清熱利尿,祛瘀。
[傳統套用] 治尿路感染,腎炎,腎結石,口腔炎。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或含漱。
[方例] 腎結石 葉成心咪(圓葉舞草)30克,表靠亮(桃樹)根30克,中亮(棕櫚)根30克,沙烈念(草鞋根)全草15克,良留亮(垂柳)根30克,牛膝風(土牛膝)全草30克,木恐碎(海金沙)30克,能禿咪(車前草)全草30克,溫羅敵(大蘆)根15克,樓舊錶(露兜簕)果實半個,水浸小石頭數塊,參亮(杉樹)樹脂2顆(黃豆大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