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高論

《葉向高論》是薛福成所著作品,出自於《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葉向高論
  • 作者:薛福成
  • 作品出處: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 ,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自古國家隆盛之時,非特人才昌也,或以中材而建不世之業者有之,蓋勢有可乘也。國家衰亂之際,非特人才乏也,或以藎臣而蹈覆 之譏者有之,蓋慮有所窮也。明代閣臣,自嘉靖以後,或偏尚才氣而見擯清議,或依阿苟容而漫無建白。人才既敝,禍敗隨之。若其德器粹然,為善類所歸仰,而又能彌縫匡救,與時變通,如葉向高之忠清練達,蓋不多見。向高之入閣也,在沈一貫、朱賡相繼去位之後,請補缺官、罷礦稅,見帝能從,又陳上下乖離之病。嘗上言今天下危亂之道有數端:廟廊空虛,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勝喜爭,三也;多藏厚亡,必有悖出之釁,四也;風聲習氣,日趨日下,莫可挽回,五也;非奮然振作,簡任老成,取積年廢弛政事,一舉新之,恐宗社之憂不在敵國而在廟堂也。嗚呼!此可謂切中時弊之言矣,惜乎神宗知其忠愛而不能用也。史又稱向高用宿望居相位,憂國奉公,每事執爭效忠藎,帝心重之,禮貌優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夫以向高相神宗八年,其時人主習靜泄沓於上,廷臣朋黨交攻於下,加以災傷寇盜,物怪人妖,迭出不窮,天下事已大不可為,而向高隨事補救,搘持一二;又能調劑群情,輯和異同,與東林諸君子往來,不激不隨,而以時左右之,斯可謂賢也已。然尚有疑之者曰:“向高既致仕而去,泰昌、天啟之間,可以不出;出而值客、魏用事,既不能抗章力爭,與廷臣內外合謀,翦除巨蠹,厥後林汝翥之事,卒受群閹困辱以去,蓋可為向高訾者。”是殆不然。夫大臣之於國也,與疏逖之臣不同。疏逖之臣,見時勢不可為,去之而已;大臣之心,則有不能恝然者。且向高嘗受神宗殊遇矣,主幼國危,應召而出,義也。出而值客、魏蠱惑君心,根蒂深固,度其勢未可猝去,且攻之過激,彼將鋌而走險,故不如與之委蛇,猶可從中挽回,潛移默奪。且向高在閣,忠賢必不能大肆其惡,他日因勢利導,未嘗不可乘機去之。此則向高之志也。無如熹宗昏 受蔽,而閣臣如魏廣微、顧秉謙輩,復有甘作忠賢鷹犬者,於是向高決意求去,而明事遂不可為矣。然則向高再出而時益艱,不足為向高病,而可為明之宗社惜者也。吾觀天啟四年以前,向高及劉一燝、韓 等在內閣,趙南星、高攀龍、鄒元標等掌部院,楊漣、左光斗等在言路,眾正盈朝,忠賢尚有所忌憚。迨四年以後,至於七年,諸君子或竄或死,朝局顛倒,為亘古未有之大變,則向高既去之故也。向高去而閣臣半屬閹黨,善類一空,而忠賢之焰大張矣。假令向高復在閣數年,維持調護,以待懷宗之登極,則忠賢禍明決不若是之烈。然而忠賢之得肆其毒者,天也。當此之時,雖使三楊、劉、謝復生,亦奚補於毫末哉?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此文出自於《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清同治四年,入兩江總督曾國藩幕。光緒元年,上疏力陳海防大計,始知名於世。同年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幕,襄助辦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寫洋務思想代表作《籌洋芻議》。十年,授浙江寧紹台道,參與浙東抗法鬥爭。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致力於設立領事,保護華僑。與英國交涉中緬南段劃界事宜。屢遷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滿回國,旋病逝。清廷下旨將其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編者簡介馬忠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係 》等論文。任 青,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情報系,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參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曾協助許恪儒先生整理《許寶蘅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