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佩衡

葉佩衡(?—?),字霖生,廣東省東莞縣人。清光緒十五年(1889)已醜恩科舉人。

基本介紹

  • 本名:葉佩衡
  • 字號:霖生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廣東省東莞
  • 主要成就:訪察民情,判案講事實重證據,捐出薪俸建免費供應站
光緒三十三年, 隨廣西巡撫張鳴岐到桂林。次年1月,就任忻城縣彈壓委員。上任之日,在衙署大門貼一聯云:“有一日閒暇且鋤爾地;非十分不了莫到吾門。”衙署前是大街,來往趕圩的人,看了對聯之後,都說,這官教民耕種,勸民息訟,是個好官啊!
葉氏到任之初,首先微服下鄉訪察民情,知道忻城是個大石山區,地瘠民貧,因而號召民眾提前備耕,抓緊春種,加強施肥培土,以保豐收。不時派員下鄉檢查生產,發現丟荒田地就查明原因,如缺耕牛,就準予借款買牛耕種,不讓田地丟荒。圩日聽訟。利用漢堂官廨舊址搭篷,擺設桌椅,讓原告人坐等聽訊。由於葉氏在圩日當眾判案,且講事實,重證據,不僅使當事人心服口服,而且教育了百姓。 當時,忻城各地飽經兵燹匪患,田園荒蕪,百姓生活貧困,圩場十分冷落。為使圩市早日繁榮,他便慨然捐出自已的部分薪俸,在城廂街圩場設稀粥免費供應站,遠近村民得知後,相邀踴躍來圩,使圩市日益繁榮。葉氏懂醫,他不僅常給民眾免費診病撿藥,還指點防病方法。
光緒三十四年冬,葉氏任滿卸職,百姓依依不捨,商定用黃絹特製萬民傘一把相贈,以作紀念。啟程之日,民眾將傘置於乘轎頂上,簇擁送行,至高陽驛站,葉佩衡一再勸請眾人留步,歡送民眾上前握手話別,祝願他健康長壽,前程萬里。
葉氏去後,民眾議於分別處(即高陽驛站高地,今高陽村附近)立碑紀念,取名為“彈壓葉公佩衡去思碑”。該碑今陳列於忻城縣土司博物館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