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背景
本書保存了早期眼科專書《龍樹眼論》《眼論準的歌》及《龍木總論》等書的內容。
流傳版本
現存較早版本有明萬曆三年(1575年)刊本、黃刻書業堂本、秦伯未校正本等。
作者簡介
作者題為葆光道人,生平已不可考,舊多題為明代人,大約是據該書初刻於明朝萬曆年間而來,據丹波元胤《醫籍考》考證,是書當為宋元間人所編。
書評、序言
漢以上有說無方,由漢以下方與說始備。說不乖理,方不違義,斯其為良醫矣。古之醫有俞跗、渤海秦越人,其為術不止湯熨針石,能視見人五臟癥結,割皮解肌,湔浣腸胃。神秘精妙,鹹可為後世法。漢倉公得黃帝扁鵲脈書,其言人生死不爽毫髮,司馬遷備載之。後世多不曉,然其意則微矣。醫之攻疾,猶將之制敵。善將者不擇人而戰,善醫者不擇病而治。余觀韜鈐諸書,陰陽變化,縱橫間諜,天地人事之紀,莫不詳究。下至雲鳥龍蛇八陣六花之奇,進退倚伏戰守攻圍之具,條貫靡遺,真可為用兵之權輿矣。然敵之來,虛實真假,其機難測,而其為變無窮。勝敗死生,在料量呼吸之頃,不可嘗試而冒為之者,則決策發奇運用之妙,存乎其人。醫之為道,亦若是而已。目者肝之外候,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故火乘肺白輪赤,火乘脾肉輪赤,火乘肝腎黑神翳,心君火動,則各有所乘。五臟之虛實,六氣之乖和,皆應於目。醫者視形色、察脈理、審度量、立規矩,知其有餘不足,與法之順逆,然後可以為施治之。則此《龍木集》之所由作也。立論精微,布法該核,深有得於俞扁倉公神髓。理由說闡方以義裁,不啻如孫吳之法,嚴整疏遠,可以待勝乎敵。而生死起廢,應手而得者,惟在人善用之耳。
毅所侍御黃公,患其集未廣布,命梓之以傳,其仁溥矣。公觀風海表,荒陬僻邑,鹹所愛憫。其民之欺蔽於豪強,網羅於誅求,靡爛於棰楚敲扑之下,蓋蔽而不獲伸者,不有妨人之苦於懵瞽者乎?殆有甚者,又不有精神內竭,目繫上強,懼旦夕隕棄而不克救者乎?其未經歷與所未廉得者,困苦憔悴之狀,不亦有如是之極且急者乎?公見之必盡憫之,不欲其夭廢而安全之者,其亦有所處矣,生人之心一也。起廢疾則思廣其方,理天下則務平其政。公佐天子出治調變之任,亦儘是心而已。常郡侯浠桂朱公以公命屬文於余,余不佞,不能為文,惟推公之心以為侯告,侯曰:“然”,遂書之。
萬曆乙亥歲春三月吉日
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廣東按察司僉事前南京兵部車駕司郎中王問撰
章節目錄
卷之一 龍木總論
一 審的歌發揮
二 眼敘論
六十五 眼黃膜上沖外障
六十六 眼赤膜下垂外障
六十七 眼小赤脈外障
六十八 小兒通晴外障
六十九 小兒斑瘡入眼外障
七十 小兒瞼中生贅外障
七十一 小兒疳眼外障
七十二 小兒青盲外障
卷之七 諸家秘要名方(凡五家)
一 巢氏論針眼候
二 三因方
三 本事方
四 百一選方
五 和劑方
卷之八 針灸經
一 偃伏頭部中行
二 偃伏頭部第二行
三 偃伏頭部第三行
四 側頭部
五 正面部中行
六 面部第二行
七 面部第三行
八 面部第四行
九 側面部
十 背部中行
十一 背部第二行
十二 背部第三行
十三 手太陰肺經
十四 手陽明大腸經
十五 手少陰心經
十六 手太陽小腸經
十七 手少陽三焦經
十八 足少陽膽經
十九 足太陽膀胱經
二十 推人神所在法
二十一 推逐時人神所在
二十二 推九宮尻神訣
卷之九 諸方辯論藥性
一 玉石部
二 草部
卷之十
三 木部
四 人部
五 獸部
六 禽部
七 蟲魚部
八 果部
九 米谷部
十 菜部
附 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
內容簡介
本書10卷(一作8卷)。卷1上為龍木總論,載審的歌發揮、眼敘論、三因證治、五輪歌、內障眼法根源歌、服藥須知、點眼訣等凡12則,總論眼科的生理、病理、診斷與治療。從卷1中至卷6主要論述圓翳內障、水翳內障、滑翳內障、小兒青盲外障等72種內外障目疾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且每證之後均附有歌訣(出自唐代劉皓《眼論準的歌》)。卷7為諸家秘要名方,輯錄了《諸病源候論》、《三因方》、《本事方》、《百一選方》、《和劑局方》等書中的38首治眼病方劑。卷8為針灸,從各書中輯錄了眼科常用的針灸腧穴、針灸治法及適應證與禁忌證。卷9至卷10載列眼科常用藥物155種,介紹了藥性、主治、炮製和用法。卷末附《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介紹了五輪八廓、鉤割針鐮法、眼昏花捷要等內容,並以問答形式闡述了眼科72證。本書論理精微,治法詳備,指出“六淫外傷,五臟內郁,飲食房勞,遠視悲泣,抄寫雕鏤,刺繡博弈,不避煙塵,刺血發汗,皆能病目”;認為“目者,肝之外候,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故火乘肺,白輪赤;火乘脾,肉輪赤;火乘肝腎,黑神翳;心君火動則各有所乘。五臟之虛實,六氣之乖和,皆應於目。醫者視形色、察脈理、秉度量、立規矩,知其有餘不足與法之順逆,然後可以為施治之則”。此外,該書還保存了早期眼科專著《龍樹眼論》、《眼論準的歌》及《龍木總論》等書的內容,故為中醫眼科學的重要文獻之一。
影響評價
本書保存了很多早期眼科專著的內容,對中醫眼科發展有較大影響,是中醫眼科學之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