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蘇菜

落蘇菜

落蘇菜以風乾茄子和其他蔬果烹成,吃年夜飯時大家動筷第一口先要品嘗的就是這個菜。因吳音“落”與“樂”譜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落蘇菜
  • 主要食材:風乾茄子
  • 口味:香
  • 產地:亞洲熱帶及印度
茄子為何又叫落蘇?,落蘇的營養價值,昆味稱奇,落蘇名俏,

茄子為何又叫落蘇?

茄子在江南一帶又稱落蘇,據說這和吳越王錢鏐有關。
錢鏐在位期間,曾興修水利,開河築壩,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的農業發展,為此深得民心。
錢鏐有個兒子,足跛,但他十分鐘愛。跛足,世俗稱作瘸子,而在當地方言中,瘸子和茄子幾乎同音。這位公子愛吃茄子,但聽人家談起茄子,卻以為是在諷刺自己。錢鏐聽到街上叫賣茄子,心裡也不好受。
錢鏐本想採用避諱的辦法,但想到這樣既打擾百姓,效果也不見得好,便打消了念頭。後來,他看到茄子的形狀,很像掛在車馬、帳幕上的流蘇,只不過是摘落下來的,於是便稱茄子為“落蘇”。江南百姓很能體諒錢鏐的苦衷,大家跟著一起稱“落蘇”,這個名稱便迅速流傳開來。

落蘇的營養價值

茄子生性溫暖,原產亞洲熱帶及印度等地。我國栽
培茄子已有1000多年歷史,現在各地都普遍種植。
唐代<本草拾遺>說,茄子又叫落蘇,從果實的顏
色上分,已有紫、白、黃、青各種;從果形上分,
又有長圓大小的不同,可見當年的茄子就有不少品
種。
我國各地栽培的茄子品種繁多。茄子的果實原來只
有雞蛋大小,現在培育出了碩大的圓茄和細長的長
茄,華北地區培育的紫色圓茄,已去國外落戶了。
從茄子的外形來看,有的圓溜溜的類似皮球;有的
彎彎像個牛角;有的長長的像條棍棒;有的像一個
秤砣;有的小巧得像個電燈泡。
茄子營養豐富,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C、蛋白
質、脂肪,還含鈣、磷、鐵等。特別是紫色茄子含
維生素P很多,它有增強細胞間的粘著力,防止毛細
血管出血的作用。
茄子的根、莖、葉、果都可作藥用。能散血止痛,
有止血、利尿、解痛作用。外用可敷治腫痛,擦洗
凍瘡。

昆味稱奇,落蘇名俏

落蘇菜
落蘇之美,來自天然,從幼年就已顯現。田裡那單調的綠,怎敵得過它迷人的紫?新生的小落蘇,通體紫色,明艷動人。長大了,一條條淡紫色的脈絡在綠葉上揮灑開來,如工筆畫一般,美得勾魂攝魄。在深深淺淺的綠中,落蘇顰著兩彎紫色的細眉,一身“遺世而獨立”的孤傲。待蛙鳴之季,便是“隴上紫瓜好,黛痕濃抹,露實低懸”之時。
除了這個“結著紫丁香般的愁怨”的名字,落蘇還有一個粗糙的乳名,那就是——茄子。別以為茄子是尋常蔬菜,它在飲食界的地位可不容小覷。有種說法,只需問一個美食家喜不喜歡吃茄子,就知道他是不是貨真價值的美食家。喜歡的有可能是,不喜歡的則斷斷不是。而把茄子做好了,就好比下圍棋的人學會了“做眼”,即入道了,基本規律全部掌握;若能把茄子做出不平凡的味道,那就入段了,憑這門手藝便可行走江湖。
濃妝淡抹總相宜
落蘇種類很多,既有豐滿圓潤的,也有苗條細長的。而做法上,落蘇幾乎適應天下所有的煎、炒、蒸、炸、熗、燜,蒜泥、醬爆、油燜、魚香、椒鹽、清蒸等等,均可以將一味落蘇整制出天下無雙的美味。據說江南一些地方,人們吃年夜飯時,一定要有長庚菜或落蘇菜,取的是“落”與“樂”的吉利音;杭州地方、蕭山平湖一帶,有一種小落蘇最為當地人喜愛。
到了北方,人們習慣的叫法是茄子,“燒茄子”是最普通不過的家常菜。妙就妙在,高手做的素燒茄子,猛一嘗似有肉香迴蕩,比肉更添一層清香。茄子不需削皮,切成一寸多長的塊塊,用刀在無皮處畫出縱橫的切口,像劃腰花那樣,劃得越細越好,入油鍋炸。茄子吸油,所以鍋里油要多,但是炸到微黃甚至微焦,則油複流出不少。炸好的茄子撈出,然後炒里肌肉絲少許,把茄子投入翻炒,加醬油,少時取出盛盤,上面撒大量的蒜末。這樣炮製的茄子味極甜美,送飯最宜。
北方過年時還愛做“茄盒子”,將茄子切成連片,中間加肉餡,在麵糊里一滾,下鍋炸至金黃色撈出。吃時茄子滑嫩,肉香撲鼻,比起包子來簡直好過百倍。
如果喜歡清淡的飲食,也可以將茄子煮爛,煮時加些黃豆。煮好後搗碎,拌勻,澆上適量的醬油、醋、香油,等涼了加上幾枝翠綠的香菜。這樣做出來的茄子最適合夏天吃,放進冰櫃冷卻後味道更好。
唯一注意的是,在茄子沒有煸透入味之前,不可放水去燜,否則茄子會生硬,且有水氣。茄子總之是道好菜,聚會合影時,往往高呼一聲“茄子”,據說彼時如此發音,恰好滿面春光,一臉微笑。
才子百日詠落蘇
</strong>
一句盪氣迴腸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讓趙翼揚名天下,誰能想像他作一首詠茄詩居然用了102天呢?這首詩的誕生還頗有喜劇色彩。
趙翼年輕時在一杭姓大戶人家當私塾先生,一日信步閒逛,看見杭家後院足足有五大畦茄子,在陽光下紫黑油亮的一大片,頓時眼前一亮。趙翼從小就喜歡吃茄子,見此情景,不禁想起了他母親最拿手的“油悶茄子”。杭家雖然秉承“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的思想,把年方十九的趙翼當成大先生對待,每餐都供應他三葷一素一湯,但是素菜總是萵苣,趙翼早就吃膩了,只是礙於臉面不好提出。此刻他竟忽然鬼使神差般提筆在粉壁上寫下了兩句詩:“後院茄子積如山,不與先生吃一餐。”
杭家一看,便吩咐廚子每天給趙翼做茄子,而且十天之內不重樣。其實,當初趙翼看到後院的茄子時,也不過是想嘗鮮而已。壁上題的那兩句詩也是年輕人一時興起的遊戲之作,誰知這位東翁辦事竟是如此認真。於是,趙翼剛送走頑固的萵苣,又迎來了絡繹不絕的茄子。
即便是山珍海味,吃的時間一長,總是要生厭的,何況茄子呢?趙翼自從“小滿”過後第二天開始吃起,一直吃到“白露”,期間足足吃了三個月零十二天茄子。趙翼哭笑不得,只怪自己當初嘴饞,既而手癢,現在又怎么好意思向東翁說起呢?他看著粉壁上題的那兩句詩,頓時無限感慨,不禁在後面又添上兩句:“從此一茄茄到底,呼茄容易退茄難!”
這個小故事後來編進了《笑林廣記》,不過趙翼變成了不知名的菜館先生,萵苣也變成了鹹菜。幸而是變化多端的茄子,要是別的菜蔬,只怕三天就翻不出新花樣了吧!
鐘鳴鼎食貴族茄
談茄子,若不說說《紅樓夢》里的茄鯗,那顯然不完整。所謂“鯗”,原指剖開晾乾的魚,後泛指成片的醃臘食品。第四十一回中,鳳姐依賈母的吩咐搛了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劉姥姥嘗後笑言:“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了!那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這神奇的茄鯗究竟是何味道?引得無數讀者浮想聯翩,垂涎三尺。
為了一嘗為快,有人曾嚴格按照書中王熙鳳說的方法試圖還原“茄鯗”——“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結果卻發現並不好吃,原因何在?菜譜被人偷梁換柱!的確,那種做法中,茄子已然被大量的配料沖得魂飛魄散,且雞油、香油、糟油的三重包裹也令其過於油膩了。北京的某菜館有一道招牌菜,便是這大名鼎鼎的紅樓茄鯗,不僅實現了大家“吃不出茄子味兒”的理想,還順道跨越到了“吃不出茄子”的更高一級。
據紅學愛好者們考證,真實的做法是“把四五月里的新茄苞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了,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絲兒,曬乾了,拿一隻肥母雞靠出老湯來,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得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曬乾。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瓷罐子裡封嚴了。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這樣的做法才符合劉姥姥的驚嘆:“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不論是單薄純樸的白水煮茄,還是光環圍繞的貴族茄鯗,茄子永遠能讓你回味無窮,只要你有足夠的想像力,難怪美國人有本書叫《廚房裡有茄子就夠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