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苗腐病又稱木耳菜苗枯病。病原物為鞭毛菌亞門的真菌瓜果腐霉和腐霉,主要為害苗的基部莖和葉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落葵苗腐病
- 別稱:木耳菜苗枯病
- 病原中文名:瓜果腐霉和腐霉
-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落葵
- 主要為害部位:基部莖和葉片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莖基染病初現水浸狀近圓形或不定形斑塊,後迅速變為灰褐色至黑色腐爛,致植株從病部倒折,葉片脫落。土壤或株間濕度大時,病部及周圍土面長出白色至灰白色絲狀菌絲。葉片染病初現暗綠色近圓形或不定形水浸狀斑,乾燥條件下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郝似薄紙狀,易穿孔或破碎。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棉絮狀物,即病菌菌絲體。
病原形態特徵
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和腐霉(Pythium monospermum Pringsh),均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在氣溫高的地區前者出現頻率高。腐黴菌絲無色分枝,直徑2.6~5.2微米,在CMA培養基上菌落呈放射狀或模糊菊花瓣狀,在PDA培養基上呈菊花瓣狀,孢子囊與菌絲區別不明顯,分枝或不分枝,長180微米,寬2~5微米,泡囊中含遊動孢子2~20個或更多,遊動孢子雙鞭毛,腎形,大小9.8~12.3×6.9~8.6微米。藏卵器球形至扁球形,平滑,有時具1乳突,頂生或間生,直徑10.3~25.8微米:雄器同絲或異絲生,雄器棍棒狀。卵孢子球形,平滑滿器。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孢子囊和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發病後病菌主要通過病健株的接觸和菌絲攀緣擴大為害,病菌在病部不斷產生孢子囊或遊動孢子,借雨水和灌溉水傳播,使病害不斷擴大,最後又在病部形成卵孢子越冬。該病在溫暖多濕的年份和季節易發病,廣東、雲南7~9月份多見,可延續到11月份,尤其是大雨過後發病較烈;生產田地勢低洼、積水、濕氣滯留、栽植過密、偏施過施氮肥發病重。移苗栽植較直播的易發病,在濕度大的夜晚,不足1厘米小病斑可在1夜之內使大部分葉片變軟腐爛,有的布滿白色菌絲。反季節栽培易流行。
防治方法
(1)選用青梗藤菜、紅梗藤菜等耐高溫多雨品種。
(2)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避免肥料帶菌傳播病害。
(3)選留種子要充分成熟,以利苗壯。
(4)實行分次間苗和晚定苗,以保證定留壯苗。
(5)及時發現並拔除病株,集中田外深埋或燒毀,病穴應馬上撒些消石灰滅菌。
(6)適時適量澆水,澆水時間安排在上午進行,嚴防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以降低土壤和株間濕度。
(7)發病初期開始噴灑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克抗靈)或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防治2~3次。
(8)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時,可選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