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落葉松卷蛾
- 拉丁學名:Ptycholomoides aeriferanus Herrich-Schaffer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Lepidoptera
- 科:卷蛾科 Tortricidae
- 屬:松卷蛾屬
- 種:落葉松卷蛾
- 分布區域: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物學特性,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翅展19-23mm。頭部灰褐色,密布棕色鱗片。下唇須前伸,末節稍向上舉。前翅由基部向外有4條斑紋,第1條在基部呈褐色,上有銀白色波紋及黑色小斑;第2條杏黃色,較寬,雜有黑色鱗片;第3條為黑褐色寬頻即中橫帶,兩翅合攏時呈明顯倒“八”字形;第四條在翅的最外方,杏黃色,發自前緣1/2處,略向後方,與外緣形成1個杏黃色三角區。外緣灰褐色至黑褐色。後翅褐色,無花紋。腹端有杏黃色毛叢,雄蛾更明顯。
卵
長0.9mm,寬0.4mm。橢圓形,淡黃色,表面有透明分泌物。
幼蟲
體長10-18mm,頭部淡黃褐色,有褐色斑紋。前胸背板有明顯褐色斑兩對。亞背線深綠色或淺綠色。
蛹
長8-12mm。初為淡綠色,後呈暗褐色。
生物學特性
1年發生1代,以初孵幼蟲潛入樹皮縫中、枝條芽苞內或枯枝落葉層下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鑽入樹冠下部枝條的芽苞中,頭朝葉心吐絲綴2-3片嫩葉,危害葉心基部。一條2齡幼蟲每日可食18-32枚針葉,3齡後樹冠下部針葉食盡後即轉移至樹冠中部,此時頭朝葉端或綴絲於枝條葉叢間,繼續危害。5月下旬幼蟲老熟,稍迂驚擾即首尾擺動,迅速進退或吐絲下垂逃避。老熟幼蟲化蛹於葉叢、樹皮縫中或林冠枯枝落葉層內。6月下旬成蟲大量出現。成蟲有趨光性。雄蟲壽命3-5天,雌蟲4-8天。卵產在針葉正面,排成單行或雙行,一般2-6粒,最多15粒,亦有排成卵塊或卵堆的。卵期6-7天。初孵幼蟲不取食即尋找越冬場所吐絲做小白繭越冬。
生活習性
鞘蛾在鞘筒內付姐活動,而羽化成蟲爬出,然後跑鞋出1-3滴橘紅色的排泄物,過5-6min翅展開,就能飛翔,羽化期不整齊。羽化後的成蟲一天就能交尾,交尾時間最長5-7h、最短3-4h,雌蛾可以攜帶雄蛾爬行,交尾後約十幾個小時即可產卵,多產於針葉背面,很少產於葉基部和針葉表面。
防治方法
1.成蟲出現期,可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2.大面積發生時,可施放苦參鹼煙劑,每畝1市斤,或採用飛機噴灑10倍液的20%複方蘇雲金桿菌(B.t)乳劑。
編號: | 24000 |
拉丁目名: | OPTERA |
中文目名: | 鱗翅目 |
中文科名: | 卷蛾科 |
拉丁科名: | Tortricidae |
中文亞科: | 卷蛾亞科 |
拉丁亞科: | Tortricinae |
中文屬名: | 松卷蛾屬 |
拉丁屬名: | Ptycholomoides |
拉丁種名: | aeriferanus |
定名人: | (Herrich-Schaffer) |
年代: | 1851 |
中文名: | 落葉松卷蛾 |
原始文獻: | Syst. Bearb. Schmett. Eur. 4: 223. |
生境: | 寄主:落葉松、尖葉槭和樺。以幼齡幼蟲潛入樹皮縫隙、枝條芽苞或枯枝落葉等場所吐絲做小白繭越冬。 |
國內分布: | 黑龍江(岱嶺)。 |
國外分布: | 日本,俄羅斯,歐洲。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七卷 鱗翅目 卷蛾科:176-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