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村民委員會

該行政村隸屬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聯合鄉,地處 鄉西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10公里。東鄰北河村委會,南鄰鳳儀鄉小水井,西鄰凹子村委會,北鄰聯合鄉政府。轄撒機嘎村、大橫路村、小海村、落水洞村、現機坡村、雙龍潭村、黑勒村、磨魯姑村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386戶,有鄉村人口1402 人,其中農業人口 1402 人,勞動力7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645 人。 全村國土面積17.2 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年平均氣溫 12 ℃,年降水量 1011.6 毫米,適合種植 馬鈴薯、蕎子、玉米、油菜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3686.72 畝,人均耕地 2.76 畝,林地 11129 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377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落水村民委員會
  • 地理位置: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聯合鄉
  • 面積:3686.72 畝
  • 人口:1402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86.72 畝,全部為旱地,人均耕地 2.76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子、玉米、油菜 等作物;擁有林地 11129 畝;水面面積 304畝,其他面積 10680.28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全村有235戶通自來水,有 98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27.5%)。有38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0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 %和7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32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323 戶。
該村有通鄉道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柏油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 36輛,機車263輛,由於進出聯合都要必經落水所以這裡的交通便利,道路寬敞,路燈明亮。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9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189 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通自來水;全部 自然村通電;有4個自然村通路,全部自然村通電話。8個自然村都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396戶都為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35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65萬元,占總收入的 46%;畜牧業收入 164萬元,占總收入的 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060頭,肉牛 165頭,肉羊 580頭);林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 1.6%;第二、三產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7.8 %;工資性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2.8%。農民人均純收入 1377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70人,在省內務工 62人,到省外務工 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外。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5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土雞養殖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另外由於落水洞是聯合的交通要道,在政府的大力發展招商引資下,已經有幾家企業進駐,對該村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86戶,共鄉村人口 1402人,其中男性 786人,女性 616人。其中農業人口1402人,勞動力720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402人,參合率 100 %;享受低保10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0 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5134平方米,擁有教師 6人,距離 鄉中學1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3人,其中小學生121人,中學生82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344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686.72 畝,土地流轉面積90.15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 21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組債權債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 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3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46人、女黨員7人。該村黨支部連續五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 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蔣厚錦支書、張明紅副支書、王光采副主任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 1個,共有團員 50人。

人文地理

落水洞行政村在鄉人民政府駐地南4.3公里處,村前有一個較大的落水洞,故名。聚落成三角形,高寒山區,彝族漢族雜居,主要產馬鈴薯、蕎麥、經濟作物油菜。這裡是聯合的交通要道,每年都舉辦有趣的民族山歌對唱,鬥牛活動、歌舞比賽。在鄉黨委領導的積極籌備下,現已在落水洞村委會建成一個容納萬人的集鎮,另外即將實施的聯合遷村並點工程,也將搬遷很多居民來這裡。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截至2010年總投資320萬元。用於街道建設、街道亮化工程。落水洞、撒基嘎、小海的新農村建設。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極為便利。2、科技文化教育落後,種植業、養殖業科技含量不高。3、人畜飲水困難。4、民眾看病難,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912元增加到 3000 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