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風·薔薇露

馬致遠寫了二十多首“落梅風(壽陽曲)”重頭小令,內容都是言情,都寫得情韻繞樑。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

此曲以景入情,從四季景物的變化說明女主人公一直盼望著情人或丈夫,從春天盼到夏天,從夏天盼到秋天,從秋天盼到冬天,最終毫無結果,因而怨恨對方的辜恩薄倖。小令把女主人公的心情描寫得異常生動、真切,極富情致。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落梅風
薔薇露,荷葉雨,菊花霜冷香戶⑴。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時辜負⑵。

注釋譯文

[注釋]
⑴薔薇、荷葉、菊花:分別代表春天、夏天、秋天。
⑵四時辜負:指辜負了四季的美好時光。
[譯文]
薔薇花凝結清露,荷葉上貯滿雨滴,菊花上了一層秋霜,淒冷的庭院裡香氣瀰漫。月亮斜掛在梅梢上,人影孤孤單單的,可恨薄情的人辜負了四季的美好時光。

作者簡介

馬致遠
馬致遠像馬致遠像
(1250?—1321?)元代雜劇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詳,以字行於世。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馬致遠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青年時期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一直沒能實現。中年中進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後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死後葬於祖塋。馬致遠早年即參加雜劇創作,從事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狀元”之譽。他的雜劇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5種,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集有《東籬樂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