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齊勝,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馬橋古驛道馬橋村嚴萬程塆(嚴家灣)人,1958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齊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省鄂州市
- 出生日期:1958年
個人簡介 :,個人事跡,
個人簡介 :
1978年3月參軍,由鄂城縣胡林公社(現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臨江鄉)應徵入伍,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33724 部隊43分隊(第43軍127師380團1營3連3排9班,1985年9月,中央軍委撤消陸軍第43軍番號,127師劃歸到第54軍,隸屬於濟南軍區)。
1979年作為第一批自衛反擊戰隊伍從廣西進入越南,並於79年2月17凌晨5點進入陣地,開始向敵人自衛還擊。在自衛還擊作戰期間獲得3等功並火線加入中國人民共產黨,並於1979年3月11號勝利回國。
1979年在廣州軍區全排榮獲集體一等功,全排獲得廣州軍區“黎賢良英雄排”稱號;
1980年任英雄8班班長和“英雄排”代理排長,
1981年任7班班長和“英雄排”代理排長,直至1982年1月退伍。
1981年9月份,帶領英雄八班參加全師大比武,獲全師第一名,全班榮獲集體三等功,並個人獲得三等功。
1984年7月-1994年8月,任職於馬橋村村委會,歷任民兵連連長等職。期間被評為“鄂州市人武之星”。
1991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軍區授予“湖北省優秀民兵幹部”稱號。
1992年被鄂州軍分區授予 優秀“四會”教練員。
1995年10月開始,從事印刷工作。
個人事跡
老兵萬齊勝捐贈南疆戰地日記-那年月,鄂州男兒的家國情懷
南疆戰場,3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讓人難以忘懷。3月20日,臨江鄉馬橋村老兵萬齊勝向市博物館捐贈了自己的一本戰地日記,以及從戰場帶回的部分物品。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我市首次接受有關南疆戰事的紀念物品。
寫完臨戰詩,轉身上戰場。萬齊勝2013年已經55歲,高中畢業後,1978年3月參軍,部隊駐地河南澠池。參軍不到一年,就接到上南疆前線的命令。
“1978年12月底,我們正在河南新安縣進行野戰拉練。記得那天傍晚,我們正埋鍋造飯,突然來了命令,準備上前線。結果飯也沒來得及吃,我們幾乎是連滾帶跑,一晚上沒睡,第二天中午趕回部隊駐地。”萬齊勝對往事記憶猶新,“我們先以為像以前那樣的演習,沒想到這次是真的,成了第一批上南疆前線的部隊。”
青春是飛揚的,激情是燃燒的,萬齊勝的日記多數是用詩歌表現。隨部隊到達了廣西邊防前線,參加戰前訓練。1979年2月11日,在廣西崇左縣江洲,萬齊勝寫下自己的決心書:“機智靈活、大膽沉著、勇敢頑強地同敵人作堅決的鬥爭,發揚革命老前輩的光榮傳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戰爭的勝利,為了狠狠地打擊侵略者,不惜流血犧牲,不讓祖國寸土丟。”“……我有赤膽和紅心,黨的召喚堅決聽。積極參戰保江山,勇猛善戰殲敵人。流血流汗是志願,捨生忘死保和平。我所說的我去做,海枯石爛不變心。”1979年2月16日,萬齊勝在廣西寧明縣石浪板家村,寫下了這首《臨戰有感》。“這首詩一寫完,我們就出發上了戰場,次日凌晨5點進入陣地。”萬齊勝說。
身上留有一小塊彈片“上戰場前,弟弟給我來了一封信,想到部隊來。弟弟身體不好,他是想我給他找醫院看病。我沒答應,沒辦法,這是什麼時候呀。”萬齊勝用詩記錄了自己當時的心情,“弟弟來信心焦急,心有餘而不為力。一心專想好辦法,可是一切不由己。面臨戰鬥上前線,只好個人服大局。”
完成迷邁山戰鬥,1979年3月11日,萬齊勝所在部隊勝利回國。“我們排被廣州軍區記集體一等功,我們的排長卻犧牲了。”萬齊勝說,對此,他在日記中寫道:“這一仗,真漂亮,滅敵威風,壯我軍膽;戰鬥中,三排長,為國獻身,血灑南疆;好排長,黎賢良,當代英雄,時代勇將。”
到現在,萬齊勝右手的無名指里仍殘存一塊小彈片。“摸摸,裡面是不是有個硬東西?這就是彈片。”萬齊勝讓記者摁摁他的無名指。
戰鬥中,萬齊勝的右手被彈片擊中受傷。“輕傷不下火線,寧可前進一步死,不可後退半步生。”這是那時戰火中的中國男兒的誓言。見自己的手指受傷,萬齊勝二話不說,自己將彈片拔了下來,繼續參加戰鬥。
“退伍回家,結婚生子,我老婆曾叫我把彈片取出來。我說,小彈片沒什麼大礙的,只是搬東西出力時有些不得勁,留作紀念吧。”萬齊勝笑著說。除了手指外,萬齊勝的左腳同樣也是布滿傷疤。儘管這樣,萬齊勝沒有辦理傷殘軍人證。“我們都不想給國家添麻煩,不是我一個人這么想,我的一些戰友都沒辦。”萬齊勝說,“不過,也有另外一個想法,就是怕拿了那個證,回家後不好討媳婦。”
回家當了優秀民兵幹部
記者注意到,這個日記本是由當時的胡林公社馬橋大隊村委會、民兵連贈送,並蓋有公章,時間是1978年3月4日。“2013年再看,我那時寫的東西,還有點水平哈!”萬齊勝笑道。
因在部隊表現突出,萬齊勝帶領的班被記集體三等功一次,他個人獲三等功一次。1982年,萬齊勝退伍回鄉。1991年,他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軍區授予“湖北省優秀民兵幹部”稱號。目前,萬齊勝已是當地一家印刷廠的小老闆。
當天,萬齊勝向市博物館還捐贈了他在戰場上使用的雨布、急救包、軍用腰帶等物品。“我還有一個被子彈打了個洞的軍用掛包,前段時間還在,現在不知放到哪裡去了。”萬齊勝有些遺憾地說。
寫完臨戰詩,轉身上戰場。萬齊勝2013年已經55歲,高中畢業後,1978年3月參軍,部隊駐地河南澠池。參軍不到一年,就接到上南疆前線的命令。
“1978年12月底,我們正在河南新安縣進行野戰拉練。記得那天傍晚,我們正埋鍋造飯,突然來了命令,準備上前線。結果飯也沒來得及吃,我們幾乎是連滾帶跑,一晚上沒睡,第二天中午趕回部隊駐地。”萬齊勝對往事記憶猶新,“我們先以為像以前那樣的演習,沒想到這次是真的,成了第一批上南疆前線的部隊。”
青春是飛揚的,激情是燃燒的,萬齊勝的日記多數是用詩歌表現。隨部隊到達了廣西邊防前線,參加戰前訓練。1979年2月11日,在廣西崇左縣江洲,萬齊勝寫下自己的決心書:“機智靈活、大膽沉著、勇敢頑強地同敵人作堅決的鬥爭,發揚革命老前輩的光榮傳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戰爭的勝利,為了狠狠地打擊侵略者,不惜流血犧牲,不讓祖國寸土丟。”“……我有赤膽和紅心,黨的召喚堅決聽。積極參戰保江山,勇猛善戰殲敵人。流血流汗是志願,捨生忘死保和平。我所說的我去做,海枯石爛不變心。”1979年2月16日,萬齊勝在廣西寧明縣石浪板家村,寫下了這首《臨戰有感》。“這首詩一寫完,我們就出發上了戰場,次日凌晨5點進入陣地。”萬齊勝說。
身上留有一小塊彈片“上戰場前,弟弟給我來了一封信,想到部隊來。弟弟身體不好,他是想我給他找醫院看病。我沒答應,沒辦法,這是什麼時候呀。”萬齊勝用詩記錄了自己當時的心情,“弟弟來信心焦急,心有餘而不為力。一心專想好辦法,可是一切不由己。面臨戰鬥上前線,只好個人服大局。”
完成迷邁山戰鬥,1979年3月11日,萬齊勝所在部隊勝利回國。“我們排被廣州軍區記集體一等功,我們的排長卻犧牲了。”萬齊勝說,對此,他在日記中寫道:“這一仗,真漂亮,滅敵威風,壯我軍膽;戰鬥中,三排長,為國獻身,血灑南疆;好排長,黎賢良,當代英雄,時代勇將。”
到現在,萬齊勝右手的無名指里仍殘存一塊小彈片。“摸摸,裡面是不是有個硬東西?這就是彈片。”萬齊勝讓記者摁摁他的無名指。
戰鬥中,萬齊勝的右手被彈片擊中受傷。“輕傷不下火線,寧可前進一步死,不可後退半步生。”這是那時戰火中的中國男兒的誓言。見自己的手指受傷,萬齊勝二話不說,自己將彈片拔了下來,繼續參加戰鬥。
“退伍回家,結婚生子,我老婆曾叫我把彈片取出來。我說,小彈片沒什麼大礙的,只是搬東西出力時有些不得勁,留作紀念吧。”萬齊勝笑著說。除了手指外,萬齊勝的左腳同樣也是布滿傷疤。儘管這樣,萬齊勝沒有辦理傷殘軍人證。“我們都不想給國家添麻煩,不是我一個人這么想,我的一些戰友都沒辦。”萬齊勝說,“不過,也有另外一個想法,就是怕拿了那個證,回家後不好討媳婦。”
回家當了優秀民兵幹部
記者注意到,這個日記本是由當時的胡林公社馬橋大隊村委會、民兵連贈送,並蓋有公章,時間是1978年3月4日。“2013年再看,我那時寫的東西,還有點水平哈!”萬齊勝笑道。
因在部隊表現突出,萬齊勝帶領的班被記集體三等功一次,他個人獲三等功一次。1982年,萬齊勝退伍回鄉。1991年,他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軍區授予“湖北省優秀民兵幹部”稱號。目前,萬齊勝已是當地一家印刷廠的小老闆。
當天,萬齊勝向市博物館還捐贈了他在戰場上使用的雨布、急救包、軍用腰帶等物品。“我還有一個被子彈打了個洞的軍用掛包,前段時間還在,現在不知放到哪裡去了。”萬齊勝有些遺憾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