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山

萬花山

萬花山又名牡丹山,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城區西南方向杜甫川,距市區20公里。

萬花山總面積約一千多畝,滿山翠柏,枝葉繁茂,四季常青。每年春暖花開,柏樹叢中到處奇花異草。其中野生牡丹歷代盛名,滿山遍野約五萬多株,數十個品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花山
  • 別名:牡丹山
  • 所屬地區:陝西省延安市
  • 地理位置:延安市城區西南方向
  • 面積:一千多畝
  • 著名景點:牡丹園、萬花湖、崔府君廟
  • 機場延安機場
  • 名勝古蹟:王母宮、聖母殿
  •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四、五月
延安山名,基本介紹,古籍記載,景點概況,旅遊信息,景區現狀,河北山名,

延安山名

基本介紹

萬花山位於延安市西南16公里處的杜甫川中,以漫山遍谷的野生牡丹而聞名。
萬花山是中國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傳說這裡還是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該地集中了上萬株野生牡丹,每年的春夏時節,奼紫嫣紅的牡丹競相盛放,香氣襲人,美景怡人。
1939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林伯渠等就曾徒步到萬花山觀賞牡丹。
萬華山的主要景點有牡丹園、萬花湖、崔府君廟、毛主席觀花台、木蘭故里、花木蘭陵園等。除了登山賞花,遊客還可以乘坐遊船蕩舟牡丹湖。
萬花山地理位置圖

古籍記載

萬花山野生群牡丹歷史久遠,《大清一統志》載:“牡丹山,在膚施縣南四十里,其他多產牡丹。山為名花占,故萬花山得名於牡丹,又榮於牡丹”。
萬花山大紅牡丹萬花山大紅牡丹
洛陽牡丹興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為宗,所以延安可稱為是中國牡丹的故鄉。
宋《圖徑本草》:“今丹延安山中皆有,但花有黃紫紅白數色”。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牡丹出丹州、延州”,並在《花譜》中載有延安紅、丹州紅,“皆謂產之傑然者。自丹延以西尤多,士人刈以為薪”。那時牡丹多到當地老鄉時常砍斫牡丹莖桿當柴燒,這可說是天下一大奇觀。
相傳萬花山所在地的花源頭村是花木蘭的故鄉,這裡建有規模宏偉的木蘭陵園,園內石碑刻寫著《木蘭詩》全文和廖沫沙與舒同分別題寫的“木蘭祠”、“木蘭詩”,木蘭冢前立有舒同題寫的“花將軍之墓”墓碑,碑前豎一座4米多高的木蘭跨馬征戰的戎裝石雕。
萬花山古樹萬花山古樹
在山頂上有一道長500米,寬100米的山樑,俗稱“跑馬梁”,據說是當年花木蘭練武縱馬的地方。山樑上有一顆由5株相生連體奇特的柏樹,名“五龍柏”,系延安名木。

景點概況

萬華山風景區位於秦嶺北麓灃浴內的黑溝、北石槽溝,海拔2000米,據西安市中心僅46公里。相傳明朝萬曆皇帝生母李娘娘曾在此山修行得到成仙。後萬曆皇帝在山上為其母修建王母宮、聖母殿以為紀念,並賜山名為萬花山。又因有九個形態各異,風姿秀美的險峰而又名九鼎萬華山。
萬花山牡丹花萬花山牡丹花
景區內植被豐厚,森林繁茂,原始生態保護完好;群峰竟秀,層巒疊翠,奇松異石,天然巧成;春天山花爛漫,芳香四溢;夏季雲涌峰翠,景象萬千;秋時漫山紅葉層林盡染,冬季群山枯黃,唯此山青綠蒼翠、生機盎然。
沿途佛、道教廟宇林立,歷史傳說美麗動人。據清《寧陝廳志》載“……灃峪萬花山,乃秦嶺之華……”可見此山美景無與論比,兼華山之雄險,黃山之奇秀。故只有登臨萬花山觀奇峰秀嶺,方能真正領略秦嶺無限風光。
萬花山的景點甚多,如從軍亭、望仙亭、吟詩亭、崔府君廟、群芳譜等。
山下有萬花湖,碧水蕩漾,遊船穿梭,石橋臥波,湖光山色相映,遊人其樂無窮。在花源頭村建起民俗文化村,地方風情濃郁,吸引了不少外地觀光遊客。

旅遊信息

延安萬花山牡丹節:每年農曆四月八日(陽曆5月初)舉辦,吸引了眾多外地觀光來客,“以花為媒”,融賞花、繪畫、攝影、演藝為一體,全面展示景區魅力。
萬花山花叢萬花山花叢
地址:延安市城區西南方向杜甫川,距市區20公里。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四、五月,牡丹花開時節。
面積:約一千多畝。
門票:15元,軍人、學生、離退休人員優惠。
萬花山萬花山
交通:乘市內公車和計程車均可。
玩法:賞牡丹、休閒遊覽。
體驗點:休閒娛樂、觀賞數萬株野生牡丹盛放奇觀、美景。
住宿:地方政府還在萬花山景區旁投巨資建起了“萬花山莊”賓館,古樸典雅的建築和現代建築渾為一體,賓館內有地方名吃和寬暢舒適的客房、會議室、健身房、娛樂設施。

景區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後,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曾來過萬花山。
遠觀遠觀
毛澤東在延安時,於1939年5月和1940年5月先後兩次同周恩來、朱德、董必武、林柏渠、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慕名前往萬花山觀賞牡丹,山上還留有毛主席賞花台供人參觀。
在花源頭村建起了被譽為陝北第一村延安民俗文化村,地方風情濃郁,吸引了不少外地觀光遊客。
陝北黃土風情旅遊,是延安人引以自豪的旅遊資源,國內外遊客喜聞樂見,通過一個真實的農村,從窯居、服飾、飲食、窯內陳設,民間文藝,和民間習俗等方面,集中而系列地展示陝北黃土風情文化,是延安民俗文化村的主要特色。

河北山名

萬花山是個不算太大的山嶺,距元氏縣城有二十多里地,它是太行山脈最東邊的一道嶺坡,雖無大山的巍峨,卻也頗具了山的芻形。
每到廟會的日子,遊人香客麻麻匝匝,絡驛成群的在這萬花山上祈福禱壽。“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本以為去得已夠早,可到了山腳下,已是人頭攢動相擁相擠的人山人海了,商販們在山道兩旁擺著各自的物品,大多都是一兩元錢的小飾物,花樣卻多的讓人眼花繚亂,也有賭運氣的遊戲,如套圈的,打氣球的,轉數字的。
萬花山的路徑是很狹小且陡峭的,並排僅能容兩個通過。站在半山腰向下看,除了蜿蜒在山道上的行人外,整個山麓寧靜寬廣,偶有一兩隻飛鳥似箭般從綠叢中射出。
山頂上,在平坦處是一座石塊壘砌的普通廟宇,正中間刻著三個字“玉皇廟”,廟裡沒有塑像,只掛著一副畫像,像前有一石鑿的香爐,和一個用紅紙裱糊的用來裝油錢的敞口紙箱,香爐里插滿了整束整束的香。
退出玉皇廟,順著山脊上的小路向南走,有一處很寬闊的地帶,這兒的風景還算很好,有十多顆核桃樹,那蓬大的樹冠,遮出片片綠蔭,再配以周邊低矮茂密的棗樹叢,形成了一道讓人悅目清心的風景線。
在這風景里隱著一座三皇姑廟,廟修得也還氣派,紅磚綠瓦,廟頂鋪著硫璃的四角和上翹的飛檐,廟前立著數座功德碑,上面記刻著捐錢捐物者的芳名,山中多有廟宇,倒底是廟因山而聞名還是山因廟而添色。
再順著山嵴南行,頗有些小徑通幽的感覺,一叢叢一枝枝的酸棗樹,緊貼著小路滋長,有的還在一人多高處勾手搭肩的長在了一起,要通行,需彎腰屈腿小心鑽過。這也許就是萬花山真正迷人,真正讓人來了一年第二年還想再來的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