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春胡同

萬春胡同

位於宣武區廣安門內的萬春胡同,隨著西廂道路的改造和廣安門立交橋的建成已經不存在了,但當年那棵兩人多抱、樹皮斑駁的古槐樹則被裝上了護欄,在和煦的春風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春胡同
  • 別名:萬春堂夾道
  • 所在地點:廣內大街的馬路北邊
  • 性質:民居胡同
回憶,簡介,描述,鄉愁,感嘆,

回憶

我在萬春胡同度過了少年和青年時期。萬春胡同在廣內大街的馬路北邊,胡同前半截南北方向,窄窄的,兩個人不能並行,一個人推輛腳踏車剛好。走到胡同中段,應該是萬春胡同5號,向西一拐,豁然開朗,是個能跑能玩的廣場空地,萬春胡同的6至9號就圍建在這塊空地上。這空地又連線兩個細細的出口,一個出口繼續向北七拐八拐,就到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另一個出口向西,出去就是當年護城河邊的路了。如果形象一點,細細的萬春胡同前半截像是人的“食道”,而那塊連線的空地就像是人的“胃”了。

簡介

萬春胡同在早年叫“萬春堂”,又叫“萬春堂夾道”。“萬春堂”應該是個藥鋪的名,但在這裡住過多年的老人說,胡同口過去有個布鋪,不記得是個藥鋪!胡同里住的都是草民,也不像那些講究的四合院,坎宅巽門,影壁,垂花門什麼的。像食道似的萬春胡同前半截因為南北向,胡同內1至5號各院的院門都朝西,胡同的西牆是印染廠的牆,春夏秋冬,胡同里的居民都得聞印染布散出的酸味。每個院裡都是好幾戶住著。靠護城河近,夏天孩子們偷著下河游泳,大人不放心,檢驗下沒下河,都有個絕招。住我家斜對門的大媽,疑心外孫子下河,拉過來就用指甲在外孫的胳膊上劃一道,要是著了水,再被太陽一曬,用指甲一划,那劃出的道兒就特別白,大媽急赤白臉地要打外孫子,一塊兒下河的小孩趕緊掩護說:“沒下河,沒下河,我們一塊兒在胡同後邊水管子那兒洗胳膊來的。”水管子在胡同的西出口,再往南有一棵兩人多抱、樹皮斑駁的古槐樹。1990年,廣安門立交橋建起來,為了保護它,還為這棵樹修建了護欄。如今,這棵槐樹仍在廣安門橋東北側的輔路上立著呢。

描述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在萬春胡同窄進口邊上是個油鹽店,售貨員是兩個老頭,打個油、買個醬,這一帶的人都奔那兒。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天怕花生油凝了,把花生油桶放在火爐邊烤,售貨員大爺用油提子一提、油提子上還帶些油花、往漏斗上一撂的動作。四五歲的孩子去買醬,售貨員大爺都知道是誰家的孩子,不用孩子張嘴,拿過碗,打上醬,將找的零錢放進孩子的兜里,孩子臨走,還得囑咐一句:“別丟了錢,別灑了醬。”

鄉愁

去年秋天,我跟二十大幾的女兒登景山。我說:“景山最高的那個亭子叫什麼?”略停,我又加以提示:“跟咱家原來住的那條胡同同名。”“萬春胡同——萬春亭。”女兒思索了片刻,才接上了話茬。八零後的女兒,四歲就離開了那條胡同,她搖了搖頭說:“對那條胡同沒什麼印象了。”

感嘆

北京的胡同從3000多條到現在不足1000條了,我真不情願那些逝去的胡同也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