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戶撞擊坑

“萬戶撞擊坑”是月球背面的一個隕石坑,是在天體撞擊月球表面後,月球表面的物質向外拋射形成一個輻射型月球地貌。以中國第一個利用火箭飛行的人“萬戶”的名字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戶撞擊坑
  • 直徑:52公里
  • 南緯:9.8度
  • 西經:138.8度
簡介,形成原因,萬戶飛天的記載,

簡介

“萬戶坑”是多年前由國際組織命名的。萬戶是我國明代的一位官員,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嘗試用火箭飛行的人。以中國明代人萬戶命名的“萬戶撞擊坑”直徑52公里,位於月球背面南緯9.8度、西經138.8度區域,地球上不能直接看到。

形成原因

天體撞擊月球後形成,是月球背面一個典型的輻射線撞擊形貌,從撞擊坑中心放射狀拋射大量高亮物質(根據區域地質背景,應該為基性斜長岩碎屑),該類撞擊坑形成年代通常較晚。
萬戶撞擊坑

萬戶飛天的記載

萬戶——第一個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火箭是現代發射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的運載工具,是我們祖先首先發明的。起始,只是用於過年過節放煙火時使用,到13世紀,人們把火箭用作戰爭武器,以後傳入歐洲。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聰明的中國人——明朝的萬戶。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構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為標準,最早的載人航天應是約600年前的萬戶飛天。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萬戶考慮到上升的工具也考慮到安全下落的降落傘——風箏,這都是前所未有的。為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將月球表面的一個隕石坑命名為“萬戶”。
有人說,中國人的“載人飛船研究”,其實從600多年前便開始了。而在人類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天41年之後,這一偉大的進程,終於回到了人類登天的“祖國”——中國。“神舟”號,是為了完成萬戶沒有實現的古老夢想。
據《文明》雜誌介紹,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動機》(Rockets and Jets)一書中提到,“約當14世紀之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隻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基姆在書中並沒有提到“萬戶飛天”一事的來源。國內清華大學教授劉仙洲首先將其翻譯為中文,後來“萬戶飛天”的故事以各種形式被廣泛引用。在前蘇聯、德國、英國等國的火箭專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這件事。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