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萬山村支部帶領全村民眾繼承和發揚革命的光榮傳統和艱苦的奮鬥精神,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奮力建設家園。1958年,中共萬山村支部書記潘火溪發動全村人民開墾和發展茶葉120畝,其中連片80畝;1965年,興建占地80平方米的村校1所,以解決學生長期無教室,入學讀書難的問題。1970年,新建茶廠1個,從手工製作走向機械加工的道路。1976年,建成蓄水5萬立方米的水庫1個和配套的4500米長的引水渠道1條,確保灌溉農田500畝和全村120戶,423人吃水難的問題。同年,全村開田50畝,其中造了一丘10畝的大寨田。1982年,投資1萬元,發展100多畝獼猴桃生產。1983年,自力更生,以方石塊結構建成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村大會堂,解決了民眾文娛活動場所和村委會辦公地點。是年,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定標準,開墾和發展150畝杉木基地,已鬱鬱蔥蔥連片成林。萬山村還總投資23.50萬元,從1979年動工興建至1987年10月建成通達萬山村長8.58公里的盤山簡易公路,已成為進一步發展經濟,改變老區面貌的堅實基礎。1991~1992年,由省水利廳撥款5萬元,將3566米長的水庫引水渠道加固加高,成為三面光水泥結構,增加引水能力。1992年,自籌資金5.50萬元,重建村校和
潘香鳳烈士紀念室。
萬山村,除從事傳統的以種植
水稻、
番薯為主,兼營林業外,還積極地發展
第三產業。1992年,全村有100多人在外地經商、務工,經濟收入有了增加,村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新建房屋18間,1440平方米,擁有電視機40台。萬山籍在外地工作的共有128人,其中縣團級以上幹部8人,科技人員16人。
革命鬥爭
1929年,紅十三軍領導
胡公冕、
雷高升、
李振聲、
張學東等曾多次到萬山村發動民眾,開展革命鬥爭。其時,全村36名青年參加紅軍游擊隊,後擴編為紅十三軍一團補充營四連,隨部攻打永嘉上董團練、黃南三早民團、處州省防軍,出擊瑞安、平陽,解放縉雲縣城,攻克甌渠和第二次攻打平陽等。連長潘金亨、指導員潘進生在戰鬥中被捕,關在青田監獄受盡折磨而死,戰士葛成金在瑞安大京攻打省防軍時犧牲。
1938年,創辦萬山墾植生產合作社,萬山、光乍坑等6個村有400多戶村民入社。劈山、墾地2000多畝,其中萬山村就占1700多畝。社員在開墾的土地上種植油桐、油茶、玉米、小米等作物,以解決糧食困難,並開展勤儉持家活動,全村將入社前賣給地主的250擔田地,從中贖回100多擔。在創辦生產合作社時,中共青田縣工委領導曾紹文、縣政府合作指導室指導員陳明篪、海口經濟建設實驗區指導員黃崇和前來萬山指導,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組織生產自救,進行減租減息,發展中共基層組織,領導民眾開展革命鬥爭。
1939年1月9日,建立中共萬山村支部,並以這個黨支部為中心聯絡發展萬山區、溫溪區黨的基層組織,不斷壯大革命隊伍。是年,萬山村婦女聯合會成立,有20多名青年婦女參加組織,負責人潘香鳳。婦聯會按照中共萬山村支部提出的婦女要團結對敵、生產自救,家庭和睦要求,帶領廣大婦女積極參加抗丁、抗租、抗捐、抗稅、抗息、抗糧、反惡霸的六抗一反革命鬥爭,開展做布鞋支前、照顧傷病員、接待上級領導、掩護喬裝的革命同志等,她們並活捉裝扮成算命先生到萬山進行活動的3名國民黨特務。同年,生產合作社還以打野獸、保護農作物為名,從溫州購買步槍5支、子彈3000發。1940年,建立村民兵隊。1942年,為解決製造槍枝經費困難,大部分中共黨員賣掉自己的田地以充實經費。中共萬山區委書記李文輝從仙居縣請來造槍師傅,在萬山村祠堂製造步槍14支,為後來建立武工隊和十三區隊打下良好的基礎。同年7月,日本侵略軍在富川鄉石平川搶裝鉬礦砂150袋,擬於次日外運。
繼石平川村民周玉清、王國光等奮起抗敵,奪回礦砂20餘袋後,中共萬山村支部書記潘如楷帶領共產黨員和青年民兵近30人,深夜將日本侵略軍待運的鉬礦砂全部倒入溪坑,並拆毀採礦機器。次日,日本侵略軍施行報復,燒毀鉬礦區與石平川、底項、萬路等村房子。1945年夏,以中共萬山村支部為中心,組成20餘人,由潘如楷帶領到遂駁,加入胡景蠨組織的抗日游擊總隊,經3個月的訓練,為了解決糧食困難,發動1000人,奔赴仙居縣雙廟,被敵人發覺後,衝出包圍,撤至仙居和永嘉邊界,堅持分散鬥爭。
1947年2月,中共永青中心縣委派幹部到萬山組織武工隊,經過1個多月的軍政訓練,改編為浙南遊擊縱隊第十三區隊(簡稱十三區隊),在永嘉、青田邊界開展游擊戰爭。萬山村參加十三區隊的有13人。1948年8月14日,十三區隊偵悉青田縣自衛隊20餘人到溫溪接運武器彈藥,當晚在溫溪碼頭埋伏,15日上午9時,青田縣自衛隊船隻向碼頭靠攏,十三區隊突然襲擊,斃敵4人,擊傷2人,活捉分隊長
蔣旭軍等10餘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10支、槍榴彈筒10個、子彈2000發。1948年秋,浙江省保全旅五團2個營、四團3個營、旅部獨立營以及青田縣自衛隊約3000人,分兵4路包圍萬山革命根據地。10月10日,十三區隊在黃?占領有利地形,經過十幾小時的激烈戰鬥,擊潰敵軍1個營1個連,斃敵官兵15人,生俘43人,繳獲輕機槍4挺、步槍25支、
子彈數千發、戰馬2匹、收發報機1台、全省軍用地圖1套。這一天,萬山村潘火溪、潘光波組織和率領9名全副武裝的民兵,從萬山嶺下來,居高臨下,截擊敵軍敗兵退路,迫使敵人投降,俘敵18人,繳獲輕機槍3挺、步槍9支、無線電台1台、戰馬1匹及其他軍用物資。敵軍在黃?被擊敗後,浙保四團團長陳祖康率部到黃?、峰山、石平川、萬山、底項、平山等地報復掃蕩,11月17日放火燒村。十三區隊隊長何經直、政委廖義融率部,兵分3路,在金龍、岩坑口和錢塘頭水牛潭背伏擊敵人。斃敵15人,敵殘部向金龍逃命,途中又被打死7人、活捉8人,全殲放火燒毀萬山、底項兩村的敵人。當萬山嶺的敵人聽到槍聲,派出一個加強排40多人前來增援時,也在岩下口全部被殲滅。在革命鬥爭中,萬山村民為革命付出了重大代價,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例如,1948年1月,十八歲的女共產黨員、地下交通員潘香鳳,為刺探敵情,秘密送信,聯絡光乍坑、烏泥塘、平山、底項、峰山、黃?等村的中共黨員和黨組織,不幸被捕,受盡敵人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後在永嘉碧蓮溪畔英勇就義,為革命獻出了生命(塋葬在青田縣城烈士陵園)。1949年5月,青田解放後,為紀念老區人民的功績,便以萬山村命名萬山鄉、萬山區。
經濟發展
萬山村在
土地革命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曾二度被國民黨部隊燒成廢墟。面對廢墟,村民堅貞不屈,奮起重建家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萬山村支部帶領全村民眾繼承和發揚革命的光榮傳統和艱苦的奮鬥精神,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奮力建設家園。1958年,中共萬山村支部書記潘火溪發動全村人民開墾和發展茶葉120畝,其中連片80畝;1965年,興建占地80平方米的村校1所,以解決學生長期無教室,入學讀書難的問題。1970年,新建茶廠1個,從手工製作走向機械加工的道路。1976年,建成
蓄水5萬立方米的水庫1個和配套的4500米長的引水渠道1條,確保灌溉農田500畝和全村120戶,423人吃水難的問題。同年,全村開田50畝,其中造了一丘10畝的大寨田。1982年,投資1萬元,發展100多畝獼猴桃生產。1983年,自力更生,以方石塊結構建成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村大會堂,解決了民眾文娛活動場所和村委會辦公地點。是年,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定標準,開墾和發展150畝杉木基地,已鬱鬱蔥蔥連片成林。萬山村還總投資23.50萬元,從1979年動工興建至1987年10月建成通達萬山村長8.58公里的盤山簡易公路,已成為進一步發展經濟,改變老區面貌的堅實基礎。1991~1992年,由省水利廳撥款5萬元,將3566米長的水庫引水渠道加固加高,成為三面光水泥結構,增加引水能力。1992年,自籌資金5.50萬元,重建村校和潘香鳳烈士紀念室。
萬山村,除從事傳統的以種植水稻、番薯為主,兼營林業外,還積極地發展第三產業。1992年,全村有100多人在外地經商、務工,經濟收入有了增加,村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新建房屋18間,1440平方米,擁有電視機40台。萬山籍在外地工作的共有128人,其中縣團級以上幹部8人,科技人員16人。
地圖信息
地址:麗水市青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