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橋俗名夏港橋,古名亦稱延陵橋,位於萬安路老夏港河上。夏港何時開始有橋,現巳無從查考。夏港河大,河口靠近長口處寬闊,河口逞喇叭型,乃至漲潮時發生涌潮,水流湍急。又因河口堤岸為沙質土,易坍,難以架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安橋無錫
- 所屬年代:明代至清代
文物歷史
根據明正德《江陰縣誌》記載,宋紹定二年,知縣林庚將橋移建稍南五十步,未幾年,又廢,紹定五年知縣高不儔、知軍史窩之仍就舊址重建,長三十五丈。宋《江陰縣誌》說是建的石橋,後又傾圮。明永樂三年,當地居民徐道通(明正德《志》為徐道通,清光緒《志》為周道通)等人重建木橋,寬一丈五寸,長一十五丈,被潮汐衝激,又坍,直至明正德年間均以舟渡。明隆慶年間(1567~1752)建造三孔石拱橋,清順治十四年(1657)繆宏倡導捐款易石,道光二十八年(1848)當地居民關凌雲、朱顯揚倡導捐款修葺,更換橋面石攔。夏港橋屢建屢毀,直至清順治十四年新橋落成,為取吉利,願橋萬世安瀾,將夏港橋易名為“萬安橋”。現存的萬安橋全長50.7米,中孔跨徑12.8米,橋高7.6米,頂寬4.5米,共有石階82級,。其中,東坡為38級,西坡為44級。主橋橋圈為寬狹不一的青石條石壘砌,無橫枕條石。夏港萬安橋為民間捐資建造。主拱條石上有十多幅蓮花、雲朵花紋,中間刻雕建橋捐款者的姓名和捐款數額。在橋東側的一幅石刻上刻有‘欽差提學道張捐銀俸響銀佰兩。’橋西側的一幅石刻刻有‘夏浦綠××捐銀伍拾兩。’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青石易風化,很多字都已模糊不清。還有的石條上百蓮花雲朵等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