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1949年置
沙窩鄉,1956年併入玉淵潭鄉,1963年3月成立萬壽路街道。
1996年,面積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7萬人,轄翠微路、翠微北里、翠微南里、翠微東里、翠微西里、翠微中里、電子部萬壽路、電子部翠微路、後勤學院、北量、復興路甲49號院、復興路61號東、復興路61號西、萬壽路、萬壽路西街1號、萬壽路西街5號、萬壽路西街10號、萬壽路教工樓、中組部、16號院、財政部、建行、南里財建、萬壽路郵電局、大件廠、鐵路局中里、房管一公司、散熱器廠、市電信局、太平路22號、太平路24號、房修一公司、太平路教工樓、地震局萬壽路、城建二公司、捷運宿舍、萬壽路甲15號、沙溝鐵路、北圖、城建一公司、中鐵一招、金溝河干休所、武警總醫院、國防大學永定路、國防大學玉泉路、鐵家墳、朱各莊、沙窩東、沙窩西、太平路44號、太平路36號、北京醫專、煤炭公司、苗圃、燕化、五一幼稚園、國防科工委第一干休所、市政、北鍋、新華二廠、印研所、永定路、中鐵建、空政文工團、北太平路17號、復興路46號、水泥管廠、地震局五棵松、六建、十一學校、國家計委、五一國小、測繪科學研究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儀表局等94個居(家)委會。
2002年末,面積8.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約12.35萬人,暫住人口約3.7萬人,轄翠微中里、翠微西里、翠微南里、翠微路、太平路22號、太平路24號院、太平路27號、太平路36號、太平路44號、太平路46號、復興路22號、復興路24號、復興路26號、復興路28號、復興路32號、復興路40號、復興路46號、復興路61號、復興路83號、通信兵、五棵松、翠微路21號、沙窩、萬壽路、後勤學院、永定路、永定路西里、萬壽路1號、萬壽路8號、萬壽路甲15號、採石路7號、朱各莊10號、朱各莊、鐵家墳、萬壽園、萬壽園西街16號等36個社區(本年新建居委會1個)。
2010年,總人口172456人。
2019年9月,北京市海淀區調整了萬壽路街道轄區範圍。萬壽路街道轄區四至範圍調整為:西至西四環路—復興路—採石路7號院社區東—北太平路—301醫院西院圍牆—西四環路一線,與永定路街道接壤;北至永定河引水渠,與八里莊街道接壤;東至翠微路—蓮石路一線,與羊坊店街道接壤;南至蓮花河,與豐臺區接壤。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2011年轄36個社區。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10108001:
~001 111翠微路社區
~003 111總參通信部機關大院社區
~004 111翠微南里社區
~005 111翠微中里社區
~009 111後勤指揮學院社區
~013 111朱各莊10號社區
~032 111太平路46號社區
~033 111復興路40號社區
~034 111復興路46號社區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發展
街道堅持“
政府搭台,
企業唱戲”的原則,通過科學整合地區各類
資源,為駐區企業服務,積極推動南部高端商務服務和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大力促進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地區協會為依託,切實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街道牽頭成立了由40餘家企業組成的“萬壽路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會”,為地區企業精心打造資源共享、互利合作的平台。強化央企和市屬企業、
民營企業的聯繫,加強各產業的聚集,提升規模和檔次,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針對轄區內非公有制企業數量多的特點,成立萬壽路街道私個協分會,積極搭建政府和私營企業以及個體勞動者溝通與交流的平台,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保障私營個體經濟健康有序穩定發展。瞄準招大引強,重點抓好納稅大戶和成熟型企業的服務工作,提供個性化、跟蹤式服務,認真研究產業方向,掌握企業動向,摸清投資意向,留住重點企業,吸引更多高成長性企業落戶地區,不斷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全年新增納稅企業184家,稅款630餘萬元,異地納稅回遷企業10家,稅款約2300萬元。
社會保障
大力開發就業崗位,舉辦招聘會和技能培訓班,積極採集空崗信息2800個,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職業指導2600人,職業技能培訓68人,居全區首位。截止到10月底,共實現1405名失業人員正式就業,就業率為52.76%,失業率為1.29%,預計年底將完成全年就業工作目標。加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力度,加強勞動用工監督檢查,受理勞資仲裁案件33件,有效化解勞資糾紛。規範勞動用工,全年處理勞資糾紛67起,涉及3109人,涉案金額1357萬,切實地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實施勞動用工作一條街工程,積極開展勞動監察格線化管理,啟動“雙百雙規範”工作,努力建立和諧勞動關係。全年信息採集單位400餘家,錄入240家單位,“雙百雙規範” 130家單位,書面審查146家,規範128家單位,推薦70家單位,涉及職工總人數23598人。認真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為396戶803人辦理了城市低保,確保低收入困難家庭的生活。認真落實幫貧助困政策,全年發放低保金、幫困金354萬元,慰問低保低收入家庭976戶、殘疾人156人,發放慰問金39萬元,為社會退休人員報銷醫藥費2160餘萬元。認真貫徹落實“九養”政策,發放居家養老券(助殘)440餘萬元。認真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專項核實和意向登記,確保工作取得實效。截至11月,街道全年初審合格1018戶,北京市備案712戶,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申請數量在區街鄉系統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