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山清漪園即景》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萬壽山清漪園即景
- 出處:御製詩四集巻三十八
- 作者:弘曆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萬壽山清漪園即景》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萬壽山清漪園即景》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輕輿乘暇攬名山,迤邐長堤俯碧潺。東挹鱗塍望秋稔,北看黛巘入雲間。清華水木會心處,來往風光瞥眼間。況是幾餘罷籌筆,吟情於此可能刪。2作者簡介弘曆(1711-1799),即清高...
《新春萬壽山清漪園即景》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御苑今年遲駐蹕,清漪節過始來臨。綴檐燈例成孤負,插架書猶耐討尋。待泮冰光方淰淰,未昌山色漸愔愔。潤含生意宜韶律,又喜璇霄布密陰。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
清漪園,位於北京城西北,圓明園之西,玉泉山之東,全園面積約242公頃,其中北部瓮山(後改稱萬壽山)約占總面積三分之一,是一座山水結合、以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園。現為頤和園。1750年(乾隆十五年),開始建設,至1764年(乾隆...
清漪園佛香閣,建築物名。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中段,乾隆十五年(1750) 建的大報恩延壽寺第四進,原擬在此建一座九層延壽塔,至乾隆二十年已建到第五層。發展歷史 乾隆二十三年接近完工時,突然奉旨停修,並拆去已建好的部分,將...
《由玉河泛舟至萬壽山清漪園》是清代乾隆皇帝創作的一首七言詩。作品原文 玉泉舟下玉河通,日麗風和波不雄。芷白蒲青景有望,鳶飛魚躍興無窮。清漪水色從新秀,萬壽山光即漸融。行不須臾吟數首,裴家構思或相同。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
乾隆十九年(1754) 前建成,鹹豐十年(1860) 被英法聯軍燒毀, 光緒十八年(1892)重建。乾隆年間所建館內雙層戲樓南向,聽鸝館正殿北向,重修時則將兩座建築位置調換,並在東邊興建一座四合院。聽鸝館正殿面闊五間,東西各耳房各三...
《萬壽山清漪園示詠》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山稱萬壽祝慈釐,園號清漪水德宜。山水之間勤帝治,智仁以寓荷天禧。設循已欲斯乖矣,用示後昆永慎之。七字明心無別語,一言曰敬敢忘茲。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
清漪園即景 《清漪園即景》是乾隆詩作。《清漪園即景》是乾隆所作的一首詩。山稱萬壽水清漪,便以名園頗覺宜。咨起居因趁餘暇,攬佳勝值解新澌。展來圖畫寧煩寫,撰出文章不費思。高下樓台煙樹里,今朝全在鏡中披。
《節後萬壽山清漪園即景》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清漪全未放清漪,冰鏡依然數頃披。暇甫踰忙動歸靜,候因通閏速為遲(今年逢閏立春遲故候冷尚冰也)。已觀堤柳薰黃淡,卻惜町麰鮮白滋。雖是乘閒試游攬,那能一刻忘...
《新正游萬壽山清漪園即景成什》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御園幸以早常年,有暇來游燈節前。萬壽山光烘(去聲)春淑,清漪湖態齕冰鮮。蕪滋三白茵先染,柳拂六橫帶欲牽。佳處寧須盼明媚,化工醞釀示神權。作者簡介 弘曆(...
《恭奉皇太后游萬壽山清漪園即景得句》是清代詩人弘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潤濯園林小雨餘,煙光暢好暮春初。無邊景奉慈顏豫,有願山同萬壽如。溪畔室聞鳴織杼,岸傍田見起耕鋤。天家行樂寧殊異,樂與民間每相(...
《仲夏萬壽山清漪園》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雨後籌農略解顏,傳宣清曉小游山。仍教速遞封章奏,那可延遲引見班。近沼已增玉為縠,遠峰群濯翠如鬟。問心茲合稍閒矣,即景搜吟卒未閒。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
《新春萬壽山清漪園即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節後仍餘暇,名山試重(去聲)游。東風已拂柳,春水可行舟。蠛蠓乘陽氣,鳧鷖下暖流。六橋阿那畔,耕織又從頭。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
位於清漪園萬壽山前山西段,聽鸝館以北的半山坡上。乾隆十九年(1754)前建成, 鹹豐十年(1860) 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依原樣重建。正中建築南向,二層八角攢尖頂重檐閣樓,頂綠琉璃瓦黃剪邊。東西有亭,八角攢尖重檐亭。再東西...
《仲冬萬壽山清漪園作》是清代詩人弘曆的作品。作品原文 小憩清漪退問安,颯然冬景又堪觀。山烘日色淡而暖,泉帶冰聲響且寒。倚檻晷方長牖朗,進舟川未凍波寬。往來都為祝釐典,一再欽籌意倍歡。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弘曆(1711—...
《仲夏萬壽山清漪園作》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十日開晴心略定,名山欲一攬清漪。半宵又報雲生片,侵曉微逢雨落絲。佳景雖供目嫌役,碧霄凝望意難怡。時霏時止不成寸,快霽宜暘切系思。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
《節後萬壽山清漪園作》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節後萬壽山清漪園作 作者 弘曆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目錄 1作品原文 2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播報 編輯 節後暇游萬壽山,新正詩例未宜刪。 畿南農詎資餘潤⑴,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