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宮石龜

六合萬壽宮,位於長江路北側,六合一中圍牆南邊。它為清道光九年(1829)知縣元茂琦在六合玄真觀二郎廟的舊址上改造建成。

民國時期,這兒乃縣城西門,萬壽宮已經不再是皇家的專用祭奠場所,改成為“民眾教育館”。萬壽宮中原有一個石碑,碑上有文,碑座為一石龜。民國時石碑被毀,但石龜還倒仆在原處,張卓人見此感慨道:石龜雕刻精工,與真龜很像,力能負重,雖飽經風霜而未毀壞,如人享大年。我笑你不懂桑海滄田的變化,皇帝已經推翻,你還是依然故我的安然匍匐在萬壽宮前。

六合萬壽宮,在封建社會是宮內供奉皇帝壽辰牌的地方。每逢皇帝生日即所謂“萬壽節”時,全城官員聚集在此舉行朝賀大典;若遇帝王駕崩,則在此設靈致祭,服喪誌哀。它建於一高台之上,黑瓦朱牆、雙重飛檐,大殿中天花上繪有數百幅鶴舞祥雲的精美圖案。這座建築起初為建於南宋時的玄真觀,清鹹豐八年損毀(1858),光緒九年(1883)農曆十月初十,為慶賀慈禧太后50壽辰,當地官員在玄真觀遺址上重建大殿,改名為萬壽宮,總面積達215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萬壽宮及其附屬建築為人民教育館使用,1952年改為六合縣文化館,1955年轉為六合一中使用,199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將萬壽宮列為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縣政府將萬壽宮及其保護範圍劃撥六合文保所保護和使用。六合萬壽宮現在是六合文廟古建築群的一部分,成為人們工余休閒、文化展示的公共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壽宮石龜
  • 所屬年代:清末、民國或解放初期
  • 作者:張卓人
  • 類型:詩
萬壽宮石龜,注釋,作者,

萬壽宮石龜

(民國)張卓人
在西門民眾教育館門外。清道光間建萬壽宮,立有碑文,碑上負以石龜,取鎮壓之義。今碑已拆下,而龜猶仆原處。
力能負重形神肖 飽受風霜享大年
笑爾不知桑海⑴變 安然猶自仆門前

注釋

⑴桑海變:即桑田滄海的變化。桑田滄海,典出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淺,淺於往者會時畧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後因以桑田滄海喻世事的巨大變遷。

作者

本詩作者張卓人,名官倬,字卓人、號菊隱、菊叟,江蘇六合人,具體生卒時間不詳。他主要生活於清末、民國或解放初期。1932年,他與從日本留學歸來的王乃屏(1873-?)等一起創立六合私立勵志初級中學,並在學校任教。他愛好古籍,勤於求索,關心鄉邦文獻,於是搜羅歷代史志、文集,親自勘察六合山川地形、古蹟分布、金石碑刻等,撰成《棠志拾遺》。由於缺乏出版資金,他毅然賣田十二畝,印製了《棠志拾遺》五百部,分贈傳世。一時間“張官倬賣田修志”一事,在棠城各界傳為美談。
本書中所選張卓人之詩,均出自《棠志拾遺》中。他還著有《亦園詩初續鈔》,據說當時曾經印行,但是搜尋各大圖書館之館藏目錄亦未見此書,不知是否還有存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