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仙村

萬仙村

萬仙村位於振興街道辦東南五公里處,南與北屯街道辦箭王村接鄰,東與鳳凰路街道辦新躍村相連。

有三個自然村,屯東組、屯西組為一自然村,屯南組為一自然村,魏家組為一自然村;四個村民小組:屯東村民小組、屯西村民小組、屯南村民小組、魏家村民小組。村委會設在屯東組和屯西組中間,占地264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平方米。全村共有耕地1300畝,村民 900人。

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9484元。該村醫療站、學校、商店齊全。該村自有基建隊兩個、客運車1輛、推土機6輛、六軸大貨車兩輛、壓路機1輛、大型吊車1輛、高中檔小車20輛,村民在外開辦的商業批發零售部及商業銷售點共有10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仙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振興街道辦東南
  • 人口:900人
村情概況,歷史人物,文物古蹟,教育簡史,重大事件,

村情概況

萬仙村初名萬全屯。據《臨潼縣誌》載,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陝西屯田總管府將安西王府所轄編民700餘戶遷至臨潼縣櫟陽鎮一帶,置九屯,萬全屯即櫟陽九屯之一。後又訛傳為萬錢屯、萬千屯。又因這一帶寺院較多,周圍人戲稱“九廟十神仙”,因而改名為萬仙屯。1975年至1983年因農村各項工作比較先進曾改名為“萬先村”。2003年恢復為“萬仙村”。
(一)屯東組
該組因位於萬仙屯東部,故名為屯東組。1949年該組有村民97人,耕地210畝,大部分村民土地很少,均以扛長工、做短工為生。目前該組主要有劉、王、龐、周、卜、胡、蘆等姓。
2010年屯東組有村民272人,耕地面積340畝。村民除了種植糧食、瓜果、蔬菜外,農閒以打工為主,同時兼營客運、貨運、建築工程、商業批發零售等。
(二)屯西組
屯西組因位於萬仙屯西部而得名。1949年有86人,耕地220畝。當時大量土地屬個別戶所有,其他村民基本上都以扛長工、做短工、跑運輸為生。
該組2010年有村民274人,耕地面積330畝,村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兼搞建築工程、運輸業、水電安裝、商業零售等。
(三)屯南組
屯南組因位於萬仙屯以南而得名。該組1949年有64人,耕地120畝,大部分勞動力靠扛長工、打短工、做點小本生意為生。
解放前主要有王姓、劉姓兩大戶,1950年姚姓因逃荒落戶於此。1976年趙姓因加工粉條而落戶於該組。2010年有人口152人,耕地面積330畝。村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兼搞建築業、運輸業、商業等。
(四)魏家窯組
魏家窯組原在今新華路街道辦朱盧村以西,1964年因修西飛公司廠房征地,遷移到了萬仙屯西南。1949年該組有56人,耕地110畝。2010年有202人,耕地面積300畝。
該組主要有汪、魏、黃、王四大姓。村民在種植糧食、水果、蔬菜的同時,兼搞建築、打井、商業、修理業等。
萬仙村

歷史人物

王彥友(1911~1990) 萬仙村屯南組人。早年被抓壯丁,後屬馮玉祥部下,任排長。曾參加上洛河對日作戰,多處受傷。1950年回村,當時政府每年發給900斤小麥作為優撫金待遇。

文物古蹟

【菩薩廟】 廟址位於屯南組西村口,坐西向東,廟內有仙女、菩薩下凡彩色壁畫,設有供桌。平時誰家有不祥之事或者久不生育,便在此求神拜仙,祈求平安和早生貴子。“文革”中被拆除。
【老爺廟】 也叫關公廟,據傳始建於唐末,分上大殿、下大殿。下殿作為百姓求神保佑、祈求雨水、希望吉祥平安之用;上殿內供老爺泥塑彩色坐像,兩邊分別有男女童彩塑泥像二尊。另有泥塑彩像護衛二尊,高約4米,身穿盔甲,挎大刀長矛。此廟於1999年拆除。

教育簡史

萬仙國小坐落於村委會北邊,占地3996平方米,建築面積620平方米。開設了一至四年級各一個班,有教師10名、學生110名。2003年因撤校合併於聚寶國小。
該校是高志合於1940年倡辦的,校址在屯西組一座舊廟址上。當時學校的經費全靠廟內6畝地的租金,教師吃飯由學生家長輪流供給。首任教師是今新興街辦郭家村的李維平,開設一個班,僅授“國語”、“算術”兩門課,時有學生40名。
以後有劉存善、昌傑山、張廣智、周振民相繼在此任教。1954年,學生增加,開了兩個班,分了一、二、三、四年級。 “文革”後又將原校址遷移到南面今址,重新蓋了六座磚木教室。
1974年開設了國中班,後來國中班交振興中學接管。1999年原校舍拆除,蓋起來二層教學大樓。2003年撤銷,學生到聚寶國小就讀。

重大事件

【昔日“學大寨”,曾為“萬先”】 萬仙村自1964年劃歸臨潼縣譚家公社管理以後,在以王全民、王志信、丁玉成等主要領導的帶動下,興修基本農田,大搞“四化”建設,成績顯著,各項工作名列譚家公社前茅。渭南地區、臨潼縣、譚家公社有關深翻改土、麥棉套種、棉花營養缽育苗、麥壠點播玉米、植樹造林、養豬等多種現場會常在萬仙召開。
後來在“農業學大寨”和“村級一級管理,多級核算”等工作中,萬仙一直走在臨潼縣及渭南地區的前列,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業學大寨”先進單位。經常有參觀團前來參觀學習,當時曾開展過“學大寨,趕萬仙”的活動。
萬仙人用勤勞的雙手,將原來“九廟十神仙,一片瓦渣灘”的舊萬仙,改造成了基本具有現代化農業生產條件的新萬仙。萬仙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林、牧、副、漁、農產品深加工、運輸、製造業全面興起。兩座新農村大樓也已建成。全村水井成串、水渠成線、道路寬暢、林木興旺、土地平展、旱澇保收。全村時有汽車1輛、大型拖拉機4台、中小型拖拉機3台,另有榨油機、制釘機、制磚機、拉絲機、軋花機、彈花機、鍘草機、打漿機、粉條加工機、餄餎加工機多台,腐竹豆腐加工、奶牛養殖、牲畜配種、制酒釀醋多種產業全面發展。
【今朝喜搬遷,樂於奉獻】
2003年,萬仙村土地被航空基地全部徵用,全體村民面臨搬遷。在這一歷史性的變遷中,萬仙村人始終發揚老一代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精神,積極配合各項工作。2008年屯南組已全部遷住新居。2010年5月魏家組也已基本拆除,新居正在建設之中。目前全村226戶,926人將在一到兩年內全部遷入新居。一個更加美好漂亮的新萬仙正向我們招手,萬仙人的生活將會越來越紅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