萏姓起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吳國菡萏使,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現江蘇省的蘇州市吳江區,台灣省的漳化縣等地,均有萏氏族人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萏
- 外文名:dan
- 讀音:dàn(ㄉㄢˋ)
萏[萏,讀音作dàn(ㄉㄢˋ)]
一.姓氏淵源:
菡萏,古人稱含苞未開的荷花為菡萏。“菡”是花苞,“萏”是花蕊。
著名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荷,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
最早將含苞荷花叫作“菡萏”者,是孔子采編的《詩經》,列在《國風·陳風·澤陂》一詩中;而最早將盛開的荷花稱作“芙蕖”者,是漢朝初期中國最早的詞典之一的《爾雅》:“荷,芙蕖,其莖茄,其葉,其本密,其畫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後人又稱其為“芙蓉”。
春秋末期的吳國,有專職管理荷池的官吏,稱菡萏使,為王室所設掌管園圃的官吏場人或場師所屬,先由男僕擔任,後改由女婢與男僕合任,男僕稱菡士,女婢稱萏使,合稱仍為菡萏使。
周元王三年(戊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國,其後有菡萏使的後裔子孫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菡萏氏。佛教傳入中國後,由於觀音菩薩的蓮台侍者稱菡萏士,為避佛諱,菡萏氏分別改為單姓菡氏、萏氏,世代相傳至今。
註:
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蕑。有美一人,碩大且卷。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二.分布:
今江蘇省的蘇州市吳江區,台灣省的漳化縣等地,均有萏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蘇 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蘇州的歷史已有四千多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蘇州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蘇州城始建於周敬王六年(吳王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吳縣,自此,當時的蘇州稱為吳縣,或有時稱為吳州。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唐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代宗設蘇州為江南唯一的“雄州”,從此,蘇州名稱被固定作為通稱。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宋徽宗曾改蘇州為平江府。蘇州城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期原來的位置上,基本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