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萍鄉煙花製作技藝
- 非遺級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遺類別:傳統技藝類
- 所屬地區:江西萍鄉市上栗縣
萍鄉市上栗縣是中國煙花爆竹的發祥地,據《唐史》記載煙花爆竹的發明者李畋即是上栗縣人。清康熙以後,上栗逐步成為爆竹生產、銷售的集散地;清末民初,有爆竹生產經營的廠家、作坊上百家;民國時外商雲集上栗設莊購銷,本地爆竹生產商也...
其中以高空火箭等二十多個產品最為著名。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重新認定上栗縣文化館為煙火爆竹製作技藝(萍鄉煙花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
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栗花炮生產工藝基本上沿襲傳統的手工技藝。以鞭炮生產為例,從紙張到成品大體要經過15道工序,即裁紙、扯筒、褙筒、洗筒、腰筒、括底、乾燥、上硝、封口、鑽孔、插引、扎頸、結鞭、封裝、成箱等。
2008年,上栗傳統煙花製作技藝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 12月1日,榮獲 地理標誌優秀獎。後世傳承 每年4月李畋生日之際,上栗都要舉行盛大的公祭活動。上栗致力於挖掘花炮產業的文化底蘊,組建“上栗花炮文化論壇”,...
萍鄉市金坪煙花製造有限公司的前身為“桐木出口花炮廠”, 95年到96年底,工廠改制為租賃經營,改名“桐木金坪出口花炮廠”,2000年,上萬公路改線橫穿廠區,工廠搬遷,選址馬嶺,2000年9月開始征地,共征地800餘畝,2001年4月18日建成...
萍鄉煙花分高空火箭類,地面旋轉類、地面禮花類、地面花筒類、造型玩具類、釘輪吊掛類、手持類、葉珠類、蕪茜花類等九大類。其燃放起來,造型多異,璀璨多姿、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出口煙花中的“彩盤花”、“菊花滿圖”、“...
小金山旅遊景區、萍鄉純陽觀、三侯寺等旅遊景點,有齊雲山南酸棗糕、五陂無公害蔬菜、辣炒田螺、蕨根粉煮鱔魚、青豆蝦球、鮮蘑絲瓜煲等特產,有安源燈彩製作技藝、安源麵塑、安源儺舞、萍鄉花果手工工藝、萍鄉傳統煙花製作技藝等民俗文化。
煙火的發展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文物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煙火爆竹製作技藝(架花煙火爆竹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陝西洋縣紙坊花炮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餘干古埠盆栽煙花製作技藝,中國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餘干縣古埠鎮“盆栽煙花”是一種大型煙花組合,綜合了炮竹與煙花的多種技術精華。古埠盆栽煙花系清末民初由第一代傳人黃啟明發掘傳承,...
餘干縣古埠盆栽煙花製作技藝,流傳於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的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自火藥在中國發明以來,煙花也隨之產生,並且與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燃放煙花在中國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而不僅僅...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湖南省瀏陽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湖南瀏陽花炮製作歷史悠久。據載,其始於唐,盛於宋,清代康熙年間,生產已具相當規模,至清代光緒年間,它已銷往中國香港、澳門、南洋諸國,成為名牌產品。200...
民國初年,瀏陽花炮因“製造精良,聲譽遠播”而成為湖南名特產品。民國二十年(1931年)瀏陽金市爆莊就開始發行銀票,為花炮行業第一家發行銀票的企業。據縣誌記載,“民國時期,爆莊增至81家,其中縣城62家,金剛頭7家,大瑤鋪2家。...
鐘自奇,男,漢族,出生於1956年12月,中共黨員,1974年入伍,1981年退役,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瀏陽花炮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現任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煙花爆竹協會會長、湖南省工商聯煙花爆竹行業商會會長、...
已公布的第一批省級名錄中,萍鄉已有萍鄉春鑼、上栗傳統煙花製作技藝、萍鄉花果手工工藝等項目入選;第二批省級名錄有蘆溪古城獨角縮龍、上栗牛帶茶燈、蓮花茶燈舞、蓮花打錫手工工藝4個項目入選;加上此次入選的7項,我市已有15個項目...
黃明章(1948- ),男,湖南省瀏陽市人,1963年學習花炮技藝,師從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李裕林,1965年至1998年在瀏陽市出口花炮廠工作,曾任技術廠長兼廠研究所所長。個人簡歷 他從事花炮焰火生產30多年,善於運用特殊結構得藥物化學反應的...
自清朝中葉從福建傳入,完整保留起製作、表演技藝。在一根長度為13至15米的毛竹竿上,隔層裝置特製煙花輪和身穿光臘紙服裝的木偶,當最低層的煙花輪引線點燃後,會逐層噴放艷麗火花,帶動木偶表演。只在廟會、祭祀等重大節慶活動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