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市第六中學

萊陽市第六中學

萊陽市第六中學位處黃海之濱,五龍河畔,穴坊鎮政府駐地。學校占地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228平方米。萊陽六中是一所設施齊全、省級達標的規範化學校。學校教學設施日臻完善,有設施完備的圖書館、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和電化備課中心。為適應現代英語教學需要,學校建立了校園廣播系統和校園網。並設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有容納2000人的多功能餐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萊陽市第六中學
  • 外文名:Thesixthmiddle school of Laiyang
  • 簡稱:萊陽六中
  • 創辦時間:1958年
  • 校訓:惜時 博志
  • 主要獎項:煙臺市級規範化學校、煙臺市育人先進單位
  • 所屬地區:山東煙臺萊陽
  • 類別:市立高中
  • 類型:綜合
  • 屬性:普通高中
  • 辦學思想:全面育人、樂教善學、求實創新
學校簡介,辦學成果,辦學理念,學校歷史,

學校簡介

萊陽市第六中學位處黃海之濱,五龍河畔,穴坊鎮政府駐地,萊陽六中以興教育人為己任,以創建規範加特色學校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強化內部管理,形成“自主、善學、體驗、探究”的優良學風。“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畢業生”是我們的辦學目標,濃郁的文化底蘊,清新的學習環境,形成了 “自強不息,永爭第一”的六中精神。加強體育教學,突出辦學特色;著眼創新教育,建設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保證了教育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益。

辦學成果

雖然萊陽六中是一所市屬普通高中,但教學成績卻不普通。學校遵循“規範加特色、全面加特長”的辦學思路,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創造出了不錯的教學業績。自2000年來,學校高考本科上線數、上線率始終名列萊陽市前茅,專科以上錄取率達90%,連續7年立於不敗之地。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級達標單位”、“ 煙臺市級規範化學校”、“煙臺市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傳統體育項目學校”。

辦學理念

辦學思想
全面育人、樂教善學、求實創新、和諧發展。
辦學宗旨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辦學方略
依法治教,勤儉辦校;以德從教,民主管校; 因材施教,質量活校;科研促校,特色強校。
辦學目標
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畢業生
校訓
惜時 博志
校風
規範、和諧;勤奮、進取;務實、創新;厚德、篤行。
教風
愛生、敬業、博學、樂研。
學風
自主、善學、體驗、探究。

學校歷史

第一章 艱苦奮鬥 創建學校(1958-1961)
1958年至1961年,是學校的初建階段。這一時期,新中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也迎來了“教育躍進”的新局面,開創了學校教育的新紀元。如何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方向,成為教育事業的主要課題,大搞教育革命,探索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道路,成為建校初期學校工作的首要任務。全校師生一面艱苦創業,發奮圖強,積極投身於艱苦繁重的建校勞動,一面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不斷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學秩序。同全國一樣,學校在這一階段經歷了反右派、大躍進和反右傾鬥爭,這些運動對學校教育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第二章 調整充實 鞏固發展(1962--1966)
1962年至1966年是學校鞏固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經過三年自然災害的考驗,工農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有了新的起色。學校落實“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確了辦學方向,充分調動了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學校管理不斷完善,學校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第三章 十年動亂 教育受災(1967--1976)。
文革期間學校體制的變化
(一)1968年秋,中學學制由“三、三”制改為“二、二”制。
(二)1967年至1968年,由於“文革”的干擾,學校停止招生。1969年在“數量就是質量”的錯誤思想指導下,原來的公辦國中全部改為高中,我校成了一所高級中學。同年縣決定各公社都辦高中,時稱社社有高中,六中被一分為二,即穴坊高中、躬家莊高中。直到1981年又合二為一,恢復叫萊陽六中。
(三)1969年2月,學校恢復招生,招收高中第一級學生。當時學生按年份編級,該年度招收的這級學生稱“六九級”,1970年招收的學生稱“七0級”,也稱“高中一級”、“高中二級”。最初招收的三屆高中學生是春季始業,直到1974年又改為秋季始業。
(四)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領導體制
1969年,社辦高中由公社和縣教育部門雙重領導,1974年後高中由縣教育局直接領導.
“文革”前期,學校的領導體制主要是革命委員會和“貧宣隊”管理學校。“文革”後期,黨支部書記負責學校工作。
1967年2月,“造反派”一舉奪了學校的一切權力,由於受極左思潮和無政府主義影響,把幹部全部打倒。奪權後,成立了臨時領導班子“革命造反委員會”。領導學校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3月中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6017部隊的幫助下,實現了全校性的“革命大聯合”,按照毛主席的幹部政策,解放了革命幹部,於3月23日選舉了“革命委員會”,建立了“三結合”的領導班子。
6月,由於受“極左”思潮的影響。“革命大聯合”受到破壞,“革委會”處於癱瘓,學校秩序又陷入混亂狀態。
9月中旬,6160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十月底,又實現了“革命大聯合”,在此基礎上,改選了“革命委員會”,實現了“複課鬧革命”。
1968年3月底,在6160部隊軍訓團的主持下,充實加強了“革委會”的領導機構。新成立的“革委會”成員共11人,革命幹部3人,王生德校長為主任,革命教師2人,職員1人,革命學生5人。 1970年11月26日,中共穴坊公社革委核心領導小組下發通知,批准學校成立黨支部,任命崔立亭為支部書記,鄒明恩為組織委員,姬振寶為宣傳委員。
1971年,學校黨團組織恢復活動。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始走向正軌。
第四章 撥亂反正 恢復穩定
(1976.10——1991.12)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是重災區。1976年10月,“四人幫”反黨集團被粉碎,教育事業重新煥發生機。1977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明確指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開始全面地、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各項工作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教育事業通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逐步走向正軌。教育工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
1976——1991年是萊陽六中撥亂反正、恢復、發展的時期。學校全面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從學校實際出發,採取積極的態度和穩妥的步驟,在遭受了十年“浩劫”的“廢墟”上,啟動了重建工程:清理“左”傾錯誤的影響,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使學校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陳舊的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正在改變,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一切都在迅速地恢復,健康的發展。
第五章 改革開放 發展提高(上)
(1992.1-2008.8)
9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也給學校注入新的活力。教育改革的形式不僅要求迅速提高教育質量,對校舍的更新改造也提出了具體的標準。學校抓住這一有利的發展機遇,在深入貫徹《綱要》,實現“三個面向”的同時,也把校舍改造提到了議事日程。在上級的領導和支持下,六中學校規模得到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逐年在提高。1992年的校舍改造,1993年以後的不斷擴建和修造,以及連年來的內部設施大量投入,使六中的面貌日新月異,社會聲譽也進一步提高,受到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多次表彰。1993年9月,被煙臺市教委授予“市級花園式學校”稱號;1995年9月被煙臺市教委和人事局授予“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教育育人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7月被煙臺市教委、人事局授予“煙臺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稱號;2002年11月又獲山東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藝術教育處授予的“山東省素質教育實驗基地”稱號。
學校地址
穴坊鎮政府駐地
萊陽市第六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