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地塹系(Rhine graben system)位於法國孚日山地塊與德國黑林山地塊之間,萊茵地塹斷面圖萊茵地塹地質略圖大致呈南北走向、邊界分明的狹長坳陷地帶,切穿先期形成的所有地質構造,接受新生代沉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萊茵地塹系
- 外文名:Rhine graben system
- 位於:孚日山地塊與黑林山地塊之間
- 隸屬:地質構造
其兩側被一系列向下收斂的正斷層圍限,有的地段可見古老地塊邊緣的斷層階地。地塹南北長約300千米,寬約36千米,兩側主斷層相互平行,甚至兩側地貌也對稱一致。地塹中央還發育有眾多小型正斷層,形成一些由侏羅系組成的小型地壘。在萊茵地塊南端分為兩支,即下萊茵地塹(lower Rhine Graben)和黑森林地塹(Black Forest graben),構成了典型的三向連線構造。萊茵地塹形成於始新世,接受了巨厚堆積。漸新世海侵可能來自南方,晚漸新世海水自北方入侵。晚始新世—漸新世是成鹽期,地塹內堆積了巨厚的鹽類礦產,含兩個重要的鉀鹽層。中新世時,斷層活動增強,伴有火山活動,有大量玄武岩流溢於萊茵河谷,福格爾斯山玄武岩流是其代表。玄武岩噴溢向北進入黑森坳陷,向西北穿過阿登地塊,進入下萊茵坳陷。上新世為河流相和粗三角洲相沉積物。第四紀以來,邊界地塊上升。同時斷裂活動不斷,直至今日仍有微弱地震活動。一般認為是阿爾卑斯造山運動引發的變形產物,同時還伴隨岩漿活動和熱穹窿的抬升。變形作用強度隨著遠離碰撞前緣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