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拉和瑪吉努》(阿拉伯語:مجنونلیلی,波斯語:لیلیومجنونعامری)是一個源自古代阿拉伯的短篇愛情故事,後由波斯詩人尼扎米改寫為稍長篇的故事並聞名於世,曾被多次拍成電影。
這個故事以古詩人凱斯·伊本·阿-穆勞瓦(Qaysibnal-Mulawwah)的愛情故事為原型,曾列入尼扎米的長篇敘事詩《五部曲》("Khamsa")中。
凱斯·阿梅利從小便與萊拉相識相戀。但當他們長大後,萊拉的父親不允許他們在一起。凱斯醉心於萊拉,以至於後來鄰友們用“痴”("Majnun")來描述他。在多數版本的描述中,他們在被分開後就再也沒有再見過面。但雙方一直到離世前,都還牽掛著對方。
早在尼扎米加工並收錄入書之前,這個傳奇故事就以軼聞的形式已流傳於阿拉伯。有關瑪吉努的早期軼聞和口頭傳聞可見於《詩歌集成》和伊本·古泰拜所著《al-Shi'rwal-Shu'ara》中的記載。原先的故事非常短,情節發展不多,與現在的版本差別很大。
尼扎米的作品曾引起一陣仿寫此類故事的熱潮,但其中也有一些是高原創度的作品,如阿爾米·庫斯羅寫於1299年的《瑪吉努和萊利》("MajnunoLeyli")及傑米寫於1484年的同名作品。另外還有由馬克塔比·希拉茲(MaktabiShirazi)和海特菲分別寫的2部作品,這2部作品流行於奧斯曼土耳其和印度。威廉·瓊斯曾於1788年在加爾各答出版過海特菲的作品。在尼扎米的版本出現以前,萊拉和瑪吉努的故事只在迪完式個人短篇詩集中被很少提及;而在尼扎米的版本出現後,2位故事人物在各類瑪斯納維式詩歌中被提及的次數都大幅增加。自12世紀起,關於那對情侶的傳說的版本越來越多。神話學者也加入其中,創作了許多有關他們的故事以闡述如“淡化自我”、“為愛痴狂”("divānagi")及“克己忘我”一類的神學概念。尼扎米的作品已被譯為多種語言。
“凱斯”或譯為“蓋斯”,“瑪吉努”也譯為“馬季農”,而“萊拉”也譯為“萊伊拉”。
凱斯·阿梅利從小便與萊拉相識相戀。但當他們長大後,萊拉的父親不允許他們在一起。凱斯醉心於萊拉,以至於後來鄰友們用“痴”("Majnun")來描述他。在多數版本的描述中,他們在被分開後就再也沒有再見過面。但雙方一直到離世前,都還牽掛著對方。
早在尼扎米加工並收錄入書之前,這個傳奇故事就以軼聞的形式已流傳於阿拉伯。有關瑪吉努的早期軼聞和口頭傳聞可見於《詩歌集成》和伊本·古泰拜所著《al-Shi'rwal-Shu'ara》中的記載。原先的故事非常短,情節發展不多,與現在的版本差別很大。
尼扎米的作品曾引起一陣仿寫此類故事的熱潮,但其中也有一些是高原創度的作品,如阿爾米·庫斯羅寫於1299年的《瑪吉努和萊利》("MajnunoLeyli")及傑米寫於1484年的同名作品。另外還有由馬克塔比·希拉茲(MaktabiShirazi)和海特菲分別寫的2部作品,這2部作品流行於奧斯曼土耳其和印度。威廉·瓊斯曾於1788年在加爾各答出版過海特菲的作品。在尼扎米的版本出現以前,萊拉和瑪吉努的故事只在迪完式個人短篇詩集中被很少提及;而在尼扎米的版本出現後,2位故事人物在各類瑪斯納維式詩歌中被提及的次數都大幅增加。自12世紀起,關於那對情侶的傳說的版本越來越多。神話學者也加入其中,創作了許多有關他們的故事以闡述如“淡化自我”、“為愛痴狂”("divānagi")及“克己忘我”一類的神學概念。尼扎米的作品已被譯為多種語言。
“凱斯”或譯為“蓋斯”,“瑪吉努”也譯為“馬季農”,而“萊拉”也譯為“萊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