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歷史
菲萊是第一個在彗星登入的太空飛行器,2004年3月由歐洲航天局的太空探測器“羅塞塔”號搭載,在經過近11年的飛行後,將菲萊登入器投向彗星67P。
菲萊此前曾“沉睡”過。2015年6月,歐洲航天局表示,菲萊在該彗星上工作了60個小時後,太陽能電池耗盡“沉睡”。由於該彗星其後離太陽距離靠近,菲萊又重新有力氣與地球取得聯繫。
“菲萊”在沉睡多月後與地球取得聯繫,並向地球發出一條信息:“你好,地球!能聽見我嗎?”
研製國家
在德國宇航研究機構的領導下,包括歐洲空間管理局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在內的“歐洲聯合組”負責“菲萊”著陸器的一切,成員單位還包括來自澳大利亞、芬蘭、法國、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和英國的相關機構。
結構特徵
“菲萊”著陸器包含一個基座,一個設備平台和一個多邊形夾層結構,所用材料全部是碳纖維,所攜帶的儀器和子系統都在引擎蓋下面,這個引擎蓋被太陽能電池覆蓋,還有一根天線負責通過羅塞塔軌道飛行器把數據從彗星表面傳到地球。
任務進程
菲萊的任務是成功登入彗星表面上,附著在彗星上,以及把彗星的組成成分的數據從表面傳送出來。
登入彗星
一枚阿麗亞娜5G+火箭運載著羅塞塔號飛船和菲萊登入器於2004年3月2日07:17 UTC從法屬蓋亞那發射,並且在旅行了3907天(10.7年)之後到達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2014年8月6日,經過十年追趕,羅塞塔安全進入圍繞彗星運行的軌道。
2014年11月12日,按照計畫羅塞塔飛船釋放“菲萊”著陸器登入彗星表面。
2014年11月14日,
歐洲航天局認為彗星著陸器“菲萊”主電池的電量即將耗盡。但由於其所處位置,它無法獲取足夠日照,如果不進行調整,著陸器的太陽能電池將無法為其繼續工作提供足夠電能。
中途失聯
歐洲羅塞塔探測器正在試圖聯繫“菲萊”著陸器,2014年11月“菲萊”著陸器安全降落“格拉西門克”彗星之後首次出現失聯的情況。雖然11月在第一個通信視窗取得聯繫的幾率比較渺茫,但歐洲空間局的科學家仍然保持謹慎樂觀,認為“菲萊”著陸器能夠喚醒並恢復操作,至少部分科學儀器仍然能夠進入工作狀態,“格拉西門克”彗星在2014年晚些時候會抵達太陽附近。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揮人員通過羅塞塔探測器呼叫菲萊著陸器,現還沒有收到著陸器的回覆信號。
菲萊著陸器的降落位置並不十分理想,位於“格拉西門克”彗星上的懸崖附近,這裡的光照情況並不理想,著陸器很快就耗盡了電力供應。現“菲萊”著陸器獲得的光照是2014年11月著陸時的兩倍,不過著陸區仍然非常寒冷,所以“菲萊”著陸器沒有進入甦醒程式。
菲萊登入器曾於2015年6月13日甦醒,電腦啟動85秒後與羅塞塔號建立通信,但信號不穩定,羅塞塔飛船需要調整飛行軌道,以便可以有較長的接觸時間。可惜菲萊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直沒法與位於德國的菲萊登入器控制中心建立長時間穩定的數據連結。經過無數次嘗試,菲萊都不回應,讓控制中心一度以為菲萊沒有真正存活下來。幸好7月10日台北時間2時45分至3時07分成功穩定聯繫12分鐘,並且回響地面控制中心發出的指令。
隨著67P彗星在2015年8月飛過近日點,彗星噴射出大量的水氣和塵埃,為了保護羅塞塔號,控制中心只好命令其飛到距離彗星表面三百公里的軌道運行,這個距離超過菲萊與羅塞塔的有效通信範圍。2016年1月中旬是羅塞塔號可能再度成功與菲萊聯繫的最後機會,當彗星距離太陽更遠,彗星表面溫度將低於菲萊上的儀器可以運行的極限,它就會永久停止工作。
切斷聯繫
2016年2月12日,控制中心已經停止向菲萊傳送任何指令,但仍然保持監聽菲萊可能傳送的無線電信號。
2016年7月27日23時07分,羅塞塔號飛船台北時間將會關閉船上的電器支援系統,切斷與菲萊的所有聯繫,以節省電力。
重新發現
2016年9月2日,羅塞塔飛船搭載的相機拍攝到菲萊,菲萊目前位於67P彗星的Abydos區域。
探索意義
“菲萊”著陸器成功登入67P彗星標誌著,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首次在一顆高速運行中的彗星表面著陸。在太空探索的歷史上,這代表著一個重大的里程碑。由於彗星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留下的殘留天體,因此對67P彗星進行探索研究將有望揭示有關太陽系起源和地球生命孕育的進一步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