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威廉博物館

菲茨威廉博物館

菲茨威廉博物館是 劍橋大學的藝術和考古博物館,位於特蘭平頓街(Trumpington Street),位於劍橋市的中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菲茨威廉博物館
  • 外文名稱:Fitzwilliam Museum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特蘭平頓街
  • 開放時間:周二到周六10:00-17:00,周日12:00-17:00,周一關閉
  • 館藏精品: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收藏的畫作。
  • 門票價格:免費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發展歷史,參觀信息,館藏文物,擴建,帶來禍患,

發展歷史

博物館得名於它的建立者,梅里恩的菲茨威廉子爵七世——理察·菲茨威廉。
理察·菲茨威廉於1761年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堂學院學習。他的外祖父馬修·戴克爾,是一位英籍荷蘭裔商人,正是從他那裡理察繼承了一大批17世紀荷蘭繪畫的收藏,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古代大師的版畫。而理察本人則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為此他遊歷了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蒐集了大量手抄的和早期印刷的樂譜,最終,從一位愛丁堡書商那裡獲得了他最重要的收藏——菲茨威廉維吉諾古鋼琴譜。
然而,這些藏品尚不足以構成一座博物館收藏的基礎。對於作為收藏家的理察來講,最重要的機遇出現在1798-1799年,當時在倫敦出售奧林斯收藏的繪畫作品。他本想私下裡將全部作品買下,但是未能成功。不過他還是從中買到了幾件傑作,其中包括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大師提香的《維納斯、丘比特和魯特琴師》和委羅內塞的《赫爾墨斯、赫爾塞和阿格勞羅斯》。
菲茨威廉博物館
為了收藏這些範圍廣泛的圖書和手抄本、繪畫和版畫的收藏,理察出資10萬英鎊在川平頓街建立了這座博物館,並在他去世後將博物館捐贈給了自己的母校劍橋大學。

參觀信息

如果你從劍橋市中心北向南,沿聖約翰街、三一街、國王廣場一直到川平頓街,會見到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這就是屬於劍橋大學的菲茨威廉博物館。
菲茨威廉博物館

館藏文物

儘管在規模上,在展品的質量和數量上,菲茨威廉館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不可同日而語,但在格局或安排上,兩個館是相似的。兩個館都有埃及廳、希臘羅馬廳、兵器廳、東亞瓷器廳、18世紀歐洲瓷器廳。菲茨威廉博物館有一個龐大的義大利油畫廳,展品相當豐富,為大都會博物館所不及。但就展品數量和質量言,菲茨威廉的埃及廳、希臘羅馬廳、兵器廳沒法同大都會博物館相比。大都會博物館的古代兩河流域展品,更是這裡根本沒有的東西。在菲茨威廉館,東亞瓷器廳展品質量也明顯不如大都會博物館,更不像後者那樣,收藏了一大批2000年以來問世的頂尖級的日本先鋒派瓷器作品。不過,如果沒記錯的話,這裡的18世紀歐洲瓷器廳是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所沒有的。也許,世界一流的大都會博物館不屑於收藏這種不夠古老,歷史和藝術價值也不像其他展品那么明顯的東西。
在中央大廳二樓貼牆的展廊上,有十來幅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畫作。這很是出乎我意外。先前只知道布萊克為不少圖書畫過插圖(illustrations),並不知道他也畫過油畫。不過,這裡展出的布萊克畫作形制均較小,藝術價值顯然不能同歐洲大陸和英國的名畫家相比。但繪畫只是布萊克生命的一個方面。他主要是詩人,一個出生十分貧寒的詩人,僅此一點便說明他很了不起,也說明產生他的18世紀英國社會很有活力。
總的說來,這裡18世紀以前的油畫展品較多,19和20世紀的較少,印象派以後的作品幾乎沒有。由此可見,作為一個老博物館,菲茨威廉館的收藏政策是保守的。
同西方其他綜合性博物館一樣,菲茨威廉館不僅展出藝術品,而且舉行大型或小型演講、小型午餐講座、小型音樂會、藝術知識培訓班等活動。這樣,參觀者與博物館方面的關係就不簡單地只是一種主動與被動、看與被看(當然不是博物館人員被看)的關係,而也有生機勃勃的互動,博物館的教育作用由此倍增,成為社會公眾提高修養、開闊視野的好去處。
菲茨威廉博物館

擴建

在19世紀,博物館的藏品由於各種捐贈而日益增加。1823年,學者兼探險家G.B.貝爾佐尼捐贈了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公元前1184-1153年)的大理石棺的蓋子。約翰·迪斯尼在1850年捐贈的羅馬雕塑和1864年博物館購買的利克收藏的古希臘陶瓶、錢幣和珠寶,見證了19世紀中葉西方學術界對古典文明研究的重視。這種重視後來在西德尼·科爾文身上得到了進一步證實,他是劍橋大學的斯雷德教授,並在1876年成為博物館的第一任館長。在他任期內,共募集到200萬英鎊來充實博物館的收藏,到他1883年退休時,藏品已經大大擴展了,於是又修建了一座單獨的考古學博物館,如今就坐落在劍橋大學的新博物館區內。
到19世紀末,面對日益增加的藏品,博物館的展示和收藏空間已經開始成了一大難題。直到1908年,西德尼·科克雷爾擔任館長時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後來誇口說“我把一座豬圈變成了宮殿”。他在1912年收到了來自查爾斯·布林斯利·馬萊的大筆慷慨捐贈,其中包括提香的《塔奎和盧克雷蒂亞》,這件作品堪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1915年,科克雷爾決定在原來建築的一側建造一座庭院。被稱為馬萊畫廊的一翼於1924年開放。科克雷爾在展示設計方面的才華得以在其中充分施展。他把繪畫等純藝術品與家具、地毯等裝飾藝術品組合在一起展出,布置成一種家庭室內式的環境,這種展示環境一直到今天仍然保持著。
博物館在不斷擴建,而藏品仍在持續增加。其中也反映出不同時期收藏者趣味的變化。理察·菲茨威廉那一代是最後一批受“大旅行”影響的人。在18世紀,這是英國紳士們所接受的教育中的一部分,他們要到法國、尼德蘭,特別是義大利去旅行,從而提高他們的見識和藝術修養。因此,他們最推崇的是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產生深遠影響的古典藝術原則。而馬萊則見證了人們重新燃起的對中世紀藝術的興趣,從而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術和建築中產生了哥特復興式風格。馬萊自己的收藏中就包括大量14和15世紀的作品,包括數百件從中世紀手抄本仲裁下的書頁。菲茨威廉博物館對現代主義藝術的接受來得要晚得多。直到1939年,博物館才開始擁有法國印象主義的繪畫,如雷諾瓦、德加和塞尚等人的作品。此後,現代藝術作品逐年增加,開始擁有馬蒂斯、畢卡索和勃拉克等大師的作品。
在1966年和1975年,菲茨威廉博物館進行了再度擴建,由建築師大衛·羅伯特設計。博物館的最近一次擴建是在2004年,又增加了將近3000平米的面積。今天,菲茨威廉博物館的藏品可謂數量宏富,體系完整。從古代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文藝復興和17、18世紀的歐洲藝術,以及西方現當代藝術,應有盡有。更為可貴的是,博物館中還有一個單獨的中國藝術品陳列室,那裡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也有元明清以來的瓷器。2006年,我曾經協助主管這個部分的林政升博士一起布置其中的展品,當看著浸透了自己一份勞動的展櫃向公眾開放時,自己心裡也有說不出的喜悅。由於藏品的全面,在博物館中徜徉就像走進了一部完整的藝術史,一個個逝去的時代生動地展現在面前。如果你面對眾多的藝術品感覺有點無所適從,我倒是建議你從博物館南側的庭院入口進入展廳,再那裡可以租一台掌上電腦,裡面有博物館一些重要藏品的講解。事實上,劍橋大學藝術史系的很多課程就是結合博物館的藏品來進行的,比如講到中世紀的手抄本,老師就會把課堂搬到博物館裡,面對實物直接進行講解。這種條件令我這個專門從事西方美術史研究的人羨慕不已。而更加幸福的是那些中小學生,我常看見一群稚氣的孩子圍坐在一幅名畫前,聽老師耐心地講解著畫面的內容。

帶來禍患

像英國大部分著名博物館一樣,菲茨威廉博物館也是免費的。因此任何人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走進這座藝術的殿堂。但是這種便利有時也會給博物館帶來麻煩。2006年1月,一位英國遊客將三個中國康熙時期的大花瓶打碎了,這件事在海外博物館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林博士收到了不少慰問的電話和郵件。這三個花瓶是博物館1948年收藏的,幾十年來一直陳列在一個樓梯間低矮的窗台上。根據科克雷爾的設計風格,陳列這些大型器物的時候周圍未加任何防護。因為他們認為所有的遊客都應該懂得尊重這些藝術品,而不會去觸碰它們。這次惹禍的仁兄據說是個在當地口碑頗惡的人,很多人都懷疑他是故意將花瓶打碎的,但是苦於沒有證據。他在被博物館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之後,仍然厚著臉皮跑到博物館向遊客講解當時他是如何“不小心滑倒”並打碎了那三件花瓶的。雖然花瓶最終被一位技藝高超的專家成功修復,但是留在它們身上的裂痕卻永遠也無法消失了。
菲茨威廉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