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爾頓·蒲柏·布萊克這樣一個不凡的詩人在當時並不受人注意,後來也被忽略(十九世紀下半葉著名的英詩選集《金庫》初版就只選了他一首詩!),要等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葉芝等人起來重編他的詩集才使人們驚訝於他的純真與深刻,接著又發表了他的書信和筆記,他的神啟式的畫也逐漸普及,於是詩人與畫家布萊克的地位才確立無疑。
基本介紹
- 本名:密爾頓·蒲柏·布萊克
- 別稱:Milton, John
- 出生時間:1608
- 去世時間:1674
簡介,密爾頓 (Milton, John, 1608-1674),生平,密爾頓詩選,亞歷山大·蒲柏( Pope,1688- 1744),生平,蒲柏詩選,威廉·布萊克 (William Blake,1757-1827 ),生平,布萊克詩選,
簡介
密爾頓 (Milton, John, 1608-1674)
生平
密爾頓 (一六○八——一六七四)是英國大詩人、政論家。1608年12月9曰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親愛好文學,受其影響,密爾頓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喜愛文學。1625年16歲時入劍橋大學,並開始寫詩,1632年取得碩士學位。因目睹當時國教曰趨反動,他放棄了當教會牧師的念頭,閉門攻讀文學6年,一心想寫出能傳世的偉大詩篇。
1638年密爾頓為增長見聞到當時歐洲文化中心義大利旅行,拜會了當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會囚禁的伽利略。密爾頓深為伽利略在逆境中堅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動。翌年聽說英國革命即將爆發,便中止旅行,倉促回國,投身革命運動。
1641年,密爾頓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邊,開始參加宗教論戰,反對封建王朝的支柱國教。他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發表了5本有關宗教自由的小冊子1644年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寫了《論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陣營中的獨立派將國王推上斷頭台,成立共和國。密爾頓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鞏固革命政權,發表《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等文,並參加了革命工作,擔任拉丁文秘書職務。1652年因勞累過度,雙目失明。
1660年,王朝復辟,密爾頓被捕入獄,不久又被釋放。從此他專心寫詩,為實現偉大的文學抱負而艱苦努力,在親友的協助下,共寫出3首長詩:《失樂園》(1667),《復樂園》(1671)和《力士參孫》(1671)。1674年11月8曰卒於倫敦。
密爾頓詩選
《 失樂園》是莊嚴的
史詩,但也包含了許多抒情段落,例如夏娃對亞當的一次談話:
同你談著話,我全忘了時間。
時序和時序的改變,一樣叫我喜歡。
早晨的空氣好甜,剛升的晨光好甜,
最初的鳥歌多好聽!太陽帶來愉快,
當它剛在這可愛的大地上灑下金光,
照亮了草、樹、果子、花朵,
只見一片露水晶瑩!蕭蕭細雨過後,
豐饒的大地噴著香氣;甜蜜的黃昏
帶著謝意來臨,接著安靜的夜晚
降下,這裡鳥在低唱,那裡月光似水,
天上閃著寶石,全是伴月的星星。
但是早晨的空氣也好,鳥的歡歌
也好,可愛的大地上剛升的太陽
也好,帶露的草、果、花朵也好,
雨後大地的芳香也好,溫柔的黃昏
也好,安靜的夜晚和低唱的鳥,
遊行的月亮和閃亮的星光也好,
沒有你,什麼也不甜蜜。
生的歡樂,夫妻之間的愛情,夏娃的天真和溫柔,不能寫得更動人了。然而這段詩又是高度藝術的製成品。請看這後七行渾成一整個長句,意思要到最後才完全,於是“甜蜜”一詞由於它的位置取得了非凡的強調力量。這滿足了——也安慰了——我們讀者的期望,同時又使我們感到有點驚訝。在這安慰與驚訝之間,意思更清楚了,又產生了不絕的餘音。
《失樂園》的許多長處之一,是它有變化。主要的體裁是史詩,然而納進了許多其它體裁:抒情詩,故事中的故事,,自傳式的回憶,等等,這是一種豐富,也是一種變化。它的人物也有變化,一開始主角是撒旦,慢慢變成了亞當和夏娃,撒旦從有英雄氣概的魔王變成了搞小動作的卑鄙的復仇者,而亞當、夏娃也經歷了智慧和情感上的成長。在這種體裁和人物的變化中,密爾頓的語言也隨著變化。他不止善於鳴響黃鐘大呂之音,他也擅長低吟,小唱,真情的吐露,絕望中的悲喊,等等。上引夏娃之言就是她向丈夫訴衷情,所以聽起來也就特別優美、甜蜜。
密爾頓把她寫得溫存,但又毫不輕浮。他的藝術是古典主義的藝術,講文雅,平衡,自我節制,而在這一切之中求變化,表個性。試看這段引詩中的風景描寫,都是用的帶普遍性的一類辭彙(草,樹,果子,花朵,鳥之類),而不是特殊的某種樹,某種花,什麼鳥,什麼果子(象後世現實主義小說家所會要求的那樣)。要寫遼遠而新鮮的伊甸園,就得用這類普遍辭彙,而不能出現橡樹、忍冬、蒼頭燕雀之類,不能把它寫成一個英國式公園,那樣會把伊甸園地方化了,縮小了它的意義(同樣地,但丁在描寫天堂的時候,也是用的普遍性的、沖淡了或放大了的辭彙)。
要運用這類辭彙而又吸引讀者,卻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弄得不好,就變得平淡,一般化,或大而無當。靠什麼來取得成功呢?簡單說,一靠構思,二靠音韻,三靠把恰當的詞放在恰當的位置。這第三點就是處理好句子的結構、排列以及進而組成段落的本領。密爾頓不僅是運詞的能手,音韻的大師,也是結構的巧匠,因而才有上面所提到的後七行的“圓周式”結構,即到七行之末,圓周才完成,真意才鄭重託出。他之所以要在《失樂園》中運用白體無韻詩,他之所以要創造連貫若干行、一寫到底的長詩段,就是為了要在結構上更伸縮自如,更適宜於表達大片感情,在節奏上避免單調而趨向眾調合鳴,從而使他的詩藝更勝任於表達他那偉大而豐富的主題。
亞歷山大·蒲柏( Pope,1688- 1744)
生平
過學,從小在家中自學,學習了拉丁文、希臘文、法文和義大利文的大量作品。他幼年時期患有結核性脊椎炎,造成駝背,身高沒有超過1.37米,並過早的夭折(56歲去世)。柏從12歲即開始發表詩作,17歲時,經戲劇家威徹利(WilliamWycherley,1640-1716)的引薦,結識了當時倫敦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學士,並在斯威夫特的鼓勵下以十三年功夫翻譯了古希臘史詩《伊利亞特》(Iliad,譯成於1720年)與《奧德賽》(Odyssey,譯成於1726年)。21歲時,蒲柏發表《田園詩集》(Pastorals,1709),並在以後的幾年中先後發表闡述自己文學觀點的詩《批評論》(AnEssayonCriticism,1711)和敘事詩《溫莎林》(WindsorForest,1713)等。
蒲柏詩選
整個自然都是藝術,不過你不領悟;
一切偶然都是規定,只是你沒看清;
一切不協,是你不理解的和諧;
一切局部的禍,乃是全體的福。
高傲可鄙,只因它不近情理。
凡存在都合理,這就是清楚的道理。
口氣多么自信,近乎武斷,對讀者是在進行說教,這樣的詩是容易引起反感的。然而不!我們感到的是一種愉快,因為詩人寫得真是乾淨利落,整齊中有各種變化,每行分成兩半,然而斷處不一,音韻上有呼應又有對比,這就既有嚴格格式又避免了單調、機械。這也是最宜於推出警句的形式,特別是那種包含矛盾兩面的警句——“一切局部的禍,乃是全體的福”——這段詩是由一系列警句組成的,全段實乃一大警句。而這些警句是包含了一個大道理的,即十八世紀的理性主義。蒲柏所傳達的自信實際上是那如日方升的理性主義的自信。在這裡,不僅形式同內容是一致的,而且新古典主義的詩藝同啟蒙時期的思想結合起來了
威廉·布萊克 (William Blake,1757-1827 )
生平
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 William Blake,1757-1827 是一位複雜的多重人物。除了詩人,他同時還是畫家、雕刻家。他藝術的一面影響另一面。他用自己發明的方法,把寫的詩和畫的插圖刻在銅板上,然後用這種銅板印成書頁,再給它們塗色。細讀布萊克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它們是由圖像和文本結合的整體。文本不僅僅是用來說明圖畫,圖畫也不僅僅是用來表現原文。兩者都需要解釋性或推測性的閱讀。
從童年時代起,布萊克就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並且時常經歷幻想。他說他曾看見過綴滿天使的大樹,曾見到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古聖先賢,並給他們畫過畫像。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用繪畫和詩歌表現出來。他的畫大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變形人體或表現他幻覺中所見到的人物。如他為自己的詩 “歐洲:一個預言”(1794)所作的插圖(見圖1)就是源自他的幻覺。據說,當布萊克住在蘭伯斯時,他曾站在一個樓梯的頂端,看見過類似的一副幻象出現在空中。從這幅畫面上可以看出:混沌初開,一個裸體老人白髮白須飛揚,伏在一個黃邊紅里的圓形物體內,伸出左手,在用一幅巨大的圓規測量下面的一片沉沉黑暗。這位神秘的老人顯然是《聖經》里的上帝耶和華。在《舊約·箴言》里有一段“智慧”所說的話,可以佐證。這幅畫不僅構圖和色彩都帶有一種夢幻般的神秘感,而且用意也不是寫上帝的偉大。它表達的是上帝的邪惡,因為他創造了一個黑暗的世界,那幅圓規看起來像是黑暗的暴風雨之夜霹靂的電光。所以他只能是邪惡之神。
布萊克除了自寫自畫之外,還常常為別人的詩文作畫。圖2這幅名為《憐憫》的畫,就是他為莎士比亞的名著《麥克白》的第一幕第七場所作的插圖。麥克白在即將弒君奪位時,內心充滿猶豫和矛盾。他說:“憐憫像一個赤條條的在狂風中飄遊的新生兒,又像一個御氣而行的天嬰,將要把這可憎的行為揭露在每一個人的眼中,使眼淚淹沒天風。”布萊克在這裡構想了一個神話般的場面:在深沉的夜幕下,“憐憫”這位充滿慈悲的人物,騎著一匹飄逸的白馬“太虛使者”,無聲無息地掠過夜空。大地上躺著一位剛剛生產的母親。她非常虛弱,無力照顧新生的嬰兒。“憐憫”關切地俯下身去,張開雙臂迎接一個新的生命。而這個幼小但充滿活力的新生兒,從大地母親身上一躍而起,撲到“憐憫”的懷中。在“憐憫”的身後,有一個夜的使者,正張開手臂飛翔著,靜靜地掠過夜空。整個畫面顯得那樣寧靜而深沉,充滿著夜的神秘感和博大的包容性。無邊的夜幕,掩蓋著無數的罪惡、不幸、歡樂、憂傷、生命和死亡、溫柔與猙獰······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包容下沉寂,構成了深不可測的神秘內容。
布萊克一生都保持著宗教、政治和藝術上的激進傾向。他濃厚的宗教意識、藝術家的天分和豐富的人生閱歷,給他的詩歌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並使它的詩歌具有明顯的宗教性、預言性、哲理性和藝術性等幾大特點。他對英國詩歌,特別是浪漫主義詩歌所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其前期詩作主要包括《詩歌素描》(1783)、《天真之歌》及《經驗之歌》等。這一時期的詩作,語言上簡單易懂,且以短詩為主,音節也能短則短,題材內容則以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為主;而後期的詩作篇幅明顯增長,有時長達數百乃至上千行,內容也明顯地晦澀起來,以神秘、宗教,以及象徵為主要特徵。
布萊克一生都沒有得到官方或公眾的賞識。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它是個反理性主義者、夢幻家和神秘主義者,一個遠離塵世的人和偏執狂。他的作品沒有受到重視。直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葉芝等人重編了他的詩集,人們才驚訝於他的純真與深刻。接著是他的書信和筆記的發表,他的神啟式的畫也逐漸普及,於是詩人與畫家布萊克的地位才確立無疑。
時至今日,不少批評家把布萊克列為英國文學史上與喬叟、斯賓塞、莎士比亞、密爾頓、華茲華斯齊名的最偉大的六位詩人之一。由於他的畫在文藝復興以後,開啟了不重形似而重精神力量的新路,他又被讚譽為“英國藝術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筆者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在英國劍橋大學訪學期間發現: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Museum)為布萊克開設了專館,且館藏十分豐富;僅在2002年米迦勒學期(MichaelmasTerm)劍橋大學英文系的課程表中,就有三門有關布萊克研究的課程,它們是:“威廉·布萊克”、“布萊克的複合藝術” (Blake sCompositeArt)和“布萊克的微細特例”(Blake sMinuteParticulars)。布萊克的成就及魅力由此可見一斑。正如王佐良教授所斷言的,對於後來者來說,布萊克是挖掘不盡的———無論從思想、象徵、神話出發,還是從格律、詩藝或繪畫藝術出發,他的作品裡還有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東西。他經得起不斷發掘。很可能,今後人們還會從他的作品中發掘出很多新的東西。
布萊克詩選
倫敦
我走過每條獨占①的街道,
徘徊在獨占的泰晤士河邊,
我看見每個過往的行人
有一張衰弱、痛苦的臉。
每個人的每聲呼喊,
每個嬰孩害怕的號叫,
每句話,每條禁令,
都響著心靈鑄成的鐐銬。
多少掃煙囪孩子的喊叫
震驚了一座座燻黑的教堂,
不幸兵士的長嘆
化成鮮血流下了宮牆。
最怕是深夜的街頭
又聽年輕妓女的詛咒!
它駭住了初生兒的眼淚,
又帶來瘟疫,使婚車變成靈柩。
誰會想到,這位手工匠人竟會對“專利”一事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如此透徹的
了解,把它同霧倫敦街道上的出賣肉體的青年婦女聯繫起來了!
而且他不是毫無變化。同樣寫得簡單,稍後的《經驗之歌》(一七九四)就遠比
最初的《天真之歌》(一七八九)要深刻沉痛,有時兩集各有一首同樣題目的詩,但
意境截然不同,如兩首《耶穌升天節》就是。初期固然寫得簡單,到了後期則詩風
一變,不再寫兒歌似的短詩了,而寫幾百行上千行的長詩,詩行本身也突然伸長,
過去是七八音節一行,後來則是十四五音節一行,滔滔向前,形成詩的洪流,而韻
律也如呼、如唱、如念符咒,內容也複雜起來,神秘的、象徵性的東西大量增加,
但主題則仍然是革命與反革命的神魔之爭,建立天國的艱辛,失去天真的災難,為
了取得“經驗”而付出的慘重代價……:
經驗的代價是什麼?能用一曲歌去買它么?
能用街頭舞去買智慧么?不能!要買它
得交出人所有的一切,妻子、兒女統統在內。
智慧的出售處是無人光顧的荒涼市場,
是那農夫耕種而收不到糧食的乾枯田地。
在夏天太陽照耀下取得勝利是不難的,
在葡萄豐收時坐在滿載糧食的大車上唱歌也不難,
勸受折磨的人要忍耐也不難,
拿審慎的規則去勸無家的流浪漢也不難,
同樣不難的是在冬天聽著餓鴉的號叫,
當自己身上血管里流著熱酒和羔羊的骨髓的時候。
不難的是向發怒的風雨雷電大笑,
是聽狗在冬天的門外狂叫,或狐狸在屠宰場上哀鳴,
是看每陣大風吹來天使,每聲雷轟帶來祝福,
是從摧毀仇人房屋的風暴里聽到愛的聲音,
是慶幸霜凍凍壞了仇人的莊稼,病疫奪走了仇人的兒女,
而我們自己有葡萄和橄欖遮住門口,有子孫送上花果。
這時候誰會記得呻吟和哀愁,記得磨房裡乾苦活的奴隸,
鎖鏈下的俘虜,牢獄裡的窮人,戰場上的士兵,
誰管他頭破骨折,倒地呻吟,羨慕四周的死者都比他幸福!
身居繁榮的帳幕而慶幸是不難的,
我也能唱歌,能慶幸,但我卻不乾!
——代拉,即四佐亞(第二夜)
但是要等到本世紀五十年代,更完備的布萊克詩的版本才出現,幾本重要的論著(如N.費賴依的《可怕的對稱》、D.歐德曼的《反帝國的先知》)也發掘了他後期詩作的意義,時至今日,不少批評家把布萊克列為英國詩史上最偉大的五六位詩人之一。這種地位的變化,表明不同時期人們詩歌趣味的變化,但也因為布萊克確實成就卓越,經得起不斷發掘——很可能,今後還會發掘出許多新的東西來。
① 原文charter’d意義複雜,至少有兩解:1.享有商業專利權的,如說chartered bank(特許銀行);2.有正式文書為據的,如說an Englishman’s chartered rights或chartered liberty,即英國人民所享有的由國王用書面保證的自由權利。此處譯文暫從第一解。
讀詩隨筆
王佐良
《讀書》1987年第1期,總第94期
--
Man hands on misery to man.
It deepens like a coastal shelf.
Get out as early as you can,
And don't have any kids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