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華僑華文教育

菲律賓華僑華文教育,華僑在菲律賓已有 1000 多年歷史。19 世紀中期後,少數富裕華僑送子弟回國入私塾,或由若干僑商延師設塾,授以漢文。1899 年 4 月,中國第一任駐菲總領事陳綱倡議,僑商支持,在馬尼拉辦起華僑中西學校,成為菲律賓華僑學校教育之嚆矢。1912 年,怡朗市華僑創辦乙種商業學校。

歐戰前夕,菲島商業繁榮,僑商紛紛攜眷赴菲,學齡青少年頓增,由華僑中西學校出面,得僑界贊同,1914 年成立菲律賓華僑教育會,推動各地華僑社區發展學校教育,並以徵收教育附捐辦法籌資在馬尼拉辦學。從此華僑教育進入蓬勃發展時期,1935 年僑校增至 80 所,1940 年達 124 所。太平洋戰爭時期,菲律賓被日軍占領,學生四散,僑校被迫關閉。菲島光復後,僑胞大力復辦、新辦僑校。1959 年,各級僑校達 154 所,大、中、國小及幼稚園學生共 52400 人,教師 1884 人。60 年代學校一度達 178 所,1974 年減為 154 所,但學生人數則高達 68500 人,教師增至 4000 多人。80 年代初,學校再減至 140 所。菲律賓華文學校有兩大特點,一是相當部分的學校一校多部,既有附設國中、幼稚園的國小,也有以辦國小為主,兼設幼稚園和國中部的初級中學,部分中學更是高中、國中、國小和幼稚園四部俱全。二是在 1975 年前,各級學校都設有中文部和英文部,實行兩套課程並存的雙重學制,同一班級上午學中文課程,下午學英文課程。根據 1973 年菲律賓總統第 176 號政令,1976 年起各級華校以英、菲文為主要課程,中文作為選修課,每天限 100 分鐘。雙重學制至此結束,華文學校基本菲化後,華僑主辦的學校僅存數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