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浦·珀爾斯坦

菲利浦·珀爾斯坦(Philip Pearlstein)(1924— ),1924年生於美國匹茲堡,美國當代畫家,超寫實主義最重要的元老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菲利浦·珀爾斯坦
  • 外文名:Philip Pearlstein
人物介紹,藝術風格,藝術魅力,

人物介紹

菲利浦·珀爾斯坦畢業於卡內基技術學院並取得紐約大學藝術史碩士學位。其作品多以具象的裸體為主,畫家本人亦自稱為“後抽象主義的現實主義者”。
菲利浦·珀爾斯坦
菲利浦·珀爾斯坦

藝術風格

珀爾斯坦擅長畫人體,這大約是因為他在藝術學院做了20年的繪畫教師,學院畫室中的模特兒是他每天面對的物件。按理說,這樣傳統的物件最難讓人找到走向現代的途徑,他卻在這最傳統的題材上,在最有限的畫室空間內,在最保守的架上繪畫的方式中,表現了十足的現代品味,使人不得不服。他在人體畫中的現代感是通過人體的姿勢、畫面的構圖和描寫的方式達到的。
在人體姿勢上,菲利浦·珀爾斯坦不取傳統人體畫中舒展優美的模樣,卻讓模特兒在不美和彆扭的姿勢中或坐或躺;他對構圖的取捨也很特別,常常會截頭去腳,全不管形象的完整;在描繪上他非但不把人體往圓潤光滑里畫——象傳統繪畫那樣,卻反而要強調人體的骨骼起伏,經脈血管。這樣一“處理”,他筆下的人體是粗的,醜的;他的人體畫是對每一個物件的不留情面的“直譯”,一點溫情偏愛都沒有。和這時期所有的寫實畫家一樣,珀爾斯坦也避免對模特兒作任何心理刻劃,畫中的人常常是表情漠然呆滯,他一點都不打算讓他們生動起來。所有這些特點加在一起,形成了珀爾斯坦與傳統人體畫的巨大反差。因此他的作品成了有現代意味的反社會、反象徵、反表現、反修飾、反美的具象,很受現代人的青睞。

藝術魅力

當珀爾斯坦除去模特的頭部時,尷尬才不復存在,人們才可以肆無忌憚審視這些裸體,沒有愧疚感。珀爾斯坦觸動觀者的方法,用一種視覺和道德上的尷尬,讓人們產生心理上的迷航。珀爾斯坦堅持將人體作為物體來看待。站在珀爾斯坦的作品前,我們的道德和審美準繩最終都失衡了。珀爾斯坦這些作品的存在,證明你無法將一種藝術理念運用到人體之上,除非你在創作伊始已經接受了關於它的一切(這就必然包括那些“庸俗”的方面)。世上無所謂純粹的“看”,那只是自我折磨和自欺欺人。
珀爾斯坦說,我展現的就是形體本身,不是別的,就是自然界無數形體中的一員。珀爾斯坦顛倒本體和喻體。這種聯繫讓他能夠在處理更加“熱辣”的主題時,始終保持客觀的漠然。珀爾斯坦早期作品不象晚期那么刻意強調要精確記錄外表的每一個細節,所以更容易被人們做出視覺效果之外的解讀。珀爾斯坦,一種純粹的創作方式:眼中看到了什麼,就在紙上畫下什麼。其中包含了一個淨化過程:嚴苛的自我審視和自我審查,有時還想監控觀賞者的思維。珀爾斯坦,一種純粹繪畫:畫室中展現了什麼,筆下就記錄什麼。根本就不需要再觀察模特。
對於畫家而言,如果模特變得什麼都不是,只是“畫家的模特”的話,她們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畫家可以透過這個人類的幽靈,看到她身後的整個世界,或許是中心,或許是邊緣,聚散不定,他自己的眼睛自由流轉,隨時變化他的視角,目光開始不受約束,看到了無限的可能,看到了一場視覺舞蹈背後的舞美設計。看到了更多。珀爾斯坦說,我絕對比一個攝影鏡頭看到的東西多,花的時間也比攝像鏡頭長。畫家的意識是清醒的,更重要的是,他清醒地採用一種沉思的方法,以讓他沉思的對象消失。珀爾斯坦一再宣稱,畫面中看不見模特,也看不見畫家,看不見“人”,一切都已物化,但問題是畫家在描繪裸體模特時,也描繪了種種關係。
珀爾斯坦的作品挑戰觀賞者的偏見——事實上也有畫家自己的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