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湖(湖北省荊州市西北35千米處的湖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菱角湖,古稱赤湖,當地分叫南湖、北湖。有一天觀音菩薩路過此地,將幾顆菱角、蓮子投入湖中,頃刻間蓮菱滿湖,荷香四溢。故名“菱角湖”。

菱角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西北35千米處,據荊州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菱角湖形態特徵測量報告》,菱角湖2012年水面面積12.903平方千米,容積3447.79萬立方米。

菱角湖湖區馬山民歌代代傳唱,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菱角湖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州市西北35千米處
  • 面積:12.90 km
形成演變,位置境域,水文特徵,流域特徵,湖區水系,資源狀況,歷史文化,社會生活,

形成演變

自然演變
據《水經注》記載:“靈溪水無泉眼,上承散水成大溪,南流注入江云云,疑即馬山迤西諸湖,保障垸上有靈溪湖.訛為菱湖:又因盛產菱角訛為菱角湖”。盛私之在《荊州記》里說:“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吳通漳水人赤湖進灌郢都,遂破楚”,赤湖即菱角湖。原菱角湖水域面積北抵川店樊家垸,西、南至沮漳河,東達馬山鎮雙林村、蔡橋村,含現有水域面積及眾志完保障完等。眾志垸(即北至當陽市草埠湖管理區頭山鎮、西南至沮漳河、東接現菱角湖)前身為打不動湖,據《江陵縣誌》記,楚莊王建都郢時就有打不動湖。
人為演變
1950年初,菱角湖水域面積229.96平方千米,基本上能承受上游害水下泄1959年後,湖北省政府在菱角湖開發建設國營農場、同時在沮漳河當陽縣以西建草埠湖農場,兩農場以蔡家橋為界開墾種地,逐年圍湖開墾,共圍墾減少湖水面積達19.45平方千米。減少湖面容積2324.7萬立方米。
1959年,當陽、江陵兩縣共同協商,劃定圍線,減少湖水水面達3.4平方千米。
1965年,當陽草埠湖農場為了擴大種植面積,繼續在外灘開墾,與原馬山區畜牧場發生了地界爭議.現場定線(俗稱“65線”)後,又減少湖水面積4.37平方千米。
1974年,馬山鎮(原馬山區)為解決沿湖耕地面積受漬等問題.組織全區人民在“65線附近開挖排水渠做圍堤分界線,引起了原江陵、當陽兩縣界址爭議,經現場定線後,再次減少湖水水面1.52平方千米。經過多年圍墾和淤塞,菱角湖水域面積僅為12.9平方千米,流域承水面積179平方米,湖底高程37.5米,一般水深1.2米,蓄水量僅3447.79萬立方米。

位置境域

菱角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西北35千米處,發源於荊州區川店鎮三界冢,由張家山水庫、上北湖、下北湖、余家湖、南湖、柳港河6部分組成,水域面積12.90平方千米,流域面積179平方千米。經緯度為東經111°54'一112°44'、北緯29°54'一30°39,湖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9'32”,北緯30°31'33”。據荊州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菱角湖形態特徵測量報告》,菱角湖2012年水面面積12.903平方千米。
菱角湖

水文特徵

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荊州市環境保護水質監測站2013年對菱角湖現狀年水質進行評價,全年期為V類,主要超標項目為磷、氮,富營養狀態評價屬輕度富營養。
據荊州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菱角湖形態特徵測量報告》,菱角湖2012年容積3447.79萬立方米。
根據歷史水文資料統計記載,菱角湖多年平均水位為39.6米,最高水位42.37米(2010年7月13日),最低水位38.23米(1977年3月28日)。平均水深1.2米,最大水深5.51米.最小水深0.26米。

流域特徵

地質地貌
菱角湖是沮漳河的分支,地處江漢平原沮漳河下游左岸,呈條狀自上而下分布,東北為丘陵崗地,西南系平原湖區,地形呈東北高西南低,地勢自東北向西南緩慢傾斜,海拔高程4537米。菱角湖1994年以前為天然湖泊,湖是全長10.1千米,其中菱角湖管理區管理3.1千米。
氣候
菱角湖湖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湖區年平均氣溫16.8℃,年平均日照時數1629小時。湖區平均降水日數為120天,年降水量640.3~1850.1毫米。
自然災害
1949年前,湖區水災頻繁。
1949年圍墾建閘以來,菱角湖僅發生了4次大的自然災害。
1962年,沮漳河堤焦家垴段潰口,導致菱角湖眾志垸大部分農田被淹,湖圍堤共出現20處浪坎、塌陷、崩岸等不同程度的險情隱患。
1998年,菱角湖流域普降暴雨,加上受長江水頂托,導致湖水無法排出,水位不斷上漲。至8月5日達到42.13米,超保證水位0.63米,汛期淹沒農田1333.3公頃。
2010年7月,川店、馬山、菱角湖等地連降陰雨,造成湖水位迅速上漲,內澇嚴重,淹沒農田1466.7公頃、精養魚塘153.3公頃。7月13日菱角湖達到有記錄以來歷史最高水位42.37米,汛中調度155千瓦、機組13台調洪,排水875萬立方米。汛期省、市、區防辦督辦指導防汛工作,菱角湖管理區、當陽市共上防汛勞力500多人,搶築子堤4.2千米,處理險情128處,轉移人口135人,歷時45天。
2011年5月,菱角湖流域持續35天無降水或降水偏少,入湖水量較少,導致湖域水面萎縮,南湖面積降到1.2平方千米。

湖區水系

菱角湖流域內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深310毫米湖沿岸有進出水口6處,其中閘口5處、明口1處。主要入湖河渠有柳港河、羅家擋排渠等大小溝渠5條。菱角湖既承接上游沙港水庫泄洪渠、張家山水庫溢洪道、當陽市草埠湖管理區排水渠來水,也可通過柳港河從沮漳河進水。出水經菱角湖節制閘→柳港河→柳港閘排入沮漳河。汛期當沮漳河水位高於40米時,則經柳港河5支渠閘、南湖嚴家廟閘調度由金台泵站、郭家閘泵站、夏家閘泵站排入沮漳河。
菱角湖水資源年均儲量達3447萬立方米,是菱角湖管理區、馬山鎮及當陽市草埠湖鎮的重要灌溉水源地,灌溉面積2733.3公頃。灌溉荊州區菱角湖管理區保障、南湖、雙閘3個大隊,馬山鎮蔡橋、鳳林2個村,以及當陽市草埠湖鎮符台、劉台2個大隊。通過泄洪渠匯入菱角湖,年均入湖水量1800萬立方米。張家山水庫上游簡家沖等渠道匯入川店鎮元、宗北等村溢洪道排泄農業灌溉尾水和養殖污水及部分生活污水,通過水庫溢洪道年均入湖水量1100萬立方米,通過當陽市草埠湖管理區排水渠年均入湖流量540萬立方米。

資源狀況

自然資源
菱角湖主要水生動物有29種,其中魚類12種,鳥類75種。水生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盛產芡實、菱芡、蓮藕、蘆葦。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菱角湖,古稱赤湖,當地分叫南湖、北湖。
菱角湖明代以前叫“開鹽州”,因有48口鹽井而得名。那時菱角湖上抵漸山口、張家山,下經柳港河通沮漳河入長江,通大帆船,運糧、鹽、布、竹等商品,生意興隆,商賈雲集。傳說斷山口北經常鬧災荒,北山有個陰陽先生,看出斷山口下有一條赤龍、若將赤龍趕走北山災難可消。於是心生一計,到山南去給人算命,恰巧一財主家後花園竹子開花,對財主說:竹子開花,人要搬家,將有大難,不祥之兆啊!財主一聽,求先生設法解脫,先生嘆道:辦法雖有,只怕人心不齊。財主再三請求,先生才說:斷山口下有一條赤龍,截住了開鹽州的氣脈,只有在斷山中挖出紅水,方可消災。於是財主召集人在斷山口挖了三天三夜不見紅水,人困馬乏,拖著工具回去了。說來也巧,一個人因丟了一雙鞋,回來找。剛到山口,就聽到說話聲,再挖一鍬,就要傷我的腰。他見四周無人,疑心赤龍說話,用鍬一挖,紅水直冒,轉眼間開鹽州變成一片汪洋。從此北山不再受水患之災,南山卻成了荒湖。有一天觀音菩薩路過此地,將幾顆菱角、蓮子投入湖中,頃刻間蓮菱滿湖,荷香四溢。故名“菱角湖”。
革命歷史
菱角湖地處荊州、當陽、枝江交界的偏僻湖區,湖面寬闊、溝河縱橫、水草豐茂,又有沮漳河環繞,複雜的地形為開展革命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土地革命時期是賀龍領導的中共湘鄂西蘇區之一,菱角湖地區阮瑞林,陳直甫、陳興寬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湖區人民進行了長期艱苦的革命鬥爭,現尚遺存有金家台革命遺址。
抗日戰爭時期是李先念領導的中共豫鄂邊區的一部分,王仲華、蔡國善、王永康等在中共豫鄂邊區襄西中心縣委的領導下,發動湖區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廣運動。為支援解放戰爭,1949年7月菱角湖民兵在湖區架橋鋪路。為中國人民解放區第四野戰軍13兵團49軍經蔡橋橫穿湖區經楊家渡過沮漳河西進宜昌、解放大西南做出了貢獻。
1949年後,蔡橋人民於1964年4月在蔡橋村中心位置,修建了蔡橋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歷經滄桑,幾經修繕。2004年,荊州區委、區政府撥專款,和社會各界踴躍捐贈總計20餘萬元,對蔡橋革命烈士紀念碑重新修繕,將20位先烈的豐功偉績和生平鐫刻在烈士紀念碑上。並被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後接待10餘萬人前來瞻仰弔唁。

社會生活

湖區交通
菱角湖位於荊江大堤公路線北岸,距滬渝高速公路6.5千米、滬漢蓉高速鐵路7千米、318國道線8.2千米。
特色產業
2012年,湖區經濟主要以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等農業經濟為主,有耕地4533.3公頃,養殖水面1333.3公頃,年生產糧食1.1萬噸、棉花34萬噸、油料4300噸、鮮魚3010噸水生經濟植物主要有蓮藕、菱芡、蘆葦等。其中茨實面積達140公頃,2012年產量達37噸.產值60萬元:蓮藕面積13.3公頃,2012年產量達100噸,產值50萬元。主要養殖品種有草魚,鰱魚,鱅魚,鯽魚等大宗淡水魚以及整,翹嘴鮊,黃顙魚,鱖魚等特種水產品。年產特種水產品278.2噸,產值404萬元。
開發利用
1972年,江陵縣成立張家山養殖場,將菱角湖沿張家山低注濕地改造成33.3公頃精養魚池。
1974年冬,為保護圍墾的湖區灘地,菱角湖農場、草埠湖農場共同興建菱角湖西堤(俗稱“74堤”),該堤全長10.1千米,上至張家山水庫,下達菱角湖安全堤。該堤在淤泥上填築無承力基礎,白天填晚上塌為平地。為解決築堤問題,老百姓就用稻草、棉梗、蘆葦一層泥巴一層材混合填築而成,又俗稱“豆腐”堤,一到汛期到處漏水。該堤保護耕地面積2766.7公頃。其中菱角湖農場1466.7公頃、草埠湖農場1300公頃。
1977年5月,在南湖通往柳港河的出水口處新建菱角湖節制閘。節制閘分上、下兩層底閘2孔、面層4孔,排水流量32立方米/秒。汛期受沮漳河高水位影響(沮漳河汛期水位達到40米),無法自排入江。至此,菱角湖現有水域及排洪通道基本形成。菱角湖水通過節制閘,經柳港閘排入沮漳河。
1980年12月,馬山鎮(原馬山公社)在北荒灘興建開挖精養魚池42.7公頃,共投資達14萬元(不含民工投勞資金),菱角湖難塗面積進一步縮減。
1984年冬,菱角湖農場將湖堤西低注地改造成26.7公頃水面精養魚池。同年馬山鎮將嚴家廟東菱角湖圍墾改造13.3公頃精養魚池.菱角湖灘涂面積進一步縮減。
1990年,菱角湖農場將柳港河以南過洪、蓄水低洼濕地野雞尾改造成33.9公頃精養魚池,湖區面積萎縮。
2002年,菱角湖撤場並區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生產方式,按農村勞力人口分配農業生產資料,繳納共同生產費後生產所得歸己支配,農民從固有的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生產關係不斷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至2012年年底,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0.84萬元。
綜合治理
1949年前,菱角湖為荒湖低注沼澤地,屬於自然管理狀態。
1949一1960年,屬於江陵縣馬山區及當陽縣雙邊管理。
1960一1980年,馬山鎮、草埠湖農場、菱角湖農場沿湖居民形成相互監督、相互控制的管理方式。
1994年,湖區開始人工養殖,由於湖區水體流動受限及魚類排泄物和飼料進入水體.便水體中磷、氮負荷增加,加速了富營養化進程,導致水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2013年5月,荊州市政府制定並下發《2013年荊州市湖泊水域投放化肥養殖專項整治方案》,全市全面禁止湖泊水域養殖珍珠和投化肥養殖。並要求各地採取措施,加強湖泊養殖管理保護。對違規養殖行為,一經發現要按《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的要求,立即組織執法人員依法立案查處,予以嚴厲打擊:對已經造成水質嚴重污染的、要及時移交水行政主管部門立案查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