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銀鱗蛛

華麗銀鱗蛛

華麗銀鱗蛛,本新種的外雌器和觸肢器形狀近似於武陵銀鱗蛛 L.wulingensis,但腹部背面無暗色縱條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麗銀鱗蛛
  • 中文學名:華麗銀鱗蛛
  • 動物界
  • 蜘蛛目
  • 亞目:後紡亞目
  • :肖蛸科
  • 亞科:銀鱗蛛亞科
  • :銀鱗蛛屬
  • :華麗銀鱗蛛
  • 分布區域:貴州(台江縣,麻江縣)
  • 總科:園蛛總科
  • 定名人:Zhu, Song et Zhang
  • 年代:2003年
  • 模式產地:貴州台江縣
  • 編號:3163
  • 原始文獻: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237-239.
  •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237-239
形態描述,雌蛛,雄蛛,鑑別特徵,地理分布,

形態描述

雌蛛

體長6.03~8.73。正模體長8.73:頭胸部長2.61,寬1.98;腹部長6.57,寬3.15。背甲淺黃褐色,兩側具不明顯的淺黑色細邊。中窩“V”字形。頸溝較明顯,放射溝明顯。兩眼列均後凹,前眼列稍寬於後眼列。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28:0.08);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後中眼間距(0.28:0.09);前、後側眼相接。中眼域長0.38,前邊寬0.34,後邊寬0.35。前中眼=前側眼=後中眼=後側眼(0.13)。
華麗銀鱗蛛
華麗銀鱗蛛
額高0.13,等於前中眼的直徑。螯肢淺黑褐色,基半部顏色較淺;前齒堤具3齒,後齒堤具4齒。下唇和顎葉淺黃褐色。觸肢的脛節和跗節淺褐色。胸板前半部淺褐色,具黑色素,後半部黃褐色。步足黃褐色,腿節基部淺黃褐色,各節的端部均呈黑褐色,尤以腿節、膝節和脛節的端部顏色深。腿節Ⅰ前側面具5根刺。後跗節Ⅰ~Ⅲ在背面近基部各有1根聽毛。腿節Ⅰ、Ⅱ具3列12根聽毛,腿節Ⅲ有3列15根聽毛,腿節Ⅳ有2列33根聽毛,並占腿節長度的1/2。
步足測量:Ⅰ 16.02(4.50十5.22十4.77十1.53),Ⅱ12.60(3,78十4.05十3.60十1.17), Ⅲ6.48(2.07十1. 89+1.71十0.81), Ⅳ10.53(3.51十3.15十2,97十0.90)。足式:1,2,4,3。腹部長卵形,土黃色,後端向後上方伸展,稍超越紡器。背面中央具2列銀白色斑點,末端黑褐色,兩側各具一彎曲的銀白色條斑。腹部腹面具1對銀白色縱條斑,中央土黃色,但散布小的銀白色鱗斑。紡器的兩側各有1對銀白色斑點,但後面的斑點不十分明顯。外雌器淺黑褐色,無兜;中隔短而寬,其側緣的頂部各有一半圓形脊,插入孔位於該半圓形脊的內側;納精囊的第3室較大,受精管長,呈鉤狀。

雄蛛

體長5.22:頭胸部長2.25,寬1.84;腹部長3.33,寬1.80。背甲、螯肢、下唇、顎葉、胸板和步足的顏色以及眼的排列均近似於雌蛛。螯肢較雌蛛的弱。步足各節末端不呈黑褐色。脛節Ⅰ、Ⅱ和後跗節Ⅰ、Ⅱ的腹面有齒狀短刺。觸肢和步足測量:觸肢3.02(1.36十0.37十0.71十0.58);步足Ⅰ 19.35(5.13十6.30十6,21十1.71), Ⅱ15.03(4.86+4.59+4.32+1.26), Ⅲ6.57(2. 07+1.89+1.80+0.81), Ⅳ10.17(3.24+2.88+3.06+0.99)。
華麗銀鱗蛛
華麗銀鱗蛛
足式同雌蛛。腹部土黃色,無明顯的銀白色斑,末端黑褐色。觸肢的脛節較跗舟長,引導器頂部的黑色導片呈鐮狀;外側面觀,盾板內有一橫向的“U”形的精導管。

鑑別特徵

本新種的外雌器和觸肢器形狀近似於武陵銀鱗蛛 L.wulingensis,但腹部背面無暗色縱條紋;雌蛛脛節Ⅳ無瓶刷狀毛;外雌器的中隔寬大於長;側面觀,雄蛛觸肢器盾板內的精導管呈“U”字形,橫向,而不同於後者。

地理分布

貴州(台江縣麻江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