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鰁(華鰁)

華鰁

華鰁一般指本詞條

魚類,屬 鯉形目,鯉科,鰁屬。分布極廣,除西北高原的部分地區外,幾乎遍布中國各主要水系,在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均有分布。為江河、湖泊中常見魚類,一般生活在水流緩慢的中下層水體,用下頜刮食附著在礫石上的底棲無脊椎動物、著生藻類及植物碎屑。5-6月繁殖,卵粘性。最大個體能長至20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華鰁
  • 拉丁學名: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 別稱:花石鯽,黃棕魚,山鯉子
  • 二名法:Chinese fat minnow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CYPRINIFORMES鯉形目
  • :Cyprinidae鯉科
  • 亞科:Gobioninae鮈亞科
  • :Sarcocheilichthys鰁屬
  • :sinensis
  • 分布區域:除西北高原的部分地區外,幾乎遍布全國各主要水系
生活習性,經濟價值,早期發育,人工繁殖,營養價值,

生活習性

華鰁,魚名體長,側扁,頭後背部隆起,腹部圓。頭短小。吻稍突出,前端圓飩。口小,下位,略呈馬蹄形。唇稍厚,下唇限於口角處,唇後溝中斷,其問相隔較寬。下頜前緣有發達的角質邊緣。口角具須I對,較短,細弱。鰓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齒稍側扁,第一和第二枚齒末端呈鉤狀。背鰭外緣稍平截,最後1根不分枝鰭條基部較硬,末端柔軟分節,其起點至吻端較至尾鰭基的距離為近。胸鰭較短,末端略圓,後伸不達腹鰭起點。腹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之後,末端可伸達肛門。臀鰭較短,不達尾鰭基部。尾柄較短而高。尾鰭較寬,分叉淺,上下葉等長。末端圓鈍。肛門距臀鰭起點比至腹鰭起點為近。雌魚有粗短的產卵管,生殖季節稍有延長。鱗片中等大,胸、腹部均有鱗片。側錢完全,且平直。身體灰黑帶棕色,背部色深,體側較淺。腹部灰白色。體側有4塊寬闊的垂直黑色斑紋,第一塊在頭後背部至胸鰭基之間,第二塊在腹鰭和背鰭之間,第塊在臀鰭基部至背鰭末端之間,第四塊在尾柄基部。幼魚比成魚的斑紋明顯。顏色較深。各鰭均呈灰黑色.其邊緣均為黃白色。生殖時期體色及各鰭變成濃黑色,雄魚吻部具有自色珠星,顆粒較大,雌魚無珠星,無明顯變化,僅產卵管稍延長。
為小型類,個體小,數量少,經濟價值不大。生長緩慢。常生活在水的中下層,多棲息在山溪支流河段,喜流水生活。食性較雜,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也食甲殼類、藻類及植物碎屑,1齡魚可達性成熟,產卵期在3--5月間。

經濟價值

數量較多,有一定經濟價值。但肉味稍差(有資料顯示其肉味鮮美)。日本也出產一種同屬的魚,是非常普通的食用魚,通稱為"鰉",產量甚多,可鮮食或制罐頭,亦有專門作為養殖對象的。肌肉鮮用或醃乾均可入藥。具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熱毒之功效,主治水腫脹滿、黃疸、瘡毒等症。

早期發育

華鰁受精卵在水溫為22~33℃的條件下胚胎髮育時間為54~74h,水溫34℃左右時仍能正常發育;孵出時眼黑色,胸鰭基已形成,有發達的居氏管;孵出後第二天鰾即充氣,第三天可以攝食並能自由在水層生活。

人工繁殖

華鰁的人工繁殖技術難度並不大 , 關鍵在於選擇好符合催產要求的親魚 , 如成熟程度較差 ,可 低劑量地注射催產劑催熟或培育一段時間再選用催產 , 預計一般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營養價值

華鰁可食部分含有率為61.38%±2.42%;肌肉中水分、蛋白質、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別為77.26%±0.39%、18.47%±0.65%、2.96%±0.32%和1.14%±0.29%。肌肉鮮樣中含有18種氨 基酸,胺基酸總含量為18.06%,肌肉的第一限制性胺基酸為色氨酸,必需胺基酸指數(EAAI)為57.03,胺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為2.13,4種鮮味胺基酸(DAA)總含量為7.21%;肌肉中主要含有14種脂肪酸,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為21.14%,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總含量為5.63%,DHA與花生四烯酸(ARA)的比值為1.00。肌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結論]華鰁肌肉具有較佳的食用口感、較好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