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雯(滬劇演員)

華雯(滬劇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華雯,女,上海寶山滬劇團的團長。 國家一級演員,1986年她以一出《東方女性》獲得梅花獎,2015年憑藉滬劇《挑山女人》再次奪得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這是滬劇界繼茅善玉後第二位二度梅,華雯是滬劇界有名的“長腳花旦”“出新花旦”和“拚命花旦”。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演員
  • 主要成就:二度梅花獎得主
  • 代表作品:《東方女性》、《挑山女人》
  • 性別:女
從小就是戲痴,北京一炮打響,秋香喜點笑星,舞台拚命三郎,一切為了觀眾,保護傳統戲曲,

從小就是戲痴

在滬劇“五朵金花”中,華雯應該算是一個“另類”。與另外四位“科班”出身不同,她可謂是“自學”成才,“業餘”成才。
華雯的父母都是滬劇演員。她從小就是戲痴,一直泡在父母所在的松江劇團里。那時候,只要有滬劇演出,她一場不漏;只要有滬劇廣播,她有空必聽。小華雯一直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粉墨登台。誰知事與願違。1980年華雯中學畢業後,因為眼睛近視,沒能考上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而是進了上海照相機總廠技校。父母希望她好好學技術,但她卻一心想唱戲。到技校讀了3個月的書,她就背著父母打了退學報告。那時,唱小生的父親奉調去了崇明滬劇團,她死磨爛纏地跟了過去,就這樣走上了滬劇舞台。
1981年夏,華雯隨崇明滬劇團來市區演出,在《秋海棠》中扮演梅寶,結果被楊飛飛老師看中,借調進寶山滬劇團。在寶山滬劇團,她演的第一齣戲是《母與子》。這出現代戲共有3個女角:外婆、後娘桂珍和小姑娘。華雯回憶,當時她滿以為自己會去演小姑娘,誰知宣布角色叫她演桂珍。一個不到20歲的小姑娘怎樣演後娘?華雯只覺得頭腦里“嗡”地一聲,渾身發抖。導演江建平要她平時多模仿男子走路,王秀文老師也來幫她學唱腔。結果,這個後娘演得總算還過得去。

北京一炮打響

1986年底,寶山滬劇團攜新戲《東方女性》進京。該戲表現的是一個十分敏感的題材:“第三者插足”問題。《東方女性》充分發揮了滬劇抒情細膩的特點,又借鑑了話劇、電影的表現手法,成功塑造了林清芬、方我素、余大衛等“有缺點又令人同情的好人”,在京城掀起了少見的觀劇熱潮,8場演出場場爆滿,受到廣泛好評。
22歲的華雯在戲裡扮演插足別人家庭造成悲劇的方我素。這個人物年齡跨度很大,思想變化複雜,表演難度較大。華雯仔細琢磨角色,反覆錘鍊唱腔,活靈活現地表現了方我素從“我行我素墮情網”到受責難、排困擾、重新生活的過程,深沉而有節制地展示了人物複雜痛苦的內心世界。北京觀眾熱情地對她說:“想不到你這么年輕,卻把這樣複雜的角色演得那么出色,真不簡單!”
東方女性》北京一炮打響,華雯毫無爭議地獲得了第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與她一起獲獎的,是上海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計鎮華、華文漪蔡正仁岳美緹王芝泉。華雯說:“一直到北京領獎時,我才發現,比我好的演員實在太多了,自己真的很渺小。我也才真正懂得了,一個演員,就要像梅花那樣,美而不俗、嬌而不艷,即使面對漫天冰雪,也依舊純真不變、本性不改。”

秋香喜點笑星

1996年,上海滑稽劇團赴香港演出,邀請華雯加盟滑稽戲《唐伯虎點秋香》,飾演秋香。誰知“秋香”此行未被唐伯虎點中,卻點中了一位“笑星”。她與劇中的“大毒”扮演者、兩度白玉蘭獎得主秦雷結成秦晉之好,給戲曲舞台留下了不少佳話。
華雯、秦雷都是國家一級演員。婚後,夫婦倆在不足40平方米的空間裡,既要照顧父母、外婆,又要呵護小女兒,還要忙於各自工作的案頭準備。身為寶山滬劇團團長,華雯一邊領女兒、哄孩子,一邊批報告、審劇本。有一次女兒撒尿,竟給劇本來了個“大洗禮”,弄得華雯哭笑不得。而做爸爸只有“三分熱度”的秦雷,連忙到超市購得兩打塑膠尿布,預防不測。
華雯和秦雷,不但生活中情深意長,事業上更是互相促進。秦雷為妻子導演滬劇《清水戀》《尋找兒時一個夢》,更為華雯演唱專場精心創意、傾情執導,連說明書也給親手“包辦策劃”了。華雯還為秦雷參與的《特別的愛》《阿拉自家人》《謝謝一家門》等滑稽戲出謀劃策,將滬劇煽情的優勢引入其中。現在不但華雯能演滑稽戲,秦雷的滬劇水平也是突飛猛進。由他們夫妻倆搭檔演唱的《星星之火》可謂珠聯璧合。
華雯和秦雷還合演過話劇《奧賽羅》,並鬧過一個笑話。秦雷用粗獷厚重的語氣演奧賽羅,華雯扮演甜美細膩的苔絲德·夢娜。兩人在家中對台詞,由於入戲太深,竟驚動了熟睡的外婆和女兒,外婆還誤以為是夫妻口角,趕忙爬起來勸架。被問及家庭和諧的秘訣時,華雯笑道:“秘訣就是信任和鼓勵。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但要相信你的另一半就是最完美的。”

舞台拚命三郎

一路走來,華雯不知不覺已在舞台度過了28個春秋。從單純的小女孩到成熟的職業演員,華雯對申曲藝術痴迷不改。她珍愛每一場排練、每一台演出、每一刻幸福,甚至珍愛每一次的委屈和痛苦。她常對同事和朋友說:“過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失去的永遠不會再擁有。人生短暫,千萬要珍愛!”
2000年,華雯在逸夫舞台舉辦從藝20周年紀念專場。20年來,她演過女廠長、女警官、女監理員;當過夫人、小姐、丫環;還扮過洋太太、女英雄。但專場並沒有羅列這些多姿多彩的角色。而是分為4個板塊,除了新編《茶花女》和學生版《江姐》片段外,她還表演了根據豫劇移植改編的新戲《風雨行宮》,與關懷、趙志剛、梁偉平等一起演唱了京劇、錫劇、越劇、淮劇的精彩片斷。她要用這樣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藝術追求和不懈努力。
華雯是滬劇界公認的“拚命三郎”。《東方女性》中有個雙人舞片斷,排練時由於舞伴沒托住,她一下摔在水泥地上,斷了兩根肋骨。但晚上《家庭公案》演出又不能誤場,就這樣,她竟堅持了十多天!演《緝毒女警官》時,倒下的布景壓傷了她的腰部和腳腕軟組織。排《風雨行宮》時,她連做5個“烏龍絞柱”,導致肌肉撕裂。但未等痊癒她又上“戰場”了。在“五朵金花”中,華雯是排戲最多、演出最多的一個。

一切為了觀眾

華雯當團長,只有一個念頭:多排戲,多演戲。長年累月,這個只有20來人的區級小劇團幾乎每天搭台拆台,換地方演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上海和周邊地區。冒著夏日蒸騰的暑氣和寒冬刺骨的北風,他們從打穀場、露天工地一直演到學校操場、社區文化中心,每年演出都在百場以上。華雯告訴記者,劇團把區里給的補貼都用在了排戲上,工資則是靠大家演出來、唱出來的。讓家鄉人看上喜愛的家鄉戲,是全團人共同的心愿。
華雯自豪地說,團小志不小,他們每年至少排演一大一小兩台戲,而且部部講質量,重效果。養不起創作班子,就外請,像著名編劇李莉、張東平,導演孫虹江、彭安娜,作曲汝金山,舞美王峻,燈光韓關坤等,都是團里的座上客。創作堅持以現代戲為主,把鄉鎮、社區、農村的觀眾群體作為基本對象,所以舞美輕便,道具靈活,強調小製作。排戲嚴格卻絲毫不亞於大劇團,一部講述農民致富的《美麗大家園》,迄今已修改打磨了整整5年。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華雯與同事們推出的學生版《江姐》一演就是200場,《緝毒女警官》連演380場,《家庭公案》《東方女性》更是超過500場。從謳歌教師的《行知魂》到反映打假的《罪女淚》,從環保戲《清水戀》到情景劇《田園夢》,都受到了觀眾熱烈歡迎。向世界名牌叫板的《東方彩虹》被央視拍成了6集電視連續劇,與馬莉莉合作的《宋慶齡在上海》還使華雯獲得了第五屆映山紅民間戲劇節表演一等獎。

保護傳統戲曲

2008年是寶山滬劇團建團60周年,也是劇團創始人楊飛飛從藝70周年。作為寶山滬劇團團長,華雯這一段時間簡直忙得透不過氣來。為了下個月開始的紀念活動,她要籌備研討會,協調製作楊派DVD資料片,參與編輯建團60年紀念冊,還要擔綱重排楊派名劇《茶花女》,主演反映農村改革開放的現代戲《美麗大家園》,並邀請茅善玉陳瑜馬莉莉陳萍與她一起在逸夫舞台舉辦滬劇“五朵金花”同台賀楊派演出。華雯笑言,抓住了這一契機,無疑對劇團振興、對保護和傳承滬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特殊的意義,再苦再累都值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