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鐘亮(1942-),少將軍銜,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南站鎮興竹村人,1964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原子工程系核爆炸分析專業。1990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基本介紹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踏上了軍隊科研之路,有所建樹,無錫的驕傲,
個人履歷
華鐘亮,現年58歲,無錫市濱湖區南站鎮人。1964年入伍,歷任學員、班長、防化研究員,現任總裝備部後勤部副部長,少將軍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他積極參與防化研究,親身到核子彈、核彈試驗基地去測量核爆炸後的有關數據,一些重要的核學科研成果和論文得到專家讚賞,並多次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
放眼軍界,無錫籍的專家、科研人員也比比皆是,而涉足原子核彈領域首個無錫人的鮮為人知的成長故事令我們感動。華鐘亮,這位讀書人出身的軍人,以不懈的奮鬥,執著的追求,成長為共和國新一代的軍事將領,在國防建設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
人物生平
踏上了軍隊科研之路
華鐘亮,老家在濱湖區南站鎮興竹村。1964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解放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即:現國防科技大學前身)原子工程系核爆炸分析專業,由此踏上了軍隊科研之路。在尖端科學領域,他學的專業是負責測量核爆炸後的當量大小,研究裂變產物。悟性和靈氣使他成為學生中的佼佼者,並擔任班長和團支書。當時這些年輕人對這個專業一竅不通,只是抱著報效祖國、趕超外國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聽說一個女老師因受到放射物質的影響而不能生育,“那怕什麼,只要核彈試驗成功。”現在回憶起當時搞實驗的情景還真有點後怕,由於知識匱乏,當時學生們將一些放射性物質用吸管吸出來,但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早日掌握知識,為我國的核技術發展貢獻力量。學成後他被分配到總參防化研究院當實習研究員,當時受到我國成功試爆第一顆核子彈的鼓舞,他潛心鑽研,一心想搞出點“名堂”。期間,他還到當時福建前線的連隊當了幾個月兵,也在農村及核子彈製造基地鍛鍊過,吃苦的習慣為以後的成長打下了基礎。
有所建樹
在他從事研究的領域裡,聰明才智和刻苦鑽研的精神使他有所建樹,在老科學家的指導下,他的一些科研成果和論文面世,職級也不斷升遷。1983年,當時他經常參加國家核學會的學術活動,在一些新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鼻祖”的力薦下,他準備赴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深造以圖更大的發展,為此他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進修英語達半年之久。當他滿懷大志,準備大幹一番之際,組織的一紙命令讓他與鐘愛的核研究暫別,他作為軍隊後備幹部被送到軍事學院學習,“當時真有點想不通。如果沒有當時的這一轉折,或許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向另一方向發展了,但國家和軍隊的利益高於一切。”就此一個轉折使他在軍隊的領導崗位上不斷的發展。可他並未放棄學術研究,幾年間他曾獲得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1993年,他晉升為少將時才50歲。
無錫的驕傲
說起家鄉的發展他侃侃而談,對城市規劃和建設提出了“數位化、信息化建設,電子政府、電子商務、電子家園”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構想。他說:作為家鄉的兒女,無錫的每一步發展令我們在外的遊子感到歡欣鼓舞,也引以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