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簡介,主要作品,
基本簡介
華美麗,西安市秦腔一團(原尚友社)著名旦角,當年曾以《紅娘子》、《梁祝》紅遍三秦舞台。她的《紅娘子》“既掌握她女扮男裝占山為寇時的豪爽潑辣略為粗野的氣質,又不忘她本是賣藝貧家女子,對李信的愛,大方中藏著羞澀。華美麗從這個人物奔放好動的性格出發,為了使紅娘子見到李信後佯裝平靜、故拿氣派的這一段戲和諧起來,她選用快而輕佻的碎步小跑,伴以雙肩前後搖動的動作,調皮地將帕蓋頭,活脫脫體現了賣藝女子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見喬大年寫《美在刻意追求中》一文)。此劇及《打虎計》等由劉光華領隊於49年9——12月在渭南等地巡迴演出,全部收入用於修建劇場。《梁祝》一劇(淡棲山根據越劇改編,惠濟民導演)華美麗(前)與李愛雲(後)分飾祝英台,華美麗從開始演到十八里相送,李愛雲從樓台會演至最後。得張新華先生演梁山伯,珠聯璧合,連演半年,盛況空前。據說後來有領導指示讓再排新戲,該劇才不得不罷演。(注意,當年可不興用紅頭檔案組織看戲。)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為此,華美麗曾學習張新華的瀟灑風流,學習李正斌的鬚生朗笑(因為祝英台要女扮男裝,還曾裝扮算命先生)。著名秦腔評論家王紹猷先生在《八十年來秦中馳名之男女演員》中華美麗一欄下寫到:“習花衫,在尚友社服務,扮相清雅,名副其實。特長的傑作是演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一場舉止皆有考證,創造許多奇技。”那時是1952年,華美麗不滿20歲。同年,她還有一齣戲引起內外行關注,那就是《屈原》,華美麗演鄭南後。於1955年參加西安市第一屆戲曲匯演時,她獲演員二等獎。“這是我演的第一個反面角色。這個人物雖然在劇中屬於批判對象,但我在演南後的時候不能批判角色,我要認為她的思路是正常人的,所作所為是對的,很有體面,待人平靜中透著輕蔑。要愛這個角色,不能概念化地去演……比如,在‘橋頭會’這場戲裡,我心裡想著你怎么也翻不出我的手心‘按照一般處理,我可以瞪大眼睛逼視,口大氣粗地斥責。但我沒有,我平靜而有力地唱念,眼皮半抬不抬地只用眼角偶爾一掃,這樣,既把這個人物的奸詐陰冷表現出來,又更能反襯出屈原的善良正直……”(見喬大年寫《美在刻意追求中》一文)。這段話在今天看來沒有什麼新穎的,現在的青年演員體會角色的能力比沒多少文化的老演員要強。但這是在50年代,能如此體會角色實屬不易,1955年參加西安市第一屆戲曲匯演時,她因此獲演員二等獎。
主要作品
“文革”中華美麗被迫離開舞台,重返時已年事漸高。但她刻意追求的精神不減。在人才濟濟的尚友社舞台上,她仍以獨具魅力的表演在大小劇目中綻放光彩。在被內外行稱為尚友社“四大坤伶”李愛雲、王玉琴、華美麗、傅鳳琴(排名順序得秦腔內行認可。也有稱為尚友社“四大名旦”的,但我認為“四大坤伶”更合適。因為尚友社那時還有何振中、陳尚華等旦角)中的李愛雲、傅鳳琴因嗓音逐漸淡出舞台,廣雪琴、劉曉玲還被稱為青年演員時,她和王玉琴承前啟後,勇挑重擔。80年排《金麒麟》,她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找李德富“學會了兩套水袖,不露斧鑿地揉進角色里,給她的表演更加增添了光彩。” (見喬大年寫《美在刻意追求中》一文)。83年,一出《梨花獄》連演幾十天,50歲的她演主角武則天累壞了嗓子,她沒有就此躺在功勞簿上,又拜師練嗓,刻苦練習,不久又在《白溝議和》、《潘金蓮》、《楊門女將》、《青蛇傳》中扮演重要角色。《白溝議和》中的蕭太后演得沉著穩健,《潘金蓮》中的武則天端莊大氣,《楊門女將》中的柴郡主顧慮重重,上要安慰婆母,下要勸阻媳婦,“壽堂”一場,華美麗的表演在細節的處理上十分符合人物身份,叮嚀廷貴、懷遠時注意氣息的控制,於平緩中透出哀痛,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情很得體。這是她多年藝術實踐經驗積累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