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國家廣場(英語:National Mall),是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一處開放型國家公園。該廣場由數片綠地組成,一直從林肯紀念堂延伸到國會大廈,這裡美國國家慶典和儀式的首選,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重大示威遊行、民權演說的重要場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盛頓國家廣場
- 外文名:National Mall
-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
- 性質:開放型國家公園
介紹,結構尺寸,地標,地標建築,其他景點,歷史,
介紹
結構尺寸
從國會大廈台階到林肯紀念堂,長3.0km。
從國會大廈台階到華盛頓紀念碑,長1.8km。
從格蘭特雕像到林肯紀念堂,長1,251m。
地標
10. 美國國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 11.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12. 赫尚博物館和雕塑園 13. 藝術與工業大樓 14. 史密斯松寧城堡 15. 弗利爾藝術館 16. 賽克勒藝術館 17. 美國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 |
地標建築
華盛頓紀念碑
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地標,為紀念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石碑建築物的內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築,原本米爾斯的最初設計是在底部有開國英雄柱廊圍繞著華盛頓紀念碑,但在美國工兵處陸軍上校凱西被託付重新設計地基與塔身之後,他放棄了柱廊的構想,專注於方尖碑的建造,並將地基挖深、以古埃及的比例重新設計主塔。
1833年美國國會通過建案,建費用由全民樂捐,每人捐款上限為一美元,藍圖由米爾斯(Robert Mills)設計。其間因南北戰爭爆發,停擺了22年,1876年又重新復工,由美國陸軍負責,經費由政府負擔。整個工程於1884年12月6日竣工,並四年後開放觀光。石碑是以白色大理石建成方尖型,高度是169.3米,東面是國會大廈,西部是林肯紀念堂,北面是白宮,南面是傑佛遜紀念館,內牆鑲嵌著188塊由全球各地捐贈的紀念石。登上169米高的華盛頓紀念碑,可俯瞰波托馬克盆地全貌。美國國會於1899年投票後決定:“華盛頓特區任何新建建築的高度不可以超過華盛頓紀念碑”[1]。
1853年美北長老會駐中國的傳教士丁韙良曾贈一碑文予美國華盛頓紀念館,由福建巡撫徐繼畲撰碑文文字:“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建築物構造
紀念碑高度 | 地上最高觀光高度 | 紀念碑尖頂高度 | 紀念碑頂部柱身幅 |
169.294米 | 152米 | 16.75米 | 10.5米 |
土台部的壁厚度 | 頂部觀光區牆壁厚度 | 紀念碑總重量 | 紀念碑石塊總數 |
4.6米 | 46米 | 82421公噸 | 36491個 |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於1964年對公眾免費開放,是一座長方形的五層樓高白色大理石建築,裡面收藏了許多美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物,如: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用過的書桌、貝爾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架電話機等,至20世紀90年代,這個館的藏品已達1600萬件。
遊覽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從大草坪進入歷史博物館,直接進入的是第二層大廳。大廳中央,有一個懸自天花板的鏈球狀大鐘擺,是1851年美國參加巴黎國際博覽會的展品複製件。在主廳正面牆壁上,是一面巨大的國旗繪畫。
參觀者最先步入的是一個小型放映廳,在這裡可以觀看一個介紹1780年至1800年美國東海岸原英國殖民地,即“新英格蘭”農村生活的短片。從華盛頓雕像附近上至三樓,那裡是武裝力量、錢幣、紡織品展覽,還有珍貴的郵票展品紙幣約75000枚。
費用:免費。
開放時間:每天10:00-17:30,聖誕節不開館。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上西區(Upper West Side),是專注於人類學、古生物學、生物學等的博物館。建館於1869年,現有館員超過1200人,每年承辦超過100場特別展覽。該館的特色是其對於各大洲哺乳動物的收集,以及人類學的館藏。其人類起源館(Hall of Human Origin)是全美唯一此領域的專項展覽,展示了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各個階段。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2006年獲得紐約州教育理事會授權,下設里查德·吉爾德研究生院(Richard Gilder Graduate School),開辦了比較生物學專業。這是博物館截止至2013年唯一提供的學術項目。2009年11月,州政府核准館方頒發博士學位。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因而正式成為美國第一個、也是唯一授與博士學位的美國博物館。
華盛頓國家藝術館
國家藝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是一座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藝術博物館,常縮寫為NGA,隸屬於美國政府,由史密森尼學會管理。建築物本身分為東西兩棟,靠地下通道相通。
國家藝術館由美國國會創建於1937年,一開始是為了管理安德魯·威廉·美隆(Andrew W. Mellon)和山繆·卡瑞斯兩人捐獻出的收藏(主要是義大利藝術)。1941年3月17日國家藝術館的西棟建築正式開放給民眾參觀,西棟建築由建築師約 翰·盧梭·派普(John Russell Pope)所設計,東棟建築由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於1978年開放。此外,國家藝術館在1999年增設了一個雕塑公園。
一九七八年,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的設計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貝聿銘作為世界級建築大師的地位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在「東館」的開幕儀式上稱,“它不但是華盛頓市和諧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眾生活與藝術情趣之間日益增強聯繫的象徵。”稱貝聿銘是“不可多得的傑出建築師”。
東館的地理位置十分顯要。它東望國會大廈,西望白宮。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卻是使建築師們頗難處理的不規則四邊形。為了使這座建築物能夠同周圍環境構成高度諧調的景色,貝聿銘精心構思,創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狀的平台、樓梯、斜坡和廊柱交錯相連,給人以變幻莫測的感覺。陽光透過蜘蛛網似的天窗,從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座費時十年,耗資近億美元建成的「東館」,被譽為“現代藝術與建築充滿創意的結合”。
建築界人士普遍認為貝聿銘的建築設計有三個特色:一是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間處理獨具匠心。三是建築材料考究和建築內部設計精巧。這些特色在「東館」的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978年,華盛頓國家藝術館動館的開放,標誌著博物館的建築設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這座建築得到了評論界的高度讚賞,也吸引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貝聿銘的初衷是想設計一個大家都願意光顧的場所。他的願望終於變成了現實。
美國國會大廈
美國國會大廈(英語:United States Capitol),別稱國會山莊,是美國國會所在地,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山,坐落在華盛頓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東端。
在地理上,美國國會大廈位於華盛頓偏東處,但常被看作華盛頓市區的中心。華盛頓特區建築物地址的東西南北都是以國會大廈作為基準。
由於電視報導華府作出決定時多出現的是國會大廈,加之經常配合有“白宮方面宣布”的言辭,且其風格巍峨挺拔,導致不了解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國會大廈認為是白宮——美國總統官邸暨辦公室。
公眾可免費參觀國會大廈,但每天的名額有限;也可旁聽參議院或眾議院議事。
沿革
國會山第一次被議會占領的時候, 1800
19世紀以來一直使用的國會大廈實際上是美國的第四個國會大廈。在1783年到1784年間,美國國會的開會地點是位於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的馬里蘭州議會大廈。1789年到1790年期間,使用紐約的聯邦國家紀念堂作為開會地點。1790年到1800年期間,開會地點是費城的美國獨立紀念館。
19世紀以來的國會大廈始建於1793年9月18日。喬治·華盛頓為它安放了基石,但是確切的安放地點卻已經無法考證。其早期的建造由班傑明·亨利·拉特孟彼和查爾斯·布爾芬奇等人監製。當政府於1800年將其臨時總部從費城遷到華盛頓特區時,等待他們的國會大廈仍是尚未完成的磚石結構。上院一側在1800年完工,下院一側在1811年完工。在1812年戰爭中,建築曾被破壞,後修復。後來隨著美國州數與議員數的增加,國會大廈也大幅擴建,並且建設了位於中央的巨型穹頂。
國會大廈是美國民主政治的象徵,1800年以來就是國會會議的召開地。國會議員聚集在此制定法律,美國總統亦在此宣誓就職、並且宣講每年的國情咨文。
美國國家植物園
美國國家植物園(U.S. Botanic Garden)建於1820年,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廈旁,麻薩諸塞大道50號。美國國家植物園是一座收集了美國及世界上4000多種不同植物的活博物館。同時也是美國唯一由農業部管理的一家植物園。
景點特色:
美國國家植物園占地180公頃,在華盛頓特區東北邊的一片大綠地上。這裡最著名的就是各式各樣美麗的花朵,高挺的樹木和其它植物。這裡有大約9000種植物。植物園專門栽種科研或者教學用的植物。國家植物園是依據1927年國會的一項法案設立的。植物園的目標是開展研究和教育,進而改善環境。這個目標還包括保護樹木、花草和植物,並歡迎公眾參觀。
美國國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
國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位於首都華盛頓,於2004年開館,是一個專門介紹美洲印第安人生活、語言、文學、歷史以及藝術的博物館,每年約有400多萬人次造訪。
博物館的外形像是黃色的大岩石,讓人想起夕陽下的西部絕壁,分為五層,展覽面積23000平方米,收藏品可達80萬件,此外,還有12.5萬張圖片。館內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即“我們的宇宙:我們世界中的傳統知識形態”、“我們的人民:表達我們的歷史”以及“我們的生命:當代生活和身份”,對於非印第安人的參 觀者來說,博物館的80萬件藏品將向遊客揭示一個全新的世界,從中不但可以看到羽毛頭飾、戰斧、槍枝、掛珠項鍊、編織籃、毛毯和陶罐等熟悉的印第安人傳統 服飾和生活用品,也有他們當代的民族發展和生活狀況。印第安人所希望的不僅是靜態地展示1萬年來的部族生活和文化,他們還希望能通過博物館接觸到自己的文物和當代文化。
在博物館的四周種植了各種具有特色的植物,花團錦簇,爭奇鬥豔。在草坪上還散布著超過40塊古代印第安人建築中常用的岩石,它們象徵著歷史在這片土地上的延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座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東南方,成立於1976年7月,是史密森氏學會創建的眾多博物館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關飛行的專題博物館。
平均每年接待遊客400多萬,在成立的第一年參觀人數曾超過1000多萬人次,創美國各博物館最高紀錄。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博物館,是由玻璃、大理石和鋼材 構成的現代化建築。
博物館的24個展廳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各展廳陳列飛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各類飛機、火箭、飛彈、宇宙 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太空人用過的器物。除體積過於龐大的採用模型外,展品絕大多數都是珍貴的原物或備用的實物。館內陳列品沒有“請勿動 手”的標牌,觀眾可以自己動手操作,觀眾和記者可以隨意拍攝展品。
博物館的正廳命名為“飛行里程碑”,形形色色的飛行器或懸吊在大廳天花板下,或停放在寬敞大廳的地面上。這裡有最原 始的飛行器:中國古代的風箏和火箭的模型;蒙特哥菲爾兄弟飛越巴黎上空的熱氣球複製品;以及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飛機。在萊特兄弟飛機的近旁,陳列著 “阿波羅”11號登月艙。
在空間飛行器展行里,除美國展品外,還展出世界各國發射的衛星及太空飛行器的複製品。有美國“阿波羅”和蘇聯“聯盟”號 飛船實現對接的模型。能深入其中看個究竟的美國天空實驗室吸引了無數觀眾人內參觀。這個空間軌道站高,呈圓筒狀15米,內徑7米,分為上下兩層。觀眾沿舷 梯進艙,可以看到裝有各種儀器設備的實驗室,及貯存水、食品和器材的庫房。
全館有各種類型的真正飛機共265架,從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到創下時速7296千米的X-15火箭飛機。這 265架中相當一部分陳列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展廳里。該廳陳列了美國的“野馬”、日本的“零式”、德國的“梅塞施密特”、英國的“噴火”等馳名於世的各 種戰機。被繳獲的希特勒的秘密武器—V-2飛彈實物,也矗立在展廳中的顯赫位置。展廳中還站立著許多與真人同樣大小栩栩如生的戰時王牌飛行員的蠟像,牆壁 上則掛滿了激烈空戰的照片和繪畫。
飛機發動機、火箭和飛彈、衛星和飛船等,都有專館陳列。博物館的電影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寬銀幕立體場電影場,它有一幅5層樓高、33米寬的銀幕。走進以愛因斯坦命名的宇宙空間館,新型的天象儀顯現的9000顆各種星球、星系、星雲、則使參觀者身臨其境地進入了無窮盡的燦 爛蒼穹。
華盛頓赫希洪博物館
華盛頓赫希洪博物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東北方,是美國唯一以環形投影建築設計的博物館,360度投影螢幕將照亮建築外觀,不斷變化的圖像和聲音,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活體驗。11個高清晰度視頻投影儀,影像將無縫交融在一起。
重要特色:館內外和雕塑園中藏有羅丹、穆爾、穆尼奧斯和列肯斯坦的大型雕塑作品;室內陳列德·庫寧、沃霍爾、里希特的畫作;考爾德的活動雕塑作品;膠片系列
史密森尼博物院的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在華盛頓紀念碑和國會大廈之間。另有六座博物館和國家動物園設在華盛頓的其他地方。庫珀·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以及國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喬治·古斯塔夫·海伊中心設在紐約市。
在史密森尼內待建的最新博物館是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它將建於華盛頓市的國家廣場中。藝術和工業大樓已關閉,迄待修繕。
弗利爾美術館
弗利爾美術館以珍貴稀有的東亞文物聞名於世,其中,屬中國和日本的收藏最多。美術館的創始人弗利爾醉心於迷人悠遠的中國文化,因此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很多中國古代珍寶。這裡收藏了近3萬件的文物,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更是達到了1200多件,屬全美國之最。
館內最值得一看的是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物以及良渚文化時期的絕世玉器。商周的青銅和良渚的玉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最有影響力的文化財產之一。此外,這裡還收藏著一副相當完整的南宋時期《洛神賦圖》白描本,它是《洛神賦圖》存世的9卷中的一款,其他幾款散落在北京故宮、大英博物館和遼寧博物館。這些千年的寶貝如今被妥善的放置在弗利爾美術館裡,等著親切的中國參觀者的來此拜訪。
賽克勒藝術館
賽克勒藝術館位於華盛頓國家大草坪中段的南邊,於1987年9月正式開放,賽克勒藝術館是一座古典主義風格的坐北朝南四層小樓。
賽克勒美術館藏有種類繁多的中國玉器,既有璧、琮、璋、璜、圭等形態規整的玉禮器,也有戈、鉞、刀等威風凜凜的玉武器,更有猛琥、蒼瓏、鳳鳥、飛鹿、神人等生動活潑的像生玉,還有玉劍具、玉杯、玉帶鉤、玉鐲、玉洗等實用器,其中不乏精品、珍品。玉器絕大部分是賽克勒博士的生前收藏,其中商代銅卣與玉串飾,特別引人注目,可以說是賽克勒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不僅因為是其精美,更在於組合及其所含的意義。正如展覽說明所云,青銅卣呈現出典型的商代風格,形體規矩,大小適中,製作精細,裝飾精美,蓋、身外壁裝飾形象生動的夔龍紋,並以四齒牙形突棱將紋飾分為四組,前後、左右呈對稱狀分布。銅卣提梁缺失,美中不足。銅卣內藏有15件玉管,原可能為一串飾,玉管大小、形狀略有差別,質地、色澤、工藝基本一致,少數玉管外壁飾陰紋,為商代玉器上常見紋樣。據說銅卣發現時,玉管就藏在銅卣裡面。為何玉管放在銅卣內?有何含義?有學者認為是為了祭祀需要,也有學者認為是長江流域商代方國的風俗。但從銅卣與玉串飾看,都是實用器,銅卣是酒器,玉串飾是裝飾用品,因此也不排除是物主的生前藏品,因某種特殊原因窖藏,或是用於陪葬。
國立非洲藝術館
國立非洲藝術館位於國家廣場獨立大道西南950號,1964年開放,是美國唯一的純粹以非洲藝術為對象的博物館。
藝術由Warren M. Robbins於1964年創建,從來未去過非洲,也並沒有在博物館或藝術領域內工作。他對於創立非洲藝術館的想法源於60年代早起的一次旅行。當時他是美國駐伯恩的文化隨從。某日他參觀漢堡一家古董店,那裡收藏的非洲雕塑吸引了他。他買下了32件。從最初的購買開始,在家裡形成一個小博物館,在當時人權運動遭遇混亂時期,這也是他所做的一份文化交流。六年後,當聽說19世紀廢奴運動領Frederick Douglass在國會山的房子要出售,便買下了這座房子,他將那裡視作非洲藝術館,將自己的收藏進行展出。他購買了同一個區的九家房產,個人收藏也日益擴大。當博物館擴大到擁有五千作品時候,他開始請求國會,要求其成為史密森機構的一部分。1987年,搬遷到國家廣場,被重新命名為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1983年前,Robbins一直擔任那裡的館長。1987年,Cole成為亞特蘭大Spelman學院首位美籍非裔女性領導者,該學院也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黑人女性大學。
其他景點
從國會大廈眺望廣場遠端。前方雕塑群為尤里西斯·格蘭特將軍紀念碑,遠端為華盛頓紀念碑。
其他名勝包括:國會大廈東側的國會圖書館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樓、華盛頓紀念碑北部的白宮、美國國家檔案與檔案局、華盛頓老郵局大樓、國家劇院、福特劇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紀念雕塑、美國國家郵政博物館、華盛頓聯邦火車站、傑斐遜紀念館、羅斯福紀念館等。
歷史
國家廣場的靈感最初源自1791年皮埃爾·查爾斯·朗方的華盛頓規劃方案。但在生前他的創意並未實現。直到20世紀的麥克米蘭計畫才得以實施,該計畫受城市美化運動影響而產生。當時的主要火車站和鐵路線也挪到了今天的位置。
200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保護法案,限制在國家廣場區域拓建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