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波紋蛾

華波紋蛾

華波紋蛾(拉丁學名:Habrosyne pyritoides),頭部黃棕色,具白色斑;頸板紅褐色,前緣有一白色線和一褐黑色線;胸部黃棕色,有白色和黃色條紋。前翅內區基部橄欖綠色,其餘部分為珍珠灰色,微帶黃紅褐色。後翅暗褐色,緣毛黃白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華波紋蛾
  • 拉丁學名:Habrosyne pyritoide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鱗翅目
  • :波紋蛾科
  • 亞科:波紋蛾亞科
  • :華波紋蛾屬
  • :華波紋蛾
  • 分布區域:北京、河北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所屬亞種,

形態特徵

頭部黃棕色,具白色斑;頸板紅褐色,前緣有一白色線和一褐黑色線;胸部黃棕色,有白色和黃色條紋。前翅內區基部橄欖綠色,其餘部分為珍珠灰色,微帶黃紅褐色;亞基線為1條由白色豎鱗組成的短斜紋,該紋穿過亞中褶,在中室脈上與內線呈人字形匯合;內線為1條白色寬頻,該帶始於翅前緣,止於翅後緣端部2/3處,呈45°度角向外傾斜,內線外側有3至4條清晰的白色斜線;亞緣線為1條白色散開的寬頻,從翅前緣頂角到臀角向內呈微弓形彎曲,在帶前端漸漸加寬;在內線和亞緣線之間的區域其底色為紅褐色;外線在M1脈和2A脈問清晰可見,由4條白色強烈Z字形折曲的、相平行的線組成。環斑和臀斑紅褐色,周圍具白色邊,臀斑中央有1條白色短紋;緣線由1列新月形白色紋組成;緣毛黃白色與黃棕色相間。後翅暗褐色,緣毛黃白色。翅展 35~45mm。
雄性外生殖器 鉤形突和亞鉤形突均纖細、較長,鉤形突較亞鉤形突粗壯;基腹弧呈寬頻狀;囊形突發育正常;抱器瓣呈寬葉狀,長度大於寬度,抱器瓣的背緣較平直,其腹緣呈弧形擴展,十分明顯,抱器瓣內面具許多相平行的縱皺紋;陽莖基環呈凹字形,其切口較深,微骨質化;陽莖呈寬圓筒形,其端半部強烈變狹窄,呈細長錐形,較直,末端有鉤,錐體向背面方向翹起,其腹面形成一傾斜側面,側面上有排列規律的齒;陽莖端膜具長圓形角狀器。
雌性外生殖器 肛乳突較狹窄,上被剛毛;後表皮突骨質化,纖細且短小;第8腹節較窄;前表皮突較短,基部寬,彎曲,其末端較細;囊導管粗而長,骨質化強烈;交配囊較大,長圓形,在中部有1狹長的、具齒的交配囊片。
卵 橢圓形,底部平。
幼蟲 頭部較大,黃棕色;體底色紅棕色(肉桂棕色),體被分散的小剛毛;背線黑色;在第4節、第5節和第7節分別有一帶黑色邊的黃色斑點,斑點依次變小。
蛹 圓錐形,紫黑色或黑灰色,節間具胭脂紅色;蛹各節表面具深刻痕,臀棘有鉤。

生活習性

在我國黑龍江地區一年發生1代,成蟲6月底至7月出現;幼蟲取食在7月至8月;幼蟲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幼蟲在地表下面泥土中作蛹室化蛹,或在寄主植物附近的苔蘚間化蛹。以蛹越冬。在溫暖地區一年發生2代。
寄主植物為: 山楂屬Crataegus L.、榿木屬Alnus Mill.、覆盆子Rubus idaeus L.、黑莓、草莓Fragaris ananassa Duchesne、黃荊Vite negundo L.等植物葉片。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北京(百花山),河北(五台山),黑龍江(哈爾濱,綏芬,烏蘇里,五營,岱嶺),吉林(長白山),遼寧(遼陽),陝西(鳳縣)。
國外分布:朝鮮、日本(北海道),俄羅斯,歐洲。

所屬亞種

本種計有3個亞種,它們是:華波紋蛾指名亞種Habrosyne pyritoidespyritoides Hufnagel,分布在歐洲;華波紋蛾日本亞種Habrosyne pyritoides derasoides Butler,分布在日本;華波紋蛾阿穆爾亞種Habrosyne pyritoides Ochracea Werny,分布在西伯利亞南部阿穆爾地區和中國東北、華北地區。
分布於我國的亞種,即華波紋蛾阿穆爾亞種Habrosyne pyritoides ochracea Wemy,與其他2個亞種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個體大小和底色上。本亞種與日本亞種的主要區別表現於前翅底色為黃褐色,內線白色帶較寬,外區個體黃褐色,無玫瑰紅色,後翅淡褐色,緣毛白色;而日本亞種前翅底色為深棕色,內線白色帶較窄,塗黃色,外區為鮮明的橙黃色(具玫瑰紅色調),後翅深棕色,緣毛白黃色。本亞種與指名亞種的主要區別表現在於指名亞種前翅為黃紅褐色、中區紅褐色,後翅暗褐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