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老城

華沙老城

華沙老城(波蘭語:Stare Miasto,Starówka)是波蘭首都華沙最古老的一塊城區,坐落於維斯瓦河東西兩岸,1944年8月被納粹部隊徹底摧毀,1945至1966年間城市建築都依照14至18世紀原樣重建,所有宮殿、教堂、城堡等歷史古蹟都進行了保護和修復。

1980年,華沙老城中舊的遺蹟和城市中全面新建部分以“華沙歷史中心”的名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沙老城
  • 外文名:Historic Centre of Warsaw
  • 地理位置:N52 15 59.004 E21 0 42.012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25.93 公頃
  • 著名景點:華沙王宮,美人魚銅像
城市歷史,城市布局,著名景點,評價,

城市歷史

波蘭的首都華沙位於歐洲北部平原心臟地帶,波蘭中部平原,地勢為維斯圖拉河岸邊水土豐饒的斜坡地,沿克拉科夫下游的城市橫跨維斯圖拉河兩岸,歷史上一直是政治、行政中心,現為國家首都和主要省會城市。
10世紀和11世紀初此地已有居民。1280年馬佐瓦亞公爵建立華沙,當時是維斯瓦河渡口上的一個中世紀市鎮,公爵修建城堡以控制維斯圖拉河渡口,這是華沙老城開始發展的標誌。1344年華沙成為馬佐瓦亞公國首都。15世起紀曆任公爵在華沙修建住宅,城市功能迅速完善,政治地位越發顯赫。1596年波蘭王城從克拉科夫遷移至華沙古城,從此華沙成為波蘭首都、政治文化中心。1656和1702年華沙兩次被瑞典人摧毀,又兩度重建。18世紀初起受外國統治長達二百多年,18世紀末華沙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1919年起復為波蘭首都,1920年人口即超過百萬,為當時歐洲大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德國納粹空襲破壞嚴重,戰後迅速重建。1949年廣場四周建起第一批建築物,1953年7月22日舉行隆重移交儀式,1963年整個工程竣工。
華沙老城
被摧毀的華沙老城
二次大戰末期,華沙舉行反納粹占領者起義,起義失敗後,希特勒下令把華沙從地球上抹掉。老城90%被毀。戰後迅速重建,1949年廣場四周聳起第一批建築物,1953年7月22日舉行隆重移交儀式,1963年整個工程竣工。到1966年,所有老城的紀念建築都依照14至18世紀原樣重新修建。

城市布局

按照華沙重建辦公室的規劃,重建工程完全以歷史文獻為施工依據,在重點參考1939年至1944年期間保存的古蹟保護檔案的同時,充分發揮歷史學家、建築師、文物保護工作者的科學知識和專業特長,力求將華沙老城還原至18世紀後期的建築規模和外觀。重建工程包括:修復老城市場、聯排房屋、老城圍牆、皇家城堡以及重要的教堂等建築。除整體規劃和建築外觀外,所有建築的內部裝潢也根據18世紀的原貌進行恢復。設計及施工人員在對居里夫人等波蘭名人故居和諸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進行內部復原的同時,還針對遊客參觀、在校學生實地學習歷史等需要,進行了重新規劃和功能性改造,使之變得更具有公共用途。
華沙老城
俯瞰圖
戰後重建初期,波蘭政府便制定了把華沙建成一座“滿城綠蔭的現代化城市”的方案。重建後的華沙保持著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種歷史紀念物、名勝古蹟大都集中在老城區,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商店、旅館集中在新城區。市內交通四通八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現代藝術館、影劇院、體育場分布各區,原有的森林和綠地儘可能地得到保護和利用,外圍的森林也沒有因大規模重建而受到破壞。為了減少城市的工業污染,工廠都避開市中心地帶,建在遠離住宅的地方。市區有大小公園近70座,綠化面積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占有綠地面積78平方米,在世界各國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著名景點

華沙王宮
華沙王宮建於13世紀末,也稱為華沙城堡,原是土木結構。華沙王宮是波蘭國家歷史傳統的象徵,也是民族興衰的見證者。它收藏著許多波蘭歷代統治者的珍貴寶物,畫廊里陳列的全部是波蘭歷史上最有名畫家揚·馬特伊科描繪波蘭歷史的油畫。1569至1572年城堡改建為澤格蒙特· 奧古斯特國王(先為公爵)的王宮和議會所在地。澤格蒙特三世遷到華沙後,於1598至1619年間擴建了城堡。王宮就座落在這座古城當中,特點為五角形建築,其中有引人注目的澤格蒙特塔樓。1636年至1637年間在王宮南側修建了瓦迪斯瓦夫四世歌劇院。1655年至1656年瑞典人入侵時,華沙王宮受到破壞和掠奪。揚·卡吉米日國王時期開始修復王宮。揚·索別斯基三世時(1674年至1696年)裝璜王宮內部。奧古斯特二世時(1697至1733年)建成眾議院大廳、參議院大廳和國王大廳。1741年至1746年在王宮東側又增添了一翼。波蘭第三次被瓜分後,王宮遭到部分毀壞,珍藏失散。1922年重新開始修葺王宮,並覓集散失的藝術品。1939年9月17日華沙王宮遭到德機轟炸,部分焚毀。其後,德國侵略者又不斷破壞王宮。1971年1月決定靠社會集資重建華沙王宮。1984年王宮終於重現在人們面前。
華沙老城
華沙王宮
齊格蒙特三世紀念柱
齊格蒙特三世紀念柱建於1644年,位於華沙古城的城堡廣場,由瓦迪斯瓦夫四世所建。它是為紀念前國王齊格蒙特三世遷都華沙而建,由騰查拉設計。齊格蒙特三世紀念柱與美人魚一起構成了華沙城的城徽。雕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毀,1949年重新修復。青銅鑄建的齊格蒙特三世塑像佇立在紅色花石圓柱上,頭戴王冠,身穿王服,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握寶劍,令人肅然起敬。柱身22米、柱基有漩渦花紋裝飾的銅板,上面刻有皇室人員的姓名、頭銜和頌詞,以及紀念碑建造者的名字。
華沙老城
齊格蒙特三世紀念柱
美人魚銅像
華沙第一個美人魚銅像建於1855年,位於華沙古城市場中心。目前聳立在維斯瓦河畔的美人魚銅像,比第一個銅像大很多,姿態也更加優美。它是由波蘭著名女雕塑家盧德維卡 · 尼特斯霍娃於1934年以波蘭女英雄什塔海爾斯卡為模特創作的,1937年建成。 在希特勒德國侵占波蘭期間,美人魚銅像悄然失蹤,直到波蘭解放後才重新出現。原來,在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前,人們把這座銅像拆卸掩埋,精心保護起來。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們把她重新豎立在維斯瓦河畔。
華沙老城
美人魚銅像
美人魚是波蘭首都華沙的象徵,是華沙的守護神。民間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名叫齊格蒙特的國王在全國到處巡遊,想為王國尋找一個理想的京都。一天,國王來到維斯瓦河畔一座風景秀麗的孤家村落。這裡只住著一戶漁民,國王四處查看時,一條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從河裡跳出水面,為國王唱了一支優美動聽的歌。國王立即愛上了這個地方,遂決定在這裡建都。國王問正在河邊嘻戲的兩個漁家孩子:“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孩子回答:“沒有名字”。國王又問孩子叫什麼名字,哥哥答,叫“瓦爾斯(Wars)”,妹妹答,叫“沙娃(Sawa)”。於是國王決定把他倆的名字連在一起,作為這個地方的名稱,這就是“瓦爾沙娃”(中文譯為“華沙”)。
瓦津基公園
瓦津基公園它是波蘭最美麗的公園之一,具有英國園林風格。原是波蘭末代國王斯 · 奧 · 波尼亞托夫斯基(1766--1795年)的別墅,因公園內立有蕭邦的雕像,故中國人又稱之為“蕭邦公園”。
華沙老城
瓦津基公園
園內宮殿、樓閣、池沼、草地錯落其間,還有玫瑰園、柑桔園等。最負盛名的水上宮殿-瓦津基宮,雄偉多姿,富麗堂皇。原是皇室官員住處,現為國賓館之一。宮殿中央是懸掛吊燈的圓形大廳,四周建築的裝飾各具特色。據介紹,殿中曾存放著二百幅畫、六十件藝術品、十七台鐘表和八十座雕像。如果從遠處眺望這座建築物,島上宮殿與水中倒影渾然一體,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這座水上宮殿於1944年秋天曾遭受希特勒分子的洗劫與破壞,1960年開始重建和修復。在其東北方向不遠的地方坐落著梅希萊維茨基宮。這座宮殿保存完好,未受戰爭破壞。對中國人來說,更具特別意義的是,60年代曾在這裡舉行過著名的中美大使級會談。這裡原是皇宮官員住處,現為國賓館之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園內的蕭邦雕像曾被破壞,1958年5月,蕭邦雕像又重新立起。在蕭邦協會的組織下,每年6~9月,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要在蕭邦雕像下舉行露天音樂會。

評價

華沙老城的重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城市再設計,在原址上以忠實其原貌的形式重建,體現了波蘭人民為延續波蘭文化所付出的努力。重建後的城市每座建築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來的建築風格,而其內部結構和設施則是按照現代建築技術進行改建,對歐洲其他戰後國家的重建工作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解決現代城市面臨的一些問題和保護城市建築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論。直至今日,它對各國古城的保護和重建工作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作為一座重建的城市,它能夠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