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森—克里克模型

華森—克里克模型

華森—克里克模型(Watson-Crick model)是1953年華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關於DNA(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提出的模型,主要根據威爾金斯(M.H.F.Wilkins)和富蘭克林(R.E.Franklin)關於 DNAX射線衍射的資料,以及 E. Chargaff對來自各種生物的DNA樣品進行鹼基組成分析的結果,並基於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鳥嘌呤和胞嘧啶(或其衍生物)之比分別為1而設計出的模型。

按此模型,兩條糖-磷酸的長鏈以同一個軸為中心,反方向成螺旋狀走向,形成雙螺旋(double helix),其中一條鏈上排列著的鹼基與另一條鏈上的鹼基(腺嘌呤與胸腺嘧啶,鳥嘌呤與胞嘧啶)以氫鍵結合互相配對。 配對是嚴格地在腺嘌呤與胸腺嘧啶,鳥嘌呤與胞嘧啶之間發生的(鹼基對規律)。因而,若兩條鏈中一條鏈的鹼基順序被確定,則另一條鏈的順序也就必然被確定了。若將兩條鏈分離,分別以每條鏈為模板合成新鏈,就會生成具有相同結構的兩個雙鏈DNA,能圓滿地解釋DNA的半保守複製機理。現在該模型在實驗上已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並能使之更好地理解 DNA的許多性質,對分子生物學的貢獻很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