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是華東師範大學二級學院,由華東師範大學地球科學學部管理。

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前身地理系成立於195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組建的第一個高校地理系,由浙江大學地理系遷並組建而成。2014年3月,地理科學學院在地理系基礎上正式成立。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開設3個本科專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8個;有教師73人,有本科生422人(含孟憲承書院免費師範生99人),在讀碩士研究生393人(不含免師教育碩士),博士研究生79人,留學生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外文名: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 創辦時間:2014年3月
  • 類別: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華東師範大學地球科學學部
  • 現任領導:書記:段玉山
    院長:劉敏
  • 本科專業:3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7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
  •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500號華東師範大學資環樓279室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科研,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辦學歷史

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前身地理系成立於195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組建的第一個高校地理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浙江大學史地系主體和前中央大學地理系部分教師調入地理系。
1957年,教育部批准在華東師大地理學系設立人口地理研究室和河口研究室。
1993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華東師範大學成立城市與環境考古遙感開放研究實驗室。
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華東師範大學設立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地理學)。
2000年,學校自然地理學成為上海市10個“重中之重資助學科”之一。
2003年,原開放實驗室通過教育部的評審,並正式更名為“地理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12年,學校地理學成為上海高校19個一流學科(A類)建設的學科之一。
2014年3月,地理科學學院在地理系基礎上正式成立,隸屬於學校首個學部制單位:地球科學學部。
2015年,學院地理學成為上海市11個“高峰高原”(高峰II類)學科之一。
2016年,學院地球科學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行列。
2017年,學院地理學進入雙一流學科建設。4月14日,華東師範大學崇明生態研究中心、大氣科學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開設3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定
專業修業年限專業類學科門類
地理科學
四年
地理科學類
理學
地理信息科學
四年
地理科學類
理學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四年
地理科學類
理學
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師73人,其中,正教授30人,副教授20人;雙聘中外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獎勵計畫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萬人教學名師1人;上海市曙光學者2人、科技啟明星1人,上海市教學名師2人。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黎夏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王格慧(2013年)、黎夏(2005年)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楊毅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王格慧(2008年)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黎夏(2004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王格慧(2007年)
上海市“曙光學者”:劉敏、葉超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1個,入選國家精品課程:4門,上海市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2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4門,上海高校優秀線上課程2門,與江西上饒市、中國科學院先後共建江西三清山、貴州普定喀斯特地理學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野外實習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地理科學
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地理學
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地理學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經濟地理學》、《氣象學與氣候學》、《計量地理學》、《自然地理學野外實踐教學》
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計量地理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地質地貌綜合野外實踐教學》、《計量地理學》、《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教師教育類)》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全球變化》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地理信息系統》、《氣象學與氣候學》、《自然地理學野外實踐教學》、《計量地理學》、《世界經濟地理》、《現代地貌學》
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水文與水資源》、《城市建設與工程地質》、《現代地貌學》、《地理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
上海高校優秀線上課程:《計量地理學》、《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
  • 教學成果
部分教學成果獲獎
獲獎項目等級時間
地理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規格和課程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1
地理學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5
創建高校野外聯合實踐教學共享體系,探索地理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2013
創建高校野外聯合實踐教學共享體系,開闢地理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4
傳承與創新: 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建設六十年
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7
資料來源:
  • 學生成績
2017年,學校獲得第15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1項,上海市“挑戰杯”二等獎1 項;第25屆“大夏杯”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優勝獎1項;“華為杯”第十四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第19屆華東杯數學建模邀請賽三等獎1項;2017年第10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2017年上海市大學生計算機套用能力大賽三等獎1項;2017年全國大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2017ESRI杯中國大學生GIS軟體開發大賽三等獎1項。2017年校第一屆佛年杯教師技能創新大賽三等獎2項;2017陽光體育聯賽啦啦操項目第一名;2016級學生軍訓定向越野比賽二等獎等。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1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資助學科”1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A類)1個,上海市“高峰高原”(高峰II類)學科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8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理學
  • 重點學科
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地理學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地理學
上海市“重中之重資助學科”:自然地理學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A類):地理學
上海市“高峰高原”(高峰II類)學科:地理學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地理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生態學、第四紀地質學、課程與教學論
二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生態學、氣象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教學(地理)
  • 學科評估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的結果,學院校地理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評估結果為A。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理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學研究基地
學術科研學術科研

科研成果

2017年,學院新增科研項目70項,其中新增國家級項目16項,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畫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1項,基金委中非國際合作專項1項、重點基金1項,面上項目8項,青年基金4項。發表SCI論文72篇,其中頂級期刊論文20多篇,ESI熱點論文1篇,ESI高被引論文5篇。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在包括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百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20餘篇。
2018年,學院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其中,面上項目10項,同比增長42%;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項,同比增長100%;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項;應急管理項目1項。
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河口潮灘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環境行為與生態風險 (劉敏、楊毅、許世遠等,2014)
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特大城市公共安全協同指揮系統及關鍵技術研製與套用示範( 吳健平、余柏蒗等,2013)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城市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應急回響方法研究(王軍、李響、許世遠等,2014)
科研概況科研概況

學術資源

  • 主辦刊物
《地理教學》是由教育部主管、華東師範大學主辦的主要面向廣大中學地理教師兼顧高師地理系師生的專業刊物。1959年創刊,1989年確定為全國中學地理教學研究會會刊。
《地理教學》《地理教學》
刊物設有地理縱橫、教學研究、高中地理、國中地理、教學經驗、教學技術、試題研究、試卷交流、教研員園地、華夏風采、世界博覽、國外地理教育之窗、資料集錦等主要欄目。

合作交流

根據2018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與著名大學開展本科“2+2”聯合培養(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T Dallas、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生“1.5+1.5”聯合培養(辛辛那提大學),與著名學術機構(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IIASA等)進行合作交流,聘請外國專家開設國際課程。

文化傳統

  • 院徽
地理科學學院院徽地理科學學院院徽
左邊的土字旁抽象為一個人的形狀,右邊“也”字的彎鉤則抽象為一個地球,象徵著地理科學是以研究人地關係為主的學科,同時體現了華師大地理人對地理科學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人”還代表了智慧和人文精神,象徵著地理科學學院“智慧的創穫、品位的陶熔,民族和社會的發展”的辦學理念。“地”字不僅包含了一個地球,其本身也鑲嵌到一個更大的地球之中,處處體現著地理特色。

現任領導

院長:劉敏
黨委書記:段玉山
副院長:周立旻余柏蒗
黨委副書記:王婷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