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時期
華東新華廣播電台(以下稱華東新華電台),由華東局宣傳部周新武和華東軍區通訊局曹維廉負責籌備。幾經選擇,最後確定遠離交通幹線的偏僻小村山東臨朐城西的程家莊為台址。電台附近是
大眾日報社的新聞收發報台。
華東新華電台的主要器材,系
抗日戰爭時期
宋慶齡通過上海“
保衛中國同盟”購買贈送
華中地區新四軍,由華東軍區通訊局裝配、調試的。由於戰爭原因,這批廣播器材的散件,先後埋藏、轉移到山東濱海區
石臼所附近的村子、山東五蓮縣石場材料廠和膠東乳山縣山里。1948年春,部隊用汽車把這些器材運到
五蓮縣洪靈子村,以它們為主要部件,為華東新華電台設計安裝了一台500瓦的無線電廣播發射機。
1948年7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和
新華通訊社發來電報,希望把華東新華電台辦得完備些,爭取用北京話、
上海話和英語廣播,以“我野戰軍和周圍蔣軍為主要宣傳對象”。黨政軍民各機關對此積極支持。華東局宣傳部調來陳浩天,新華社調來
苗力沉、邱原、楊傑等,華東局城工部和華東軍區政治部調來了編輯幹部肖文、蘇星、梅林、沈曉方、高沛、魯瑾、張葳、章博等,播音員
夏之平、
言炎、蘇佩,軍區參謀處派來連指導員夏登江和一個30多人的武裝警衛排,並給電台一些幹部發了自衛短槍。從華東局黨校調來的有許剛、華堅、蔣鐵雲、唐艾華、鄧漢林等。8月21日,所有人員到齊,廣播發射機、2部柴油發電機及一切技術設備都先後到達。曹維廉、力一、王玉等負責安裝機器,用6根長木桿,連線成兩根30多米長的天線桿,動員許多村民和全體工作人員,把木桿豎起來,代替發射天線塔。把一間小屋的門窗縫隙用絨布堵住,四周掛上軍毯,成了簡陋的播音室。
華東新華電台對外稱“大眾日報社通訊研究館”,以迷惑敵方偵察人員。1948年9月12日起開始試播,用華東新華廣播電台名稱和XNEC呼號;每天早中晚試播三次。10月20日正式播音,使用5020千赫、6222千赫、9500千赫三個短波頻率,由濟南、徐州兩台中波頻率轉播。開始曲先後為《
步步高》和《
解放區的天》,結束曲為《
大路歌》。每天播音五個半小時。
華東新華電台成立了以周新武、苗力沉、陳浩天、王元石、華堅、孫衛山等7人為委員的管委會,周新武、苗力沉為正、副主任。下設編輯室、工務室、秘書室。
濟南戰役中,華東新華電台參加了解放濟南的宣傳攻勢。1948年9月24日下午濟南解放,國民黨中央委員、山東省政府主席
王耀武被活捉。王直接與
蔣介石通話用的2000瓦無線電話機,戰爭中被打壞,經搶修後,為華東新華電台所用。11月7日
淮海戰役開始,華東新華電台又投入配合淮海戰役的宣傳攻勢,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抽調華東新華電台部分幹部參加濟南電台廣播。至11月13日,周新武、苗力沉、華堅、林風、夏之平、言炎、蘇佩等在濟南完成任務後,即返回程家莊。之後,解放軍勢如破竹向南推進。1949年2月21日起,華東新華電台遷至濟南播音,由肖文、蘇星負責,程家莊播音結束。經華東局決定,
華東大學分配來的郭冰、張之、王友枚、蔡志勛、周婕、黃其、范小瑩等幾十名學員和其他幹部,渡江後分別到上海、南京、杭州接管
國民黨廣播電台。4月21日,解放軍大舉過江,很快解放了南京、杭州等地,電台人員隨軍進城接管。
上海時期
1949年5月27日晨,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周新武為代表,率華堅等人接管了國民黨辦的上海廣播電台。從7月份起,設在濟南的華東新華廣播電台停止播音,原留在濟南的工作組和部分機器遷往上海。
1949年9月1日,用“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一台”名義,以800千赫和5985千赫,對
華東地區廣播,設有華東新聞和華東通訊節目,並辦對台灣廣播節目。1950年2月開始籌備建立華東電台編輯室,4月1日正式成立華東人民廣播電台,設有一套節目,
短波、
中波兩個頻率。1951年8月又增加一個頻率。1952年11月1日,成立華東電台第二台,有兩套節目,五個頻率。其中第二套節目以經濟節目為主。華東人民廣播電台成立後,不設獨立機構,與上海電台是兩塊牌子,一個班子。
1953年底,
華東軍政委員會改為行政委員會,職責有所改變。全國廣播工作會議提出了“精辦節目、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方針,因此華東·上海電台決定逐步收縮區台業務,取消了華東電台第二台節目,改為轉播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節目。
新中國建立初期,廣播事業實行分區代管,華東電台受中央廣播事業局委託,對華東各地廣播電台進行業務指導和管理。華東區第一次廣播工作會議,主要是研究貫徹全國新聞工作會議決議,研究廣播電台的方針任務和建立收音站等問題。華東區第二和第三次廣播工作會議,分別討論了農村收音網和城市收音網的建設問題。第四次廣播工作會議研究了城市廣播電台精辦節目問題,並為第一次全國廣播會議作了部分準備工作。1953年和1954年舉行的幾次台長座談會,都貫徹了精辦節目的精神。
華東電台還協助一些省、市台進行基本建設,解決各種技術問題。幫助蕪湖電台勘察台址、改裝廣播機1部、架設天線木桿3根及地網設備;設計和裝置可播兩套節目的發音室及播音設備,直到完成試播任務。協助山東電台和福建電台建立20千瓦廣播和發射台,包括勘察台址、總體布置、機房設計、天地線的設計和裝置、音頻輸送線及配電設備和水冷系統的設計、試機及一部分器材採購工作。協助解決了安徽、浙江等台擴大發射功力與建立新發射台的工作。協助合肥台、揚州台、徐州台、淮南台等電台解決技術設備上各類問題。到1954年為止,華東各省台建設工作中,廣播機功力方面已基本可擔負各自任務。在日常業務建設方面,華東電台自1950年至1954年8月每月編印《華東區廣播工作簡報》,起了溝通各台工作情況和交流工作經驗的作用;華東、上海電台編寫的較好的稿件,有選擇的寄發各台參考。還通過日常信函來往和不定期的通報等,幫助各台的業務建設。
1954年底,各大區行政機構撤銷,
中共中央對各省、市、自治區實行直接管理,至此華東人民廣播電台也完成了歷史任務,同年12月31日播音結束。經
中央廣播事業局批准,原華東電台使用的800千赫、6743千赫自1955年1月1日起,改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呼號繼續播音,原華東電台的全部資產移交上海電台使用。華東各省、市人民廣播電台的業務管理工作,上交中央廣播事業局直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