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陳摶洞

華山陳摶洞

華山陳摶洞(華山道教文化)

希夷睡洞即陳摶老祖的睡洞,在華山玉泉院山蓀亭下,系在一巨石上雕鑿的石洞,洞內約有四平方米,洞外依石構築小殿,造型別致。洞內原供奉有陳希夷臥像,為玄武石質,雕工精細,其造型濃睡正酣,神態安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山陳摶洞
  • 所屬:華山道教文化
  • 民間傳說:沉疾痊癒的神效
  • 相關:呂洞賓與陳摶
民間傳說,呂洞賓與陳摶,

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患病的人只要焚香祈禱,撫摸與自己病痛處相對應的石像之處,手痛撫摸石像之手,腰痛撫摸石像之腰,就可消除痛苦,得到沉疾痊癒的神效。因此遊人來此,多喜歡祈禱撫摸,以求災消病除。由於長期的撫摸,石像周深油黑光亮,狀如墨玉,洞前香火甚盛,每逢三元八節,尤其是每年三月十五華山古廟會時,洞內外香客摩肩接踵,香菸繚繞,祈禱聲、鞭炮聲不絕於耳。

呂洞賓與陳摶

呂洞賓入華山修道後,在這裡認識了許多的高隱異人,其中有一位名氣很大的道士,叫做陳摶。
陳摶少年時便有奇才,滿腹經綸,又擅詩文,但卻屢考不取。其時,正是唐朝已經衰亡,天下四分五裂,野心家們互相爭權奪利,混戰不休的歷史時代。像陳摶這種潔身自好的人,當然也不願出仕助紂為虐。他雖然希望世間早出大智慧者來統一山河,安定社會,但自己又不願捲入這個喧囂的塵世。於是,他便上武當山隱居修道,自號扶遙子。
陳摶學修得專心,進程亦很快,不久便掌握了辟穀鍊氣的道術。他修煉養的菜式很特別,這就是世人盛稱的“睡功”。這種功夫在陳摶做起來確實不簡單,據說他能一睡經月,不飲不食。
有人說,一次有位慕名來訪他的後生向一名樵夫打聽陳摶的下落,樵夫說:“在半山的山神廟外,橫臥著一具屍體,已經好向天了,好像就是他。”這後生不遠千里而來向他求學,竟然這樣無緣,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是被找之人卻死了,深感遺居中。但既然來了,好歹要見他一面。遂掏些散碎銀子給樵夫,請他帶路前去尋找。到了那座山神廟旁,果然見到了一個被樹葉半掩的人體。後生心想:自己雖尚未拜他為師,但早就神交仰慕已久,亦是道中師友。於是他便請樵子協同一起挖個坑準備掩埋陳掩埋陳摶身體,免得暴屍於外為野獸所壞。後生挖著挖著,想到自己千里奔波的艱辛,地是如引沒有結果,不由得悲從中來,傷心地嚎啕哭起來。正哭到傷心處,原來橫臥於地的屍體竟活動起來,繼而爬坐起喝道:“什麼人跑到這裡來哭哭啼碲,擾人清夢!”後生見狀,驚嘆不已,但見自己所仰慕者仍然活著,這當然是天大之大喜事,因而破啼為笑……
以上只是說這陳摶睡功了得,且再說他更有好學問,他的學問中,尤以對《易經》多有獨特見解。他所著的《指玄篇》,不僅在道教中很有地位,就是在社會哲學領域亦很有聲望。後來他從武當遷居華山,住在了雲台峰下的雲台峰下的雲台觀中。
呂洞賓十分佩服陳摶的為人和仰慕他的學問,雖然年紀略高於陳摶,但仍常常前往雲台山去拜訪他。
有一次呂洞賓去拜訪他,恰好宋太祖派人來召請他進京。一般世俗之人若能被龍顏垂顧,有幸仰瞻聖容,自然會覺得是無上光榮之事。呂洞賓不知陳摶這樣的隱士,是否亦有“終南捷徑”的氣味,遂式探地問他去不去京城?
陳摶搖搖頭堅定地回答說:“紫緩雖榮怎及睡?朱門雖富不及貧!我剛研定”先天圖“,正要鑽研‘無極圖’,哪有時有去做這種追逐名利的無益之舉!”說罷好伏案寫起謝表。
呂洞賓站立一旁,觀看陳摶那瀟灑俊逸的謝表文字。見他寫道:“敗荷制服,脫籜裁冠,體有青毛,足無草覆,苟臨軒陛,貽笑聖朝。”呂洞賓不禁啞然失笑。陳摶繼續寫道:“數行丹詔,徒教彩鳳銜來;一片墅心,已被白雲留住!”
看罷,呂仙不由高聲叫絕!越發佩服欽敬這位隱士的高尚情操了。使者走後,呂洞賓即賦詩一首以贈送陳傳。詩曰:
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話興亡事不成。
金榜因何無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
南歸大海龍千尺,雲滿長空鶴一聲。
深謝聖朝明聖主,解書丹詔詔先生。
後來呂洞賓多年雲遊四方,當他重回華山前往雲台觀去拜望陳摶時,誰知卻已人去室空,觀內小道童說:“師父年前靜坐石室之中羽化登仙了。”
雖然神仙是修道者追求的美好願望,但是呂洞賓還是內小道童索來筆墨,就觀內僂牆之上題寫一首《哭陳摶》詩,詩中蘊含了呂洞賓對陳摶的高度讚美和評價。詩云:
天網恢恢萬象疏,和身親來華山區。
寒雲去後留殘月,春雪來時間太虛。
六洞真人歸紫府,千年鸞鶴老蒼梧。
自從遺卻先生後,南北東西少丈夫。
原來,神仙之間亦有這么深厚感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