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家古村位於崇仁縣白路鄉,全村保存完好的贛派建築有13處,包括“平原舊家”、“江州衍慶”石牌樓、“華氏宗祠”、“九思堂”、“太史第”、“世大夫第”、“史學名家”等。村前道路從東到西用長條麻石鋪成,長約700米。村內縱橫6條小巷亦用麻石和紅石鋪就,民房排列整齊。
華家古村村西的石牌樓“平原舊家”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古樸典雅,樓前立有碩大的旗桿石,上刻“甲辰恩科”“中式第三名舉人”字樣。“平原舊家”字樣下的橫石上雕有代表“春夏秋冬”的四種花;石上還雕有七十八個石人像,這些石人像中蘊有許多歷史故事,其中有“姜太公釣魚”“廉頗負荊請罪”等。村東的“江州衍慶”門牌樓氣勢如虹,是祖先希望華家村依傍江河之州、繁榮茂盛之意。穿過“江州衍慶”門樓,則進入幽深小巷,歷經千年風雨,幾番變遷,古建築依舊保持著古色古香。據村民介紹,兩幢連體建築“進士第”和“通奉第”最為壯觀,占地面積達3200平方米,號稱九幢十三廳、一百餘室,前後貫通,內有“稻香園”“小趣園”“藏書樓”“望雲樓”,原貌似有賈府大觀園的氣派。“大觀園”的主人叫華廷傑(1822年—1872年),曾在廣東為官,官至布政使,兄長華輝被授翰林院庶吉士,“一門四進士,兄弟兩翰林”就出自華家。
華氏宗祠正面朝南,正面開三門,中間大門門額上華氏宗祠四個大字。門額上方是一塊直匾,上書兩個大字“恩榮”,頂上和兩側各刻有一條盤龍,構成了三龍圖案。大門兩側各有一儀門,左門為“入孝”、右門為“出弟”。華氏宗祠前立有“欽點翰林”字樣的旗桿石。旗桿石是文化的象徵。華家建村800多年,人才輩出,遠近聞名。清嘉慶、鹹豐、同治、光緒年間先後出過翰林、進士、舉人9人,知州、知縣等朝廷命官,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華廷傑,先後擔任過廣東南海知縣、南大知府、恩授奉政大夫,並做過同子監教授和鄉試主考官。此外,還有華輝、華焯兄弟被欽點翰林;華煜、華星棋、華星漢和華休仁等高中進士,其中華煜曾榮任刑部主事。
世大夫第門牆八字形狀,內為三進三堂,設兩個大天井。整幢大宅的牆壁、門柱、門樓、柱礎、枋頭、雀替,甚至擋板、天花板上,多有木刻、彩飾,花鳥蟲魚、福祿壽禧等。